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过因为一时冲动说了不该说的话,事后又后悔不已?有没有因为心里太焦虑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或者因为压抑着怒气,身体变得紧绷,皮肤变差,肚子也不舒服?作为医生,学习心理学让我看到病人不只是某个器官出了问题,很多时候心理状态才是疾病的根源。懂得心理,不仅能更
你有没有过因为一时冲动说了不该说的话,事后又后悔不已?有没有因为心里太焦虑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或者因为压抑着怒气,身体变得紧绷,皮肤变差,肚子也不舒服?作为医生,学习心理学让我看到病人不只是某个器官出了问题,很多时候心理状态才是疾病的根源。懂得心理,不仅能更好地帮助患者,也能让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保持平和,减少烦躁和抱怨,医患关系也会更和谐。
人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情绪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怎么面对它。我们可以一步步学会和情绪做朋友,而不是被它牵着走。
第一步是识别情绪。很多时候我们只觉得“心情不好”,但具体是什么情绪却说不清。其实,能把情绪说得更细,反而更容易处理。比如,不是简单地说“我生气了”,而是去想,是恼火?是委屈?还是不甘?用更准确的词描述情绪,大脑就能更快找到应对方式。可以准备一张情绪词汇表,或者用情绪日记APP来练习。当情绪来的时候,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身体有什么反应?想做什么?这样就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第二步是接纳情绪。情绪像海浪,来了还会走。越抗拒,它反而越强。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别哭”“别生气”,结果情绪被压住,最后可能突然爆发。试着当一个观察者,告诉自己:“我现在感到难过,是因为我在乎这件事。”这不是软弱,而是理解自己。也可以试试正念冥想,安静坐着,感受情绪在身体里的位置,告诉自己它会过去。
第三步是调节情绪。身体和情绪是连在一起的。当你感到紧张,试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气7秒,呼气8秒,重复几次,心跳会慢慢平稳。也可以用冷水洗脸、嚼口香糖,或者快走几分钟,让身体释放让人开心的物质。如果脑子里全是坏事,就问问自己: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能怎么办?这样一想,心里就会轻松一些。还可以做点小事找回掌控感,比如整理桌面、做几个俯卧撑、列个待办清单。哪怕只是完成一件小事,心情也会好起来。
第四步是养成习惯。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个让自己安心的角落,放上喜欢的香薰、毛毯,或者存一段放松的音频。找几个能倾诉的朋友,让他们知道你有时候只需要被倾听。每周花点时间回顾一下:这周哪些情绪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能改进?下次可以怎么做?不要追求完美,偶尔情绪失控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慢慢进步。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都值得为自己点赞。
情绪不是敌人,它是提醒我们内心需要被关注的信号。当你能看见它、理解它、陪伴它,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有力量。每一次和情绪的对话,都是在变得更强大。小A被否定后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冷静沟通;小B被爽约后没有责怪自己,而是表达感受;小C在焦虑中用冥想找回平静;小D用提问走出恐慌;小E整理衣柜后重拾信心;小F通过复盘一点点战胜拖延。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情绪可以成为成长的助力。只要愿意练习,每个人都能学会与情绪和平共处,活出更从容、更真实的自己。
来源:妙招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