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新一轮寒潮来袭,农民朋友要做好准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5 16:19 1

摘要:“春寒多雨水,春寒百卉迟。”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气温回暖的时节,然而,天气总是变幻莫测。就在3月26日,新一轮寒潮即将来袭,农民朋友们可得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春寒多雨水,春寒百卉迟。”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气温回暖的时节,然而,天气总是变幻莫测。就在3月26日,新一轮寒潮即将来袭,农民朋友们可得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温度大跳水:冷暖急转直下

3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温度大跳水即将上演。原本温暖如春的天气,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扭转。多地的气温将从舒适的28度直接降到寒冷的6度,累计降温幅度高达20度。这样的温度变化,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让人猝不及防。

在农田里,那些刚刚发芽的农作物,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如此大幅度的降温,很可能会让它们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遭受冻害。一些早开的花朵,也可能在寒风中凋零,影响后续的授粉和结果。而且,温度的急剧下降还会影响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对农作物的根系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农民朋友们一年的辛勤劳作,可能就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而付诸东流。

寒潮特点:复杂多变引“倒春寒”

此次寒潮具有鲜明的特点,降温幅度大只是其中之一。它还伴随着复杂的天气状况,冷暖剧烈反转。在寒潮来临前,天气可能还十分温暖,阳光明媚,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寒意;但寒潮一到,狂风呼啸,雨雪交加,气温瞬间降至冰点。

而这种气候现象大概率会导致“倒春寒”天气的出现。倒春寒,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其实是春季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它具体表现为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让人们误以为春天已经真正到来,纷纷开始安排农事活动;然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却较正常年份偏低,出现寒冷天气。就好像春天在和人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刚刚给人们带来一丝希望,又无情地将希望破灭。

倒春寒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的频繁活动。在春季,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当冷空气势力较强时,就会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导致气温下降。此外,大气环流的异常也是倒春寒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大气环流不稳定,就容易出现气温的骤降和骤升,从而引发倒春寒。

倒春寒:农业生产的“隐形杀手”

对于果树来说,倒春寒是一场灾难。在春季,果树正处于开花坐果期,此时的花朵和幼果对低温非常敏感。如果遭遇倒春寒,花朵会受冻凋谢,幼果也会发育不良,甚至脱落。这样一来,果树的产量就会大幅下降,果农们一年的收成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果树受冻后,还容易引发各种病虫害,进一步影响果树的生长和结果。

对于粮食作物来说,倒春寒同样不容小觑。在春季,粮食作物正处于播种和幼苗生长期,低温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一些早播的作物,可能会因为倒春寒而无法正常出苗,导致缺苗断垄;即使出苗,幼苗也会生长缓慢,抗逆性减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此外,倒春寒还会影响粮食作物的授粉和灌浆,导致籽粒不饱满,产量降低。

蔬菜种植也会受到倒春寒的影响。春季是蔬菜种植的重要季节,许多蔬菜都在这个时候播种和生长。倒春寒会导致蔬菜苗受冻死亡,影响蔬菜的供应。而且,低温还会影响蔬菜的品质和口感,降低蔬菜的市场价值。

农民应对:多管齐下抗寒潮

面对即将到来的倒春寒,农民朋友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以下是一些农民应对措施建议:

果树管理

灌水降温:在寒潮来临前,对果园进行灌水,可以降低地温,延缓果树的开花时间,避开倒春寒的危害。同时,灌水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湿度,提高果树的抗寒能力。

树体保护:可以采用树干涂白、包扎稻草等方法,减少树体的热量散失,保护树干不受冻害。对于一些容易受冻的果树品种,还可以在树冠上覆盖遮阳网或塑料薄膜,起到保温的作用。

烟熏防冻:在寒潮来临的夜晚,在果园内堆放柴草,点燃后进行烟熏。烟雾可以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提高果园内的温度,减轻冻害的程度。

粮食作物种植

调整播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倒春寒的发生规律,适当调整粮食作物的播期。避免过早播种,尽量选择在倒春寒过后进行播种,确保种子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芽生长。

增施磷钾肥:磷钾肥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在播种前,可以增施适量的磷钾肥,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覆盖保温:对于已经播种的田块,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方法,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蔬菜种植

加固设施:对于蔬菜大棚等设施,要提前进行检查和加固,确保设施能够抵御寒潮的侵袭。同时,要及时修补破损的棚膜,防止冷空气进入棚内。

增加保温措施:在大棚内可以增加二层膜、小拱棚等保温设施,提高棚内温度。还可以在棚内悬挂反光幕,增加光照强度,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效率。

控制湿度:寒潮来临时,大棚内湿度较大,容易引发病虫害。因此,要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来源:我的新农村新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