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圈唯一真神回归,三天涨粉100w只是开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17:38 2

摘要:相信大家已听说张曼玉前段时间入驻小某书,分享了几条自己剪辑的vlog。

原创迷死氧新氧

2025年08月30日 22:11北京

好消息,贵圈时髦精重磅回归

相信大家已听说张曼玉前段时间入驻小某书,分享了几条自己剪辑的vlog。

网友看完呼朋唤友,5条帖子涨粉100万+

做博主,曼神是认真的。

vlog里换了25套穿搭:最出圈的一套是优衣库T恤+10万块卡地亚手镯,实力演绎什么叫该省省,该花花。

切换了26个场景:有巴黎最繁华的香榭丽舍大道,也有非常安静的田园郊外。

要把这么多素材剪得又好看、节奏又舒服,并不容易。

但羊不是特别惊讶,毕竟2014年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开幕短片《时代光影》,就出自她之手

时间过得好快,距离张曼玉息影,已经21年了。

2004年,她与前夫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合作的电影《Clean》上映,完成宣传工作后,便开始了漫长的假期。

王晶试图邀请合作遭到婉拒:“阿晶,可能这是我最后一部戏,我不想再拍戏了。

好在姐只是不出现在大荧幕,仍然通过音乐、剪辑、客串综艺等和观众链接。

综艺《少年可期》担任飞行嘉宾

久违的智美系列,羊想写写张曼玉。

美女有很多,但曼神只有一个。

作为非典型美女,硬是靠高美商+高智商登上女神之巅。

网友自发掀起的#一人一张神图欢迎张曼玉#

她的回归,不仅是一场怀旧狂欢,更是一堂跨越几十年的审美公开课。

要知道,现在流行的混搭风,都是姐玩剩下的

曼神的事业:从可爱小白兔到百变影后

年轻的95后、00后姐妹可能不太懂得张曼玉的含金量。

或许只模糊知道港姐出身,演过青蛇,以及《花样年华》里穿旗袍很好看。

其实她不止是名副其实的“华女一”(目前华语电影成就第一的女演员):

首位华女柏林影后、唯一华女戛纳影后、五次金像影后、四次金马影后,至今无人破纪录。

美貌气质也是公认的东方女性代表:

她去戛纳,N多外国摄影记者大声呼喊“Maggie、Maggie”求她转身拍照。

和跟多港星一样,张曼玉也是选美出身。

1982年从英国返港后被星探相中做起了兼职模特,1983年参加香港小姐,喜提亚军和最上镜小姐奖。

前期也有人说“缺陷”不少,宽颧骨、拐角低的方下颌,外轮廓凹陷...

但把这些bug修正后,高光面过多,阴影面缺失,脸反而变扁平了。

p图示意

其实她属于阔面+高折叠度的搭配,五官、皮相相当优越。

存在感最强的当属眼睛。

黑眼珠大而透亮,尖锐的内眼角和上扬走势使得眼型风格非常多变。

可狡黠灵动,可妩媚性感,似乎带着钩子一样,后期改成挑眉,眉眼辨识度再+1。

鼻头微肉,但鼻梁挺直,微驼峰,整体秀气;花瓣唇饱满度够且唇线清晰,和略宽的下颌比例恰好。

亦舒这样夸赞:

最爱张曼玉,模样好,白皙得离奇,一头好头发,小小眼睛,厚肿小嘴巴,体格无瑕可击,笑起来如纯洁兔宝宝,无论穿什么戴什么古怪东西,仍然可爱活泼,据说皮肤吹弹得破,没话说。

是的,张曼玉的美在于整体气质。

身高虽不足一米七,但头小、肩直、身薄、腿长、手腕过裆,一系列身材优势全都占齐。

王安忆说,张曼玉像蜻蜓,这才是真正好看的女人。

只不过刚出道时因为角色同质化,给人印象停留在可爱的花瓶上。

就像尔冬升回忆起初次相见:

“我刚认识张曼玉时,她就是《警察故事》里那个样子,有着两颗小虎牙的样子,很可爱。”

