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通宝:朱元璋时代的货币,为何成了市场和文化双重宝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14:14 2

摘要:一、明朝建立前。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吴国公时,于龙凤七年,也就是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开始铸造“大中通宝”钱。当时有小平(又称“平钱”,是面值最小的货币单位)、折二(指一枚折合二枚普通钱币的价值)、折三、折五四种面值,后又增铸一种“当十”(指一

下面这枚“大中通宝”钱,收藏于浙江货币金融博览馆:

“大中通宝”钱是朱元璋所铸。朱元璋铸“大中通宝”又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一、明朝建立前。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吴国公时,于龙凤七年,也就是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开始铸造“大中通宝”钱。当时有小平(又称“平钱”,是面值最小的货币单位)、折二(指一枚折合二枚普通钱币的价值)、折三、折五四种面值,后又增铸一种“当十”(指一枚折合十枚普通钱币的价值)钱,其背面有一“十”字。这些钱如果按所铸时期算,应当属于元代钱币,如果按政权性质分,应当属于农民起义军钱币。

二、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四年(1371年)在南京、北平(今北京)以及七省开设宝源局,再铸“大中通宝”钱。这时所铸之钱,背文已加铸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地名。小钱背面多只有地名,“折二”以上再加上数字,如广西铸的“折二”钱为“桂二”,福建铸的“折三”钱为“三福”。

在收藏市场上,“大中通宝”是属于比较稀有的珍贵古钱币,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不错的升值空间。

你要是有缘遇见了,可别当一般铜钱给扔了哟。

来源:笑面大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