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老人梅毒抗体“阳性”,家属竟要求索赔3000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20:38 2

摘要:近日,洛阳某县77岁老人在当地医院做胃镜术前检查,结果显示梅毒抗体指数高达3.5(参考值<1.0),一周后患者在同院复查,抗体指数已降至0.84。两次检测结果大幅度的波动令家属对医院检测的准确性产生了严重质疑,要求院方做出解释、公开道歉并赔偿就诊费用3000元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为何会出现梅毒“假阳性”

近日,洛阳某县77岁老人在当地医院做胃镜术前检查,结果显示梅毒抗体指数高达3.5(参考值<1.0),一周后患者在同院复查,抗体指数已降至0.84。两次检测结果大幅度的波动令家属对医院检测的准确性产生了严重质疑,要求院方做出解释、公开道歉并赔偿就诊费用3000元。

图1 检查结果

院方回应称,患者首次检测为快检,操作符合流程,结果异常后已即时复检,结果为3.48。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存在生物学假阳性反应,60岁以上人群有68%的梅毒抗体阳性经确认判定为假阳性。该情况说明也得到省内某三甲医院检验科主任证实,并建议该院可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作进一步确认。截至发稿,医患双方就赔偿问题尚未达成一致。

图2 医院情况说明

关于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由于有血液传播的可能,所以被作为输血和术前检查项目。在临床上,梅毒有不同的检测方法,检验结果也是时阴时阳。

人体感染梅毒后,体内会产生两类抗体:一类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的抗体;另一类则是针对类脂质的抗体。

针对类脂质的抗体因不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因此无特异性。除感染梅毒外,患另外一些疾病及生理状况改变时,体内也可能产生低滴度的抗类脂质抗体。

诊断梅毒时,梅毒血清学检查的核心是检测两类抗体,具体试验分类如下:

针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试验:包括 TP 抗体、TPAB(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PA(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等。这类试验的抗体一旦产生,通常会长期存在,常用于梅毒的确诊。

针对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试验:以 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和 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为代表。此类抗体与梅毒的活动性相关,不仅可用于辅助诊断,还能作为评估治疗效果、判断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

梅毒“假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梅毒血清学检查的假阳性率较正常人群高,一般在1%-2%,有报道可达2%。为何老年人会频繁被梅毒假阳性 “盯上”?这背后藏着多方面的原因。

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机能来看,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会逐渐衰退,免疫系统的 “识别能力” 也会下降,容易产生一些自身抗体。而梅毒血清学检测中常用的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如 RPR)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如 TPPA),都可能受到自身抗体的干扰。这些自身抗体与检测试剂中的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就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比如,老年人常见的类风湿因子,就可能与梅毒检测试剂中的某些成分结合,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像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等。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机体产生异常抗体;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蛋白质合成及代谢出现障碍,血清中的一些异常蛋白可能会干扰检测反应;肾病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体内毒素堆积,也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在老年人中也有一定的发病率,这些疾病会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更容易引发梅毒检测的假阳性。

检测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虽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其特异性相对较差,除了梅毒感染外,其他一些情况,如感染性疾病(流感、结核等)、妊娠、手术创伤等,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呈阳性,对于身体状况较为复杂的老年人来说,出现假阳性的概率自然更高。而即使是特异性抗体检测,也并非绝对不会出现假阳性,虽然其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原,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检测试剂质量不过关、检测过程操作不当等,也可能造成结果误差。

另外,老年人的用药情况也可能间接导致假阳性结果。很多老年人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部分药物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或血清成分,进而对梅毒检测产生干扰。比如某些免疫抑制剂,可能会改变体内抗体的水平,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因此,老年人检测血清梅毒,抗体报告为阳性时,建议做出以下处理:

血清梅毒抗体检测为筛查实验,有假阳性可能,充分告知患者,让患者理解,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

阳性者加做TPPA和TRUST,前者用于确诊,后者用于确诊后的治疗指标,如结果为TPPA+、TRUST-则下一步要询问梅毒病史,如既往曾正规治疗,则该结果提示结果为治愈,无需特殊处理;如既往病史不明且未治疗,则随访TRUST;若TPPA+、TRUST+建议到专科规范治疗;如TPPA-、TRUST-,则往往是由于患者有其他抗体存在,造成筛查实验假阳性结果;TPPA-、TRUST+是临床不常见的假阳性模式,常和患者体内存在类脂性抗体(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有关。

即使TPPA+、TRUST+,也需要询问患者的感染史、个人生活史,进行认真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梅毒检测结果。如存在以上有干扰可能的疾病,不宜直接下结论。

尽管老年人梅毒检测假阳性率较高,但也有部分老年人确实为梅毒螺旋体感染者,不能因为实验室检测结果存在较高的假阳性,而忽略了老年人梅毒感染的检查,应该进一步进行确诊实验来进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