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幸运的锦鲤:36岁才中状元,活到86岁,为官50年未曾被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5 15:01 2

摘要: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哪能顺风顺水一辈子?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哪能顺风顺水一辈子?

可在唐朝,就有这么一名官员,他活了快九十岁,经历过各种朝堂动荡,可偏偏他总能安然无恙。

这位唐朝的“锦鲤”是谁,他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

我们现在夸一个人运气好的时候,总会称其为“锦鲤体质”。

唐朝也有一位锦鲤,他的名字叫做贺知章,出生在江南烟雨中,是一位年少成名的大诗人。

可能有人已经忘了他是谁,如果提到一首诗,应该可以唤醒大部分读者的回忆。

这首诗叫做《咏柳》,是我们小学课本上的必读诗词。

贺知章用孩童的视角,简单的词句,写出了春风吹遍大地,柳叶新裁的景象。

作为唐朝大诗人的贺知章,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写诗,经常一写就是一天,很多人都比不上他。

没过多长时间,江南百姓都知道贺家出了一个小神童,非常喜欢写诗作赋。

虽然少年时期的贺知章在江南非常出名,但放到整个大唐,却显得有那么一点平庸。

毕竟在大唐盛世,出现了太多天赋异禀的诗人。

很多人觉得贺知章在这些天才面前,肯定压力山大,每日郁郁不安。

可历史上的贺知章非常乐观,因为他认为写诗只是日常娱乐罢了,哪是跟人争高低的手段。

而且贺家在江南也算是大户人家,吃喝不愁的贺知章,心态自然更加平和,很少与人发生争执。

他出生的时候,天下刚刚从唐太宗李世民手中交到唐高宗李治手中,科举制度还不怎么完善。

在当时,想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官场基本是不可能的,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无法入仕。

很多人在科举不中后,便饮酒消愁,郁郁寡欢。

贺知章从来不喝闷酒,该看书时看书,该考试时考试,喝酒就是喝酒,吃饭就是吃饭。

正因为有这样的心态,他三十多岁时,身体就跟二十多岁小伙子差不多。

在古代那个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的年代,很多人考到三十多岁时心态就崩了。

而贺知章三十六岁去参加科举的时候,依旧和一众小友谈天说地,完全没有一点垂垂老矣的模样。

拥有这样的心态,又何愁不能金榜题名?

高中状元

果不其然,在他三十六岁的这年科举考试中,贺知章发挥出色,顺利击败了天下学子,夺下了状元头衔。

而他也成为江浙地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可谓名垂千古。

在考上状元后,很多人都对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可状元加身的贺知章一点都不极喜极悲,每天依旧是看书、喝酒、勾栏听曲。

很多官员见他这么淡定,便夸他成熟老成。

当时天下的主人已经不是唐高宗李治了,而是换成了他老婆武则天。

面对这位城府极深的女皇,贺知章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有什么异常神态。

他觉得天下男子能做皇帝,女子也自然能做皇帝,并没什么区别。

武则天非常喜欢他这种“云淡风轻”的性格,便封为他四门博士,在国子监上班。

在国子监待了没多久,他就得到了升迁,成为太常博士。

贺知章觉得国子监博士和太常博士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博士”,他只想知道太常寺是不是让上班喝酒?

很明显,太常寺的工作量比国子监大多了,经常要加班到很晚,这让贺知章有些不高兴。

虽然工作量变多了,但俸禄也涨了不少,他自然也能买得起好酒啦。

有了好酒,陪他喝酒的人也变多了。

在武则天当政时期,朝堂上风云波谲,今天有人还在上朝,明天就有可能流放边疆。

很多官员都过的胆战心惊,生怕自己会遭遇不幸。

可贺知章完全不当回事,他觉得自己能做官就挺幸运的,遭到贬黜也是回到人生起点,没什么可担心的。

贺知章也成为武则天在位期间少有的几个没被贬黜问责过的官员。

后来朝堂发生政变,李隆基从奶奶武则天手中夺回了皇位,天下再次归了李姓。

很多官员都为此欢欣鼓舞,唯独贺知章每日打卡上班,下班喝酒,日子过得像从前一样。

可能他觉得自己姓贺,无论天下姓武,还是姓李,貌似和自己没有半点关系。

他更关心自己下班后,长安街上的酒楼可别太早关门。

这样的平淡的生活一直延续到唐玄宗登基……

安享晚年

李隆基登基的时候,贺知章已经四十六了,这个年纪放到古代,已经算是黄土埋到脖子了。

可此时他依旧在太常寺工作,每天的生活过的稀松平常。

很多人都劝他,说:现如今天下大变,新皇继位,你这个年纪应该努力表现,这样才能升官发财。

贺知章却说:我已是这个年纪,能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就不错啦,每天有酒有肉就很满足了。

贺知章喜欢喝酒,更喜欢开玩笑,从不会在酒席上扫兴,所以大家也喜欢陪他喝酒。

就连当朝宰相陆象先都喜欢和他在一起聊天。

不止如此,陆宰相还夸他文章写的好,说话也有趣,一日见不到他都会觉得生活无趣。

除了陆象先喜欢和贺知章在一块外,张说和张九龄也喜欢和贺知章在一块聊天。

这两位虽然比贺知章年轻几岁,但他们都已经做过宰相了。

如果换作他人,肯定会为之感到愤懑不平。

凭什么那些比自己年轻的晚辈都能做上宰相,而自己是状元出身,却只能做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

贺知章非但不恼,反而经常称呼这些晚辈为“老师”。

后来,张说和张九龄听闻贺知章如此尊敬自己,他们也对贺知章十分尊敬。

因为受到众人的推捧,贺知章也迎来了自己的升迁。

他离开太常寺后,先后到过礼部、工部和集贤苑,后来又被封为太子侍读。

再后来,李隆基也发现这位活了八十岁的三朝老臣。

他觉得贺知章心思沉稳,做事谨慎,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封其为秘书监,这也是贺监的由来。

成为贺监之后,他依旧每日喝酒写诗。

别看此时的贺知章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他依旧喜欢和年轻人在一块聊天写诗。

也是在这时候,他认识了求仕无门的李白。

在见到李白后,贺知章觉得这是一个天才,使其流落民间就太可惜了,便向唐玄宗推荐了这位川蜀后生。

李白也因此得到李隆基的赏识,进入翰林院,专门为皇上皇后写诗作赋。

在唐朝,很多年轻人都得到过贺知章的推荐。

而得到他推荐的条件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有文采,会喝酒,至于钱财那都是身外之物。

有时候,他还会自掏腰包请年轻后生喝酒。

在贺知章八十六岁的时候,因为实在太年迈了,便萌生了告老还乡的念头。

唐玄宗知道他要辞官,亲率领百官为他践行。

贺知章回到老家后醉心修道,最后安然病逝。

而在他病逝没多久,天下爆发了安史之乱,不但整座长安城陷入一片火海,就连天下也变得动荡不安。

纵观贺知章的一生,他大器晚成,中年才考中状元。

虽然做了大半辈子闲职,但他从未遭到过贬黜,最后辞官时还受到百官的送行。他这一生算是十分幸运的了!

来源:文史闯江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