直到后来拍了王家卫的《旺角卡门》《阿飞正传》,才慢慢从懵懂小白兔,蜕变成观众熟悉的风情美人。

不流畅的脸型,略高的颧骨,尖尖的下巴,都进化成了充满故事的光影雕刻感。

这种气质迭代不仅得益于形象上的变化,还有演技的精进。

刚演戏那会,被摄影师评价过演技“stupid”,在那句话的刺激下,她一路尝试更多不同的角色、更丰富的故事。

从第一次金像奖提名到勇夺银熊奖,只花了4年。

《东邪西毒》《甜蜜蜜》《阮玲玉》《青蛇》…经典角色太多太多。

《阮玲玉》

《花样年华》

也难怪有底气说出那句:奖在我手上,任凭你说什么,我不管。

1985年《号外》 VS 1990年《号外》,气质变化翻天覆地

羊私心最爱《花样年华》中的look。

影片中几十套手工旗袍美到不行,2008年还被英国网站WGSN评为“影响全球时尚界的10大明星”

评语是“她将旗袍带到了西方,她现代简约的造型影响了一代人”。

拍电影20年,张曼玉产出了66部作品。

与此同时,也拒绝过《007》《X战警2》等上百个邀约。

姐的专业之处在于非常挑戏,如果剧本不喜欢不会演,更不想去好莱坞当花瓶或充当刻板印象角色。

1988年参加金马奖

她说:“如果我开始拍那样的电影,他们不会以我为荣。

我会感觉自己在欺骗他们。我不想半个世界的人知道我在欺骗他们——我们有13亿人,而我在乎这个。有比那个更值得我骄傲的事情。”

不愧是曾在拍杂志时心血来潮在胳膊上写“中国人”的姐

曼神的衣橱:基础款多但搭配不俗

电影拍得好,张曼玉在时尚界更是icon级别。

在大部分女明星连看秀的门槛还没迈过去时,她1998年已经受邀为爱马仕走秀了,成为首位登上巴黎时装周T台的亚洲演员。

一身黑灰色针织衫+阔腿裤的极简Look,现在看仍不过时。

谁都看不出这是第一次上T台吧?

潇洒随性的肢体语言,充满故事感的神态,比专业模特更有风格。

没办法,这就是天生的衣服架子,穿什么都好看。

圈外人喜欢,圈内人更爱,海盗爷、老佛爷在内的很多大佬设计师都表白过曼神。

不同于其他女星,私底下她参加很多活动都没有特定的造型师。

跟选剧本一样,对穿衣有自己的想法。

“我的行李自己收拾,衣服自己搭配。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该穿什么。”

而且总是在最后一分钟才决定造型。

“我不想要太早就花心思去想,但是我心里面会有一个大概的样子,然后最后一分钟时,完整的outfit就会出现。

我认为,穿衣服必须要有感觉,当感觉一上来,那就是我今天要穿出门的衣服。”

她说没有特别钟爱的品牌,只要自己喜欢就是最好的。

很难不欣赏这种“Being me”的心态——“是你在穿衣服,而不是衣服在穿你。”

这么多年来张曼玉一直爱慵懒随性的基础款,颜色以黑白灰中性色为主,几乎没什么大logo或者复杂图案。

2000年《花样年华》入围主竞赛单元

凭《Clean》拿亚洲首位戛纳影后走红毯时也不例外,穿着白背心牛仔裤就去了,像在自家客厅一样轻松自在。

对比最强烈的是2006年香港金像奖。

那年可谓超级大年,两岸三地的女星几乎全到齐了,个个战袍出动,花枝招展。

唯独曼神,穿着西装外套+直筒长裤就来了,什么叫超绝松弛感。

让羊想起了《花样年华》里苏丽珍说的:有些东西,不在乎才能真的拥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早早藏着一颗摇滚心,她一直蛮喜欢皮革元素。

很多经典造型都穿着各色皮衣外套,巧妙地达成了中性与柔美的平衡。

皮革腰带也经常出场。

无论是中性风衬衫、优雅晚礼服,还是牛仔元素,都可以用它们做风格对撞。

而今年vlog里大部分单品都是优衣库,真好,打工人也能买得起同款。

她早就说过,自己衣橱里的便宜衣服比贵的衣服来的多。

“贵的有一些就够用了,彼此可以互相搭配,不必为了牌子而买。”

