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4日,矽电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其发行价为52.28元,首日盘中涨逾250%,每股最高报189.99元,截至收盘,矽电股份报157.93元,上涨202.08%,市值达65.9亿元。
3月24日,矽电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其发行价为52.28元,首日盘中涨逾250%,每股最高报189.99元,截至收盘,矽电股份报157.93元,上涨202.08%,市值达65.9亿元。
矽电股份的主要产品为探针台设备,是该领域国内企业的龙头,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表现不俗。不过,从矽电股份的招股书看,公司也存在着业绩增长乏力、大客户依赖以及应收账款增长等风险。
国内探针台设备龙头
根据矽电股份招股书介绍,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探针台设备,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探针台设备制造企业。探针台设备是探针测试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晶圆测试环节。
目前,全球探针台设备市场由东京电子、东京精密、旺矽科技、惠特科技等海外公司占据主导地位。根据SEMI和CSA Research统计,截至2019年,矽电股份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为3%,东京精密、东京电子、旺矽科技和惠特科技市场占比分别为46%、27%、10%和4%。
矽电股份是中国大陆探针台设备市场的重要竞争者。根据SEMI和CSA Research统计,2019年中国大陆探针台设备市场中,公司占据13%的市场份额,市场排名第4名,是排名第一的大陆地区厂商。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东京精密、东京电子、旺矽科技和惠特科技市场占比份额为34%、24%、2%和14%。根据SEMI的统计数据以及矽电股份的收入规模测算,2021年度至2024年1-6月,矽电股份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9.98%、23.68%、25.70%及23.30%,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业绩波动为主
根据招股书,最近三年及一期(报告期,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矽电股份营收分别为3.99亿元、4.42亿元、5.46亿元、2.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23.89万元、1.16亿元、8921.66万元、5663.33万元。
招股书还披露了2024年全年经审阅但未经审计的业绩,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0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08%,公司归母净利润为9279.57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01%,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767.99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44%。2024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24.44万元,同比转正,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所增加。
表:矽电股份2024年经审阅的合并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单位:万元)
与此同时,招股书还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9300万元至9500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0.17%至2.3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70万元至1420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2.19%至1.38%;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0万元至1360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2.02%至1.72%。
矽电股份的客户是以LED行业为主,如三安光电等,但近几年,LED行业供给过剩,LED企业业绩一般,从上述数据也可以看出,公司作为上游细分设备企业也表现出业绩增长的疲态,以波动为主。
存大客户依赖及应收款增加等风险
根据招股书,公司产品的下游半导体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行业的集中度较高。以LED芯片行业为例,根据CSA Research、LEDinside等机构的数据,2020年及2021年,LED芯片行业前6家企业的产能占行业总产能的比例分别为86.85%及85.41%,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兆驰股份的产能合计占比分别为61.19%及58.38%。
矽电股份的主要客户为三安光电、兆驰股份、华灿光电、士兰微等上市公司。受下游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矽电股份的客户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内各期,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74%、77.00%、66.48%和55.83%。如果未来公司与上述客户合作出现不利变化,如上述客户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出现不利变化导致其降低资本性支出、或采购战略变化、产品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公司与其合作关系被其他供应商替代,则矽电股份的业务发展和业绩表现将受到不利影响。
矽电股份在招股书提示了对三安光电、兆驰股份的重大依赖风险。报告期内各期,公司来自于三安光电、兆驰股份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25.52%、60.26%、44.22%和21.06%。2022年,矽电股份来自于三安光电、兆驰股份的收入占比超过50%,当期经营业绩对上述客户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
矽电股份表示,公司与三安光电、兆驰股份合作时间均超过了五年,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与三安光电、兆驰股份的合作具有可持续性。但若三安光电、兆驰股份因技术更新、产业政策变化或者竞争加剧等原因导致其自身经营状况或业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大幅降低向公司采购产品的价格或数量或导致在手订单未能全部转化为营业收入,则将对公司业务持续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并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规模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报告期内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4824.08万元、6526.16万元、12,646.55万元和16,409.22万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79%、6.50%、13.76%和17.78%,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09%、14.76%、23.15%和28.52%。公司建立了回款及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但如果未来公司不能妥善处理应收账款资金回笼问题,或个别客户出现支付能力问题和信用恶化问题,会导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从而影响当期经营业绩。
另外,受行业客户采购惯例影响,通过商业承兑汇票支付货款情况较多。报告期内各期末,公司应收商业承兑汇票余额分别为5906.14万元、382.80万元、904.61万元和1285.51万元,报告期内波动较大。公司按账龄对商业承兑汇票计提坏账准备。虽然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过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形,但如果公司不能有效控制应收商业承兑汇票的增长速度及规模,或者个别客户、票据承兑人出现支付能力和信用恶化问题,公司可能存在商业承兑汇票无法兑付的风险。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