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人民政府近日发布重磅文件,正式批复闽侯县、仙游县、邵武市三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这三个特色县域勾勒出2035年的发展蓝图。这份跨越十年的"成长计划"不仅明确了各区域的战略定位,更通过"一城一策"的精准设计,展现出福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福建省人民政府近日发布重磅文件,正式批复闽侯县、仙游县、邵武市三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这三个特色县域勾勒出2035年的发展蓝图。这份跨越十年的"成长计划"不仅明确了各区域的战略定位,更通过"一城一策"的精准设计,展现出福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其中既有闽侯县剑指科技创新的硬核布局,也有仙游县深耕生态文旅的绿色路径,更包含邵武市立足枢纽优势的产城融合方案,三张蓝图共同绘制出福建县域发展的"黄金三角"。
根据批复文件原文要求,闽侯县将"推动打造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山水宜居滨江新城"。这组"三位一体"的定位正开启"大学城2.0时代"——依托福州大学城智力资源,在旗山湖畔建设国家级实验室集群,规划中的量子信息产业园已吸引12家科研机构入驻。
沿着乌龙江岸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数字经济走廊将形成"双轮驱动",预计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将突破60%。更令人期待的是"15分钟滨江生活圈"规划:通过建设串联十八重溪的生态廊道,在保留百年荔枝林的同时,新建智慧社区将配备垂直绿化系统和无人驾驶微公交,真正实现"推窗见绿、下楼入园"的宜居愿景。
省政府文件明确指出,要"推动仙游县打造莆田市域次中心城市、生态旅游城市"。这座"工艺美术之都"正在书写新篇章:规划建设的仙作数字产业园已引入3D打印生产线,千年木雕技艺将搭载工业互联网走向全球。
作为"大武夷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总投资50亿元的生态旅游环线即将动工,串联九鲤湖、菜溪岩等六大景区,打造"四季全时"旅游体系。更值得关注的是"城市会客厅"计划——木兰溪两岸将崛起文化艺术中心、非遗主题街区,结合红木产业形成"白天逛展、夜间赏艺"的沉浸式体验。交通层面,规划中的城际铁路支线将使仙游到莆田市中心缩短至20分钟,真正实现"半小时同城圈"。
批复文件强调要"推动邵武市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工业经济强市"。这座"铁城"正依托武夷山脉地理优势构建"水陆空"立体物流网:新建的危化品智慧物流园已接入全国危货运输监管平台,闽赣多式联运枢纽将实现"一次申报、全域通关"。
在工业领域,金塘工业园区升级方案显示,氟新材料产业将向半导体级电子化学品延伸,预计2027年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产城融合方面,"工作+生活"的复合社区正在规划中,配套建设的职业院校将与企业共建"订单式"人才输送通道。更富创意的是利用废弃铁路改造的工业遗址公园,既保留"小三线"建设记忆,又植入直播电商基地等新业态。
三张蓝图背后,是福建破解县域发展瓶颈的系统性方案。闽侯瞄准科技创新"筑高峰",仙游深耕文旅融合"显特色",邵武立足枢纽优势"强筋骨",这种差异化发展路径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形成了功能互补的县域矩阵。随着规划从图纸走向现实,这三个县域不仅将改写自身的发展轨迹,更可能为全国县域经济转型提供"福建样板"。
来源:城市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