相信姐妹们发现了,虽然曼神穿基础款多但看起来并不单调。

这是因为她很擅长用项链、手环、耳环等配饰点亮造型。

黑色吊带露背礼服,搭配钻石延长项链+亮片堆堆手环。

另一套小黑裙又转变思路,把珍珠长链绕成choker,多余的部分打个结变成Y字链,衬得长脖子更加优雅。

现在非常火的项链叠戴,张曼玉早在90年代就尝试过。

长链+短链呈V字走向,填补颈部空白的同时,让整体look更吸睛。

除了项链,手链、手镯的搭配上她也有一套独特理念。

要么叠戴很多条小细手链,要么是更有存在感的钻石手镯。

2012年出席宝格丽125周年意大利经典设计艺术展

blingbling的钻石手环和大拇指上的戒指遥相呼应,感觉白色礼服更加贵气了。

现在流行的大圈复古耳环,也是曼神早些年的爱。

越夸张、存在感越强,越有个人风格,顺便显得脸更小。

这些单品拆解下来可能也没那么复杂,但时尚的终极奥秘不过就是态度两个字。

曼神的兴趣爱好:摇滚、音乐、玩剪辑

综上,曼神可以说是一个有态度的朋克美人。

“我很喜欢take risk”。

从国外回港参加选美是如此,拍戏是如此,干脆利索退圈是如此,突然开通账号分享生活也是如此。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银幕角色还是生活状态,她都始终保持着小女孩一样天真简单的风格。

早年间在访谈节目上,主持人问她进圈是不是贪慕虚荣。

换做其他人或许会不好意思地否认,张曼玉大大方方回应:“对啊,我就是贪慕虚荣”。

直爽,又把节目效果拉满了。

息影后,曼神常年生活在欧洲。

在路人的拼凑下,我们知道她喜欢坐地铁、骑自行车,喜欢买菜,邀请朋友到家里吃饭、剪头发。

前几年还从巴黎豪宅区搬到了狗仔口中的“贫民区”。

ps:其实是管理更宽松的中产社区啦,不像富豪社区出入都要进行核验,也不用跟人social打招呼。

没错,曼神不在乎外界的价值体系,钱只花在喜欢的事情上,比如音乐。

大家应该有印象,她几年前以歌手身份亮相草莓音乐节玩摇滚,结果因为跑调被笑话。

即便当时故作轻松地自己玩梗:“我已经去搜索怎么唱歌不跑调了但没搜到”。

几年后她才承认,有梦想但不被认可始终是一种打击。

难过得在家“自闭”近一年才想通,“为什么别人几句话,我就不能再玩这个游戏呢,这不公平,我会一直玩下去”。

所以她继续大玩音乐,甚至还当起了DJ。

2022年张曼玉短暂在某品牌活动亮相,并客串DJ打碟

做音乐、做剪辑,是她现在喜欢的创作方式。

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创作仍在继续,只不过不是作为演员,而是歌手、vlogger的身份。

而且有经验的姐妹应该知道,剪辑很看重审美能力哈!

选什么素材,怎么转场,怎么构图,都非常考验人。

审美需要终身学习和实践

那么,我们能不能从曼神身上学到一些如何建立审美体系的tips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深度认知。

外形优势是什么,喜好是什么,更适合什么…

其次,找到能最大化个人特质、表达内在的风格方向,而非盲目跟风。

用曼神的话说:

我不管旁人如何看我,我只想做自己。30多岁开始,我喜欢穿什么就穿什么,喜欢如何配搭就如何配搭,人家追捧的已经买了的我才不要,久而久之,成为自己的一套。

更重要的是扬长化短,将所谓缺点转化为记忆点或特色,赋予其独特魅力。

and内外兼修。

美商需要智商的滋养,提升内在(知识、见识、技能、心态)是气质的终极支撑。

审美作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同样需要终身学习,持续观察思考,以及实践。

在不曝光的日子里,年过60岁的曼神仍努力用功、不断尝试新领域。

“别人学的那么辛苦,有一个技能,我也应该付出一点,要认真去学,学到老吧”。

那咱们作为年轻人,未来能学的可太多了。

最后以曼神被问到为什么突然开通账号的回答作为结尾:

“我想了很久没有想到答案,但是没问题啊,很多事情都不需要答案,契机是很个人的,当你自己觉得是个好契机的时候,就是个对的契机。”

下个月20号就是曼神61岁生日啦,不知道她会不会剪一个vlog庆祝呢?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