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泥坑酒,滥觞于商初,大用于周汉,盛行于唐宋,复兴于明清,鼎盛于当今。这杯琼浆,承载着千年酿艺的厚重底蕴,凝聚着时光的馈赠,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为父老乡亲酿一杯好酒。
泥坑酒,滥觞于商初,大用于周汉,盛行于唐宋,复兴于明清,鼎盛于当今。这杯琼浆,承载着千年酿艺的厚重底蕴,凝聚着时光的馈赠,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为父老乡亲酿一杯好酒。
这份责任与担当,来自泥坑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来自宁晋人对周总理深厚的情感。
2014年11月份,泥坑酒业总经理接到了邢台市委宣传部打来的电话,《海棠依旧》拍摄遇到了困难,这是一部反映周总理光辉一生的电视连续剧,希望酒厂能赞助。
这个消息让总经理既兴奋又激动,同时,压力也从内心深处袭来。那一年,全国白酒行业正遭遇百年不遇的“寒冬”——产品滞销,市场萎缩,业绩跌落低谷。泥坑酒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放下电话,总经理立即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这次会议,开得万分艰难。有人认为:“这是好事儿,对我们提升企业形象、品牌建设、质量建设都有好处。更何况,总理还与宁晋有非常深厚的情缘。”
是啊!那是1966年3月22日,宁晋县发生7.2级大地震,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失。4月1日,不顾余震频发,周总理亲临东汪村看望受灾群众,号召大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总理一直牵挂着受灾群众,多次派自己的机要秘书,东汪村的赵茂峰回家乡了解灾区重建情况。宁晋人特意委托赵茂峰把带着家乡泥土味道的泥坑酒送给总理品尝。
得知周总理与宁晋、与泥坑酒有这样的情缘,大家都非常激动,纷纷表示支持赞助这部电视剧。
财务总监犯了难:“市场形势严峻,资金都投到市场上了,公司账面上的现金不多,如果再动用现金,恐怕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不管多难,我们都要完成这个任务。资金不够,不行就把供应商的钱压一个月再给。”行政副总眼含泪花,仿佛看到了总理的微笑。
“你在开玩笑吧?压供应商的钱,我们的企业信誉何在?”供应副总情绪激动。
怎么办?会议陷入僵局,大家都沉默了。正在这时,总经理接到了集团董事长苏瑞广的电话,苏总说:“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人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定要参与这项活动,这是泥坑酒业对周总理最好的怀念方式。”
话虽这样说,可资金依旧是大问题,正在犯难的时候,工人代表找到了总经理:“我们讨论过了,有困难我们一起克服,哪怕少发一个月工资,也要保证电视剧的拍摄。”
就这样,带着对周总理深深的怀念,泥坑酒业走进剧组,讲述了总理与宁晋的情缘,并赞助了《海棠依旧》这部大剧的拍摄。导演组被总理和泥坑的故事感动,到东汪村走访采风,并将这段历史在剧中呈现出来。
电视剧《海棠依旧》顺利拍摄完成,泥坑酒业受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办的首映式。
电视剧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电话潮水般从全国各地涌来,泥坑酒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为了纪念周总理对宁晋人民的关怀,泥坑酒业精心酿造了“海棠花开纪念酒(海棠依旧纪念酒的升级版)”。
总理心系人民,人民怀念总理,正是这次活动,让泥坑人深刻领悟到,企业的发展必须根植于对国家、对人民深沉的爱与责任之中。正是基于这份认同,泥坑人坚定了信心,用高质量发展来承载这一份大爱情怀,不惜一切代价为父老乡亲酿一杯好酒。
从此,泥坑酒业开启了万里游学之路,到各大酒企进行学习,邀请专业机构来公司培训,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制定了662个质量控制点,完善了内部三级评委体系,从过程控制到成品检验,层层把关,确保每一滴泥坑酒都经得起消费者和时间的检验。
“讲人品、出精品”的经营理念,结合科学化、智能化的实践路径,最终指向同一个目标:赋能品牌高质量发展。
泥坑人坚信,只有坚守对父老乡亲的责任初心,以伟人精神为引领,锻造卓越人品,并运用现代科技,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泥坑酒业这艘承载着历史与梦想的航船,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行稳致远,以更醇厚的芬芳回馈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演讲获第十三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石家庄赛区)暨第十届河北省品牌故事大赛演讲比赛实力级品牌故事奖]
来源:净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