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年时代的齐国庆,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思想开放,追求进步。袁世凯称帝时,他曾和同学们在进步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散发传单;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来往于阜阳、太和之间,奔走呼号,散发传单,进行演讲,声援五四。他在日记中写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国只有把全国民众联
齐国庆
齐国庆,1903出生,安徽太和双浮人,出身于进步士绅家庭。
其父是一位实业家,信仰三民主义,主张实业救国,曾参与创办太和蚕桑学校。齐国庆7岁进学堂,12岁进太和高级小学,14岁考入阜阳六中。
少年时代的齐国庆,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思想开放,追求进步。袁世凯称帝时,他曾和同学们在进步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散发传单;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来往于阜阳、太和之间,奔走呼号,散发传单,进行演讲,声援五四。他在日记中写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国只有把全国民众联合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我要为此而奋斗。”
1923年,齐国庆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学校,次年考入东南大学物理系。他一方面刻苦学习科学知识,同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进步书籍,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在中共南京支部联合组织召开的孙中山追悼会上,聆听了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肖楚女的演讲,思想更趋进步、成熟,无论是在声援五卅,还是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活动中,到处都活跃着他的身影。
1927年3月,齐国庆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就更加积极自觉地投身于革命活动。1927年12月,齐国庆出席了中共南京第一次党代会,并在会后接任中央大学党支部书记。他待人诚恳和蔼,办事稳重老练,工作中特别重视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深受同学们的拥护和爱戴。
1928年5月3日,日本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肆意焚掠屠杀中国官民17000余人,受伤者2000余人,被俘者5000余人,酿成济南惨案。此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5日,南京市各大、中学学生为济南惨案举行罢课,散发了大批抗议书、请愿书,还组织了许多宣传队,深入市民中广泛宣传。时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中共东南大学支部书记的齐国庆等组织学校的党员、进步青年参加了这些活动,并发动群众向国民政府请愿。
5月5日晚,齐国庆参加中共南京市委确定的“红五月”行动大纲筹划工作会议。由于被敌人盯梢,参加会议的团省委巡视员史砚芬、中央大学学生黄觉庵和王汇伯被捕。王汇伯被捕后立即叛变投敌,供出了南京的共产党机关及党员姓名。随后,敌人在全城进行大搜捕,齐国庆等20多名党团员被捕。
后,敌人以“中共南京市党部委员策动罪案”,将中央大学的青年才俊王崇典、齐国庆判处死刑。临刑前,齐国庆向难友窦昌熙口述了上述家书。
齐国庆家书内容:
我死后,务必请你转告我家:一、不用棺,一切从简;二、妻子不必为我守节;三、为革命而死光荣,父亲不必伤悲。
字面上看,齐国庆是向家里交代了3件事,其实反映了烈士高尚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不用棺,一切从简”,表明他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肉体的消亡看得很轻,觉得死后的繁文缛节毫无意义;“妻子不必为我守节”,因为夫妻之间感情很深,所以他希望在他死后妻子应该有更好的生活,不愿意妻子受到牵连;“为革命而死光荣,父亲不必伤悲”,在他看来,为革命而死,死得其所,表明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信念坚定和从容赴死的高风亮节。
自参加革命以来,齐国庆从来都是把生死置之度外,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乐观精神。在首都卫戍司令部看守所里,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关押着40多个犯人。人挤得只能侧着身、靠着墙,睡觉都得轮换。当时又值盛夏,牢里酷热潮湿,难友们伤口的血腥味和地板的腐烂味,熏得人们头昏脑涨。
一天放风时,难友们看到齐国庆胖胖的肚子,开玩笑地问他:“这里装的是什么?”他笑着说:“装的是赤胆忠心!”
9月27日,中秋节前夜,天将拂晓,最后时刻到了。齐国庆从容地穿上细毛绒衣,又换了双新袜子。当时他腿上有一小疮被碰破,直流血,他幽默地说:“马上要大流血了,还流这一点血。”
在雨花台刑场,齐国庚等人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
齐国庆等革命者牺牲的消息传到家乡后,齐国庆的父亲齐辅臣悲痛地说:“国庆安息吧,今后叫你大哥和几个弟弟都参加共产党,非把蒋介石这个卖国贼打倒不可!”
齐辅臣到南京给齐国庆收尸,回到太和县不敢埋在老坟,就埋在了太和县西关外,也没敢立碑。可是有一年清明去一看,坟前竞有一座碑,从落款“友人熙”的字样来看,应该是南京的地下党来立的。
齐国庆牺牲时,妻子26岁,两个月后二女儿出生。念着夫妻往日的情分和年幼的孩子,妻子没有遵从丈夫的嘱咐,没有改嫁,而是艰难地将两个女儿抚养成人。
来源:晚上没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