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惠水县委书记郑绍峰被查 在黔南工作33年 贵州农院校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3 16:00 1

摘要:最近贵州反腐重拳再出,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惠水县委书记郑绍峰栽了!这位掌管地方经济命脉的"父母官",去年11月突然被纪委监委带走调查,消息一出震动当地政商界。更讽刺的是,就在被查前两个月,他还带队到乡镇检查乡村振兴工作,会上大谈"干部要守住廉洁底线",转

最近贵州反腐重拳再出,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惠水县委书记郑绍峰栽了!这位掌管地方经济命脉的"父母官",去年11月突然被纪委监委带走调查,消息一出震动当地政商界。更讽刺的是,就在被查前两个月,他还带队到乡镇检查乡村振兴工作,会上大谈"干部要守住廉洁底线",转头自己却成了反面教材。

1970年3月,郑绍峰出生在贵州兴义一个普通家庭。这个大山里走出的农家子弟,1991年从农业学校毕业,进入龙里县农业局当技术员,靠着一股拼劲从乡镇干部干起,34岁当上水场乡党委书记,43岁升任黔南州发改委主任,54岁跻身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虽然具体案情还在调查,但从纪委监委通报的"工程承揽、企业经营等方面谋利"等关键词,就能窥见端倪。知情人士透露,他在担任州发改委主任期间,曾将多个高速公路配套项目指定给特定企业,某次项目验收故意拖延三个月,等企业送上200万"加急费"才签字放行。更恶劣的是,任惠水县委书记时,他将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违规转包给亲属公司,虚报工程量套取国家补贴超千万。专题片披露,单是插手某房地产项目土地变性就收受金条12根,还把受贿款藏在老家猪圈夹层里,上演现实版"掩耳盗铃"。

古话说:"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郑绍峰案暴露出"能吏腐败"的新变种——越是精通业务的干部,越容易利用专业壁垒搞贪腐。要斩断这类利益链条,得给重点领域装上"三把锁":首先推行"阳光政务",像工程项目审批、招投标等环节全程直播,评委名单开标前摇号产生,让暗箱操作变"玻璃箱作业";其次建立"异地交叉审计",市县党政主官任期内必须接受邻市审计组核查,去年六盘水试点查出违规资金2.3亿;再者开通"群众监督直通车",在政务APP设置"一键举报"功能,对实名举报48小时内回应。最重要的是打破"带病提拔",拟任重要岗位必须倒查十年经济往来,去年遵义某副县长因配偶违规经商被暂缓提拔就是例证。

说到底,能吏腐败比庸官贪腐危害更大。就像郑绍峰主抓的惠水特色农业项目,若带毒的藤蔓爬上扶贫大棚,结出的只会是苦果。l

来源:善良晚风VsVl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