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耕”出好“钱”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5:19 2

摘要:走进两当县左家乡,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食用菌大棚鳞次栉比。在黄波菌业的食用菌大棚里,白色整齐的菌棒上长出一朵朵鲜嫩肥硕的平菇,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工人们正在忙碌的采摘着,呈现出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两当县春耕生产已全面开启,大棚内、田埂间,农户们积极备耕备种,一幅生机勃勃的万象“耕”新图正在两当大地徐徐展开。

菌菇产业激活新“引擎”

走进两当县左家乡,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食用菌大棚鳞次栉比。在黄波菌业的食用菌大棚里,白色整齐的菌棒上长出一朵朵鲜嫩肥硕的平菇,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工人们正在忙碌的采摘着,呈现出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黄波菌业采摘工白月琴说:“我们公司的平菇大量上市,已经有两个星期左右了,现在已经是采摘第二茬了,这一茬的平菇叶片比较肥厚,状态也比较好,都是周边的市场上门来拉着去销售。”

黄波菌业的平菇已经上市两个多星期了,公司管理人员石红霞告诉记者:“我们平菇总共有10万袋,每个普通棚能放7500左右的菌袋,在每批平菇的生长周期内,可进行6—7次采摘。目前,市场批发价每斤约3.5元,每个菌包能带来1.6元左右的纯利润,四月份将迎来平菇采摘的高峰期。”

在德源菌公司的生产车间,随处可见的是一摞摞叠放整齐的菌棒,这段时间正是香菇的养菌时期,工人们分工明确、动作娴熟地挑选出优质的菌棒、装车入棚。

“自从德源菌业在我们这里建了厂开始招工,如今我已经干了两个多月了,每个月工资基本都在3500左右,现在也不用出门,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我觉得挺好的。”正在车间忙碌的左家乡村民王小虎说道。

据德源菌公司经理吴俊峰介绍,公司现在有300多个大棚,计划投放200万袋菌棒,目前已完成了菌棒上架工作,预计四月初香菇菌棒就开始出菇了。

与此同时,在杨店镇石马坪村的木耳种植基地,村民们分工协作,有的忙着搬运菌棒,有的熟练地堆菌棒、立菌包,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石马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明娅玲介绍道:“地栽木耳具有周期短、效益高、带动性强的特点,今年我们村计划种植20万棒,不仅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

随着天气日渐向暖,在泰山乡双河村的灵芝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忙着装灵芝菌棒、养菌,开展灵芝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2025年我们计划种植灵芝10万椴木棒,预计实现收入300万元,净收入达到9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务工收入20万元。”灵芝种植基地负责人左兴盛说道。

菌菇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小小的菌菇已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大产业”,让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撑起“致富伞”。

订单产业解锁新“密码”

春光无限好,田间农事忙,在西坡镇、兴化乡的田野里,村民们紧抓农业生产,整地块、通沟渠、引水渠、育烟苗。

西坡镇三坪村的烟农李秀军告诉记者:“我今年计划种植60亩烤烟,预计亩产值可达到3500余元,而且我们村的烤烟产业可以带动20余人务工,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在兴化乡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放水、消毒、整地、播种、放盘、覆膜,忙得不亦乐乎。兴化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李红说:“今年,我们乡涉及8个村33户农户发展烤烟种植,计划种植1153亩,预计产值将达到400余万元。”

烤烟种植是两当最稳定的订单式农业,有烟草公司的专业技术指导,引进的先进烤烟技术和管理模式,让这片“黄叶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林下产业引出新“良方”

风暖农桑起,产业沃土育新机,在广金工作站,村民们正忙碌的种植天麻,翻土、刨坑、放种,各种工序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广金工作站松坪村天麻种植大户杨兵说:“我今年计划种植天麻2000窝,预计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目前,已经种植了一半天麻,趁着天气好,我们加紧把剩下的种完。”

在云屏镇有机天麻种植基地,村民忙着搬运箱子、种植天麻、覆盖泥土,一箱箱种好的天麻整齐的摆放在大棚里,正孕育着希望的种子。

“我们共建立了3个天麻种植大棚进行框式立体栽培,精选了乌天麻、红天麻和乌红杂交天麻3个品种,预计能带动周边3个村群众共同增收致富。”火地村党支部书记苟利军介绍道。

在站儿巷镇三联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手法娴熟地翻土挖坑、摆放菌棒、放置蜜环菌,只见一块块“黑疙瘩”小心翼翼的放进地里,再仔细地覆盖上菌丝和腐叶,整个种植流程繁忙而有序。

三联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平说:“发展猪苓种植,不仅能保障生态建设成效,还提高了撂荒地的利用率,今年我们村继续扩大了猪苓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

两当县按照“农业优先型”和“全域有机”发展定位,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天麻、猪苓、连翘等中药材产业,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小麦产业筑牢新“根基”

春耕时节,冬小麦进入返青拔节的关键时期,施肥追肥成为保障粮食丰收的重要环节。

在显龙镇、鱼池乡的麦田里,喷洒农药、清除杂草、管护施肥......农户们在一片片绿油油的田地里忙碌着,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冬小麦返青期管护,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显龙镇党委书记刘小龙告诉记者:“我们镇是全县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现在正是决定冬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密切关注小麦生产情况,切实加强小麦后期管理关键环节,做好‘一喷三防’和抗旱工作,确保今年粮食增产丰收。”

在鱼池乡的田间地头,农技专家们查看土壤、苗情长势、病虫情况调查,指导着农户施肥、除虫。鱼池乡上滩村党支部书记樊敬华说:“专家的指导意见非常实用,我们会紧盯浇灌、防冻、防病虫害等关键环节,因地因苗施策,确保今年小麦有个好收成。”

农业稳,天下安,两当县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麦”向致富路。

从智能化大棚到订单产业,从林下经济到科技化麦田,从政策护航到资金扶持,两当县各乡镇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将春耕生产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放眼望去,大棚里菌棒整齐,田地里机器轰鸣,山野间新芽萌发,麦田中绿浪翻涌,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壮美画卷正在两当大地徐徐铺展。

来源:陇南两当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