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底,持续的暴风、强降雨对部分区域中晚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正值灌浆成熟的水稻出现大面积倒伏、部分田块出现碾压式、贴地倒,这对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倒伏时有发生,但像今年这么早、这么严重的倒伏极其少见。水稻倒伏后影响光和产物的形成,使
8月底,持续的暴风、强降雨对部分区域中晚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正值灌浆成熟的水稻出现大面积倒伏、部分田块出现碾压式、贴地倒,这对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倒伏时有发生,但像今年这么早、这么严重的倒伏极其少见。水稻倒伏后影响光和产物的形成,使收获、运输受阻,导致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预防水稻倒伏是非常必要的。
一、水稻倒伏的种类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水稻倒伏的时期主要发生在抽穗后的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水稻倒伏种类有基部倒伏、折秆倒伏。水稻倒伏的程度分三种:
1、轻度倒伏:倒伏面积小于5%,茎秆折损很轻,对光合作用影响不大,基本不影响水分和养分输送,对整体产量和米质影响不大。
2、中度倒伏:倒伏面积占5-20%,茎秆折损程度较重,对灌浆成熟有较大影响,通风透光不良,影响光合作用,对整体产量和米质影响较大,一般减产5-10%。
3、重度倒伏:近于匍在地面,倒伏面积大于20%,水稻从基部或茎秆中下部发生折损,严重地影响了水分和养分向穗粒部输送与运输,茎叶易霉,光合作用大为减弱,稻谷籽粒不饱满,空瘪粒率增加,死米、青米增多,甚至出现穗发芽,一般在灌浆乳熟期发生倒伏对产量和米质影响最大。
二、倒伏原因分析
1、品种自身抗倒伏能力差。不同品种抗倒伏强弱不同,如茎秆纤细柔弱、叶片宽大披散品种抗倒伏能力差;低位节间越长、越扁平、管壁越薄越易倒伏。
2、耕层过浅。耕层深度小于10厘米,土壤理化性、通透性差,产生亚铁毒素影响根系生长发育,根系活力差,直接影响对肥水的正常吸收。尤其是当前轻简化栽培模式下,很多种植户为了节省成本,直接人工撒播或者机械直播,谷粒附于土层表面,加之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壤有机物减少、板结严重导致水稻根系发育不良,发根少,扎根浅,根部附着力差,稍受风雨袭击,就容易发生平地倒伏。
3、栽插密度过大。株、行距小,每穴株数多,过早封行通风透光差,群体过密,个体发育不良,基部节间拉长,茎秆细胞壁变薄,导致抗倒伏能力减弱。
4、灌溉不合理。水质差,水温过低,水层管理不当,该深时不深,该浅时不浅,晒田不及时、甚至不晒田。由于茎杆基部细胞纤维素含量少,细胞壁变薄,细胞间隙大,组织结构松软,茎杆不壮,负担不起上部的力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低洼田、深水田更易发生倒伏。
5、施肥不当。部分农户偏施氮肥,底肥施用少、甚至不施底肥、过量追施氮肥等,导致氮磷钾比例失调,分蘖期生长过旺,拔节长穗期叶面积过大,封行过早,造成茎杆基部节间徒长,引发倒伏。缺钾少硅也是水稻倒伏重要原因之一,不可忽视。
6、病虫草害防治不及时。水稻病虫草害造成水稻茎秆组织严重侵蚀破坏,如根腐病、鞘腐病、稻节瘟病、纹枯病、菌核病、二化螟、稻飞虱等都可导致水稻茎叶组织被破坏;千金子、稗草、莎草、鸭舌草等攀附水稻茎叶,增加水稻茎秆承重力,减弱抗倒伏的能力。尤其是今年前期低温干旱、后期高温高湿,导致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差,导致部分区域病虫草害严重,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
三、预防倒伏的主要措施
1、选用株高适宜、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基础。如荃华种业推广的C两优丝苗、荃两优粤农丝苗、Q两优粤农丝苗、爽两优粤农丝苗、徽两优699等品种。
2、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使根系下扎,达到壮根壮杆的目的,增强抗倒伏能力。
3、合理密植。一般地块株距13-16厘米左右,行距28-32厘米,每亩1.4-1.8万穴,每穴1-2苗为宜。高水肥地块可适当稀植,水肥较差地块密度可酌情加大或采用宽窄行超稀植栽培规格(6+12)寸X6寸,每穴苗数3-4株,倒伏现象发生较轻。
4、节水增温灌水,促进水稻生长健壮,防止倒伏。建立节水灌溉模式:水田节水灌溉,按照水稻生育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不同需求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保证满足水稻“壮根、增温、通气、节水”促进生育的要求。此外,灌水还要根据天气情况,每次降水达到20厘米,减少一次灌水,水稻减数分裂期如遇17℃的低温,要15-20厘米的深水层。
除此之外,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养根保叶,活杆成熟。插秧时田内保持花达水,插后灌水苗高的24扶苗返青,返青后保持3-5厘米水层,增温促蘖,分后期等水层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厘米如此反复直到长出倒3叶为止,通过这种间歇灌溉向土壤中输送氧气,排出有毒物质,使根系下扎,壮根壮杆,防治倒伏,同时为长穗打下基础。长穗期保持 3-5厘米水层,结实期采用浅水灌溉,保持田内干湿交替,做到后水不见前水。黄熟期停水。
5、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地块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真正做到按需施肥,避免肥料浪费和养分不足现象的发生,同时也避免氮肥过量引起水稻徒长,导致倒伏。结合水稻各生育期对肥类、肥量、施期的需求和长势合理分配肥料的比例,基肥氮磷钾锌分配比例分别为25%、100%、50%、100%,要旱整地前全层施入。
6、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造成水稻茎秆组织被病虫草严重侵蚀破坏,都可导致水稻倒伏。做好病虫测报预防,要早防早治,使稻株受病虫草侵害降到最低,保证稻杆抗倒伏能力。
四、水稻倒伏后的补救措施
1. 及时排水。发生倒伏的田块,要立即排干田间积水,后续田间也要保持偏干灌溉为主。这有助于降低田间湿度,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并有利于延长稻叶生长功能,促进稻粒继续灌浆。
2. 科学扶稻。对于轻度倒伏的水稻,不宜扶稻扎把,因为倒伏的稻株会通过自身的调节,使叶片和穗轴缓缓翘起。而扶稻扎把可能会人为地破坏稻穗、茎杆、叶片的自然分布,加重机械损伤。对于成熟度过青、重度倒伏的水稻,则需要通过人工捆扎成小把的办法挽救,可以用尼龙绳或杂草捆扎,这样可以避免绝收。
3. 补充营养。在水稻倒伏后,可以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以补充水稻所需的营养,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4. 控制灌水。对倒伏的水稻田要严格控制后期灌水次数,每次灌水一定要落干晾透,做到前水不见后水,有助于防止茎秆过软而导致的倒伏加剧。
5. 防治病虫害。倒伏后的水稻田要重视氮磷钾肥的施用,防止水稻出现早衰现象。同时,也是病虫害高发时期,一定要注重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
来源:哇哦仙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