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柬之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等职。书法上,他先学虞世南、欧阳询,后临摹二王。其擅长隶行、章草、草书,笔意古雅,风格飘逸。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是初唐“四子”之一。
陆柬之(585~638),是吴郡吴县(苏州)人,他出身名门,是黄门侍郎陆琛之孙、陆机后裔。是唐朝宰相陆元方伯父、虞世南外甥、草圣张旭外祖父。
陆柬之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等职。书法上,他先学虞世南、欧阳询,后临摹二王。其擅长隶行、章草、草书,笔意古雅,风格飘逸。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是初唐“四子”之一。
可惜他不少作品如《头陀寺碑》等已失传,仅《文赋》《五言兰亭诗》传世,《文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陆柬之的书法特点在《文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文赋》帖堪称书法瑰宝。陆柬之怀着崇高敬仰之心为远祖陆机名著《文赋》所书,这卷纸本行书纵25.7厘米,横357厘米,共144行、1658字,是罕见的初唐名家真迹长卷,用笔极为精到。笔画提按适度,正侧兼施,转换自然,行笔流畅。比如在字的转折处,过渡十分顺滑,毫无滞涩之感。
此帖兼具东晋行书的飘逸和初唐的严谨。起笔藏锋、转折圆润有《兰亭序》遗风,结字端稳、章法疏朗体现唐代秩序感。用笔以中锋为主,提按细腻,线条有弹性,像“收百世之阙文”圆转方折自然。结字纵势,疏密得当,如“悲”“情”左右呼应,“文”“之”重心平稳。它不愧是文章、书翰双绝之作。
其结体顾盼呼应,行气连贯且富有变化。每个字仿佛都有生命,相互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使整篇作品充满和谐生机之美。而且《文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宣泄,风格温雅娴静,如同芙蕖照水、松影摇窗,给人清幽淡泊的美感。
赵孟頫晚年的书法风格,根源就在于学习陆柬之的《文赋》帖。陆柬之书写的《头陀寺碑》对米芾的书风也影响深远。可见其书法魅力之大。
来源:新岳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