摘要: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纷纷崛起,逐鹿中原。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他身为僧人,却不守清规戒律,心怀勃勃野心,不仅娶尼姑为妻,甚至还起兵造反,自立为帝。此人便是高昙晟,一个在历史上留下独特印记的传奇人物。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纷纷崛起,逐鹿中原。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他身为僧人,却不守清规戒律,心怀勃勃野心,不仅娶尼姑为妻,甚至还起兵造反,自立为帝。此人便是高昙晟,一个在历史上留下独特印记的传奇人物。
高昙晟生活在上谷郡怀戎县,即如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怀来一带。北周武帝时,推行 “灭佛” 政策,众多僧侣无奈还俗。直到隋文帝杨坚登基,佛教才重获生机,各地寺院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怀戎县内有一座香火旺盛的寺院,高昙晟正是这座寺院的主持。从他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绝非一个安于清修的普通僧人。虽史书记载有限,但能明显察觉,他对世俗权力充满渴望,是个极具政治野心的 “花和尚”,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施展其抱负。
机会终于在公元 618 年降临。这一年,隋朝已摇摇欲坠,各地起义不断。怀戎县县令为安抚民心,举办设斋大会,邀请民众参加。高昙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时机。大会当日,他带领五十名僧徒,趁众人不备,突然发难,控制了斋会现场,随后迅速杀死了县令和镇将。就这样,高昙晟凭借这一果敢行动,一举掌控了怀戎县,迈出了他 “称帝之路” 的第一步。
占据县城后,高昙晟的野心迅速膨胀,他迫不及待地宣布自己称帝,国号 “佛”,自称 “大乘皇帝”。更为荒诞的是,他将平日里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尼姑静宣立为 “耶输皇后”,还颁布了自己的年号,举行了一场简陋却自认为庄重的 “登基” 大典。一个小小的县城,瞬间成为了他的 “帝国”。
然而,高昙晟并非完全没有自知之明。他清楚,仅靠怀戎县这弹丸之地和手下有限的兵力,根本无法在乱世中长久立足。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周边势力,其中最强大的当属占据河北渔阳的高开道。
高开道,沧州阳信人,此人天生神力,奔跑速度能追上奔马。早年,他以贩卖私盐为生,后因隋朝统治残暴,民不聊生,毅然投身绿林。在历经多次战斗后,高开道逐渐崭露头角,聚集了一批人马。随着天下大乱,他带领部众在河北渔阳地区站稳脚跟,势力不断壮大,手下已有上万人马,并自称 “燕王”,定都渔阳,成为当时北方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高昙晟深知高开道的实力,为壮大自身,他决定派人前往渔阳,劝高开道归降,并许诺封其为齐王,与自己结为兄弟。对于高昙晟的邀请,高开道起初十分惊讶。毕竟,自己实力远在高昙晟之上,对方却如此 “大方”。但高开道也是个心思缜密之人,他没有立刻拒绝,而是决定先去探探虚实。于是,他率领五千人马,前往怀戎县。
高昙晟见高开道前来,大喜过望,以为对方真心归降。他热情款待高开道,与他称兄道弟,丝毫没有察觉到危机正在逼近。在怀戎县期间,高开道不动声色地观察高昙晟的实力和部署。很快,他便摸清了情况,心中暗自嘲笑高昙晟的自不量力。仅仅三个月后,高开道认为时机成熟,便突然发动袭击。高昙晟毫无防备,其势力瞬间土崩瓦解,他本人也在这场变故中被杀。至此,高昙晟短暂的 “皇帝梦” 彻底破碎,仅仅维持了数月便宣告终结。
高开道吞并高昙晟的部众后,实力进一步增强。他继续在北方称雄,与各方势力周旋。后来,高开道曾一度归降唐朝,被唐高祖李渊封为北平郡王、蔚州总管,并赐姓李氏。但高开道野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不久后便再次反叛,重新自称 “燕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高开道多次与唐朝发生冲突,给边境地区带来了不小的动荡。然而,高开道的统治也并不稳固。他的部下因长期征战,疲惫不堪,内部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在公元 624 年,高开道的部将张金树发动兵变,高开道走投无路,自杀身亡。这位曾经在河北地区叱咤风云的人物,也以悲剧结局落幕。
高昙晟和高开道的故事,是隋朝末年乱世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无数人怀着对权力和财富的渴望,投身于逐鹿中原的混战之中。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权力的诱惑虽大,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智慧,最终只能沦为历史的笑柄。高昙晟身为僧人,本应潜心修行,却被权力蒙蔽双眼,做出一系列荒唐之事,其 “皇帝梦” 的破灭也就不足为奇了。而高开道,虽有一定的实力和勇气,但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最终也未能善终。
来源:小豫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