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和倔强的背后隐藏的是依赖赖者无能,人到中年放下“铠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19:19 1

摘要:譬如从一些语言上,我这辈子谁的光也没有沾,我全靠我自己走到今天……。

我们时常以倔强与独立为自豪,也时常拿来炫耀自己的能干。

譬如从一些语言上,我这辈子谁的光也没有沾,我全靠我自己走到今天……。

听着很豪气,很倔强,殊不知在这种心理的背后隐藏着看不见的刀枪和长刺,针针扎向那个倔强的自己。

滴滴渗出,又全然看不到血。

成年人的我们是时候该放下那些所谓倔强和铠甲,让自己释怀与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

01

倔强是一种性格,更是一种品质,小时候没有人打伞的人,长大后一部分只会更倔强,一部分只会更自卑。

如果倔强战胜了自卑,那你不管过得好不好,那你一定是那个哪怕只靠自己也能过得很好的人。

而我就是那个倔强的人,总是心笃定的认为只要我不生病,我就能靠我的双手养活自己。

后来过了半辈子才明白,原来你自以为的独立和自尊是一种严重的不配得感,是对自己内心最大的伤害。

02

我们小时候花父母的钱心安理得,慢慢长大些,觉得花任何人的钱都有负罪感,再长大了觉得只有花自己的钱才心安。

后来再长大了,突然觉得只有花他的钱才是最心安。

恋爱了,过程很干脆,结婚前没有花男友一分钱,还要买东西时给他顺带也买一份。

因为心里没有概念——要花他的钱,要占他的便宜。

即便结婚了,也是那种大女主的感觉,遇到事情了,反倒安慰对方,没事,不用怕,有我呢。

我本以为他很喜欢我这样对他,我说他的车是他的车,即便他的车是我的名字。

03

我说他的房是他的房,即便房本还是我的名字。

我习惯和他划分距离,不止是和他,是和任何人,我觉得我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去占别人的任何便宜。

这种感觉很酣畅,舒服又自足,结婚这么多年,我从未说过把他的工资卡给我,也从未要求他给孩子交什么学费,或者家用。

是因为我很能挣吗?

答案当然不是,没有了我会省,会艰苦,但我有计划有原则,那就是再苦,孩子该花的一分也不能少。

就这样过了十多年,突然有一天他把工资卡给我了,我接过他的工资卡觉得这不是我的。

04

用他的钱还要去银行去取,够麻烦的,我又把工资卡给了他。

就这样日子又过了两年,他又把工资卡给我,我也就勉为其难,接受了。

从开始的嫌弃麻烦到现在的理所当然,我慢慢喜欢了他的工资卡,第一次知道原来花他的钱给花自己的钱是不一样的。

花他的钱我会有更多的喜悦感,还有本来的担心,以为会毫无节制的花费,然而没想到的是居然自己更加的用心打理一切。

家用,储蓄,保险,换车,换房,我都慢慢列入计划,也都一一实现。

05

长时期的倔强,让我养成了一直都很自立、自尊、自强又独立的思维, 这思维无懈可击。

我以为自己是铜墙铁壁,永远可以一个人撑得起所有,我具备离开任何人我都能活的很好的能力。

后来我学习了心理学,才慢慢明白,原来没有依赖或者从无依赖心理的人,通常被称为“依赖无能者”。

这类人在行为和心理上表现出对依赖他人的强烈回避,看似独立,实则内心可能隐藏着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我逐条对比,发现全中。

06

1.过度独立:习惯独自解决问题,不愿向他人求助,即使面临困难也选择独自承担,如果无力解决,就自我消化,调解。

具体的我是一个人去运动,或者一个人自言自语,会骂娘,会哭,嚎啕大哭,悄无声息泪水滑落也有。

吃吃吃,买买买也会。

2.回避亲密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距离,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度情感连接,害怕依赖他人或被他人依赖。

总觉得不能给别人添麻烦,不能招人嫌。

具体的见人或者逢年过节必须的要给人带礼物,或者给东西心理才舒服。

哪怕对方比自己条件好,哪怕对方是八竿子都打不着不该给的也想给。

3.缺乏信任感:对他人帮助持怀疑态度,认为依赖他人可能带来伤害,更倾向于依靠自己。

对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总是不能接受,总是觉得不配得,不该接受别人的好,或者想着要尽快还礼过去。

或者老想着对方是不是有目的,反正内心就是不淡定,总觉得欠别人的,浑身不自在。

4.情绪内耗:内心可能充满孤独感,但因害怕暴露脆弱而选择隐藏,导致情绪长期压抑。

具体报喜不报忧,哪怕给自己亲娘老子,没饭吃了,还会在电话里说,放心,我没事,我有钱,我工作很好。

07

追溯心理根源原因有如下:

1.童年经历:可能源于早年情感需求未被满足,如父母忽视、过度严厉或频繁拒绝,导致对依赖产生恐惧。

具体是兄弟姐妹中,你永远是那个不被重视或者被忽略的那个。

譬如发生矛盾争执,你永远是那个被吵被骂的人,即便你是对的,挨骂的也是你。

慢慢的你就不喜欢袒露真实的内心世界,也对任何人丧失了信心,在你的心理 ,对别人,你只要付出,不要想到回报,别人也不会对你有回报,那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就慢慢激发了自我保护机制,也机房了对别人不依赖及不信任感以及失落感,无望感:

这一切都通过“独立”伪装来避免可能的伤害,慢慢形成“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心理防御机制。

2.匮乏感与低价值感:长期资源不足或被灌输“不配得”观念,使其将依赖视为软弱,而非正常需求。

如果接受帮助会严重的瞧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占了别人的便宜,自己很无能,没有脸面,打肿脸充胖子,硬撑也得撑。

07

而这绝不是真正的独立。

真正独立的是:真正独立的人内心平静且丰盈,既能独立解决问题,也能坦然接受帮助,享受与他人的联结会觉得很舒服很自然。

而依赖无能者虽表面强大,实则内心脆弱,其“独立”更多是出于恐惧面子、而非自主选择。

08

那么如何改善这种心理呢?

首先接纳自我:承认内心的渴望与脆弱,放下对依赖的羞耻感,让自己变得柔软。

可以从小事情去尝试:去求助别人打开一个瓶盖,帮捡拾一件东西,从微小需求开始练习求助,逐步打破心理壁垒。

其次建立信任:放下防备与所谓的自尊,通过与他人真诚互动,重建对关系的信任,感受被支持被帮助的力量和快乐。

若这种状态已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探索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逐步走向真正的独立与自由。

而我就是慢慢的从小事开始做起,摆脱了这种心理,我发现我们的日子的确过得也不一样了,花着老公的钱,自己的钱也能存下来。

而且口中也慢慢的和老公说,我们,我俩,我们的家,这样的词语了。内心也觉得轻盈幸福了很多,花他的钱好心安,好有幸福感。

人到中年放下“铠甲”,你会活得更好,也会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

来源:笑起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