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趋势】一文读懂2025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及趋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13:41 1

摘要:内容概要: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为中继的通信手段,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构成。我国卫星通信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经过五十年的厚积薄发,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快速发展,卫星通信关键技术不断进步。目前我国已成为少数能自主设计、研发通信卫星的国家之一,全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稳步提

内容概要: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为中继的通信手段,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构成。我国卫星通信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经过五十年的厚积薄发,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快速发展,卫星通信关键技术不断进步。目前我国已成为少数能自主设计、研发通信卫星的国家之一,全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根据数据,2015-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由460亿元增长至794亿元,CAGR为8.7%;2024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已增至达到896亿元。

相关上市企业:中国卫通;华力创通;盟升电子;三维通信;天银机电;航天智装;航宇微;佳缘科技;长盈通;创意信息;上海瀚讯;天奥电子;中国卫星;海格通信;航天环宇等

相关企业:中国星网网络应用有限公司;深圳市华讯方舟卫星通信有限公司;中信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亚太卫星通信(深圳)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产业链;全球卫星通信行业规模;中国卫星通信行业规模;重点企业;竞争梯队;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卫星是环绕地球或其他行星在空间轨道运行的无人航天器,是人类太空活动的主要形式,具有广泛的功能和应用领域。除部分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外,卫星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

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为中继的通信手段,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构成。卫星通信是指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星系统包括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空间段由不同轨道、用途、频段的卫星构成;地面段指在地球表面的无线电通信站,包括地面站、机载站和船(舰)载站,负责卫星信号接收处理以及卫星姿态的控制等;用户段包括不同类型的用户设备。信号传输的流程是用户段发出基带信号经过发射地面段处理变为射频信号后发送到空间段,再由空间段对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低噪声、变频、功率放大等处理后发送到接收地面段,再对其处理变成基带信号后,发送到用户段。

按照轨道划分,通信卫星可分为低轨卫星(LEO)、中轨卫星(MEO)、高轨卫星(GEO)。高轨卫星以与地球自转相同的速度绕地球运行,使得卫星始终保持在相同的位置上,可以提供稳定的覆盖范围,3颗卫星即可实现全球覆盖。虽然高轨卫星技术成熟、寿命长等特点,但是存在时延高、损耗大,轨道资源极其稀缺的特点。而相比之下,低轨卫星具有低延时、低成本、灵活组网等特点,正在成为卫星通信建设的焦点。

按照带宽划分,卫星通信可分为宽带通信和窄带通信。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频段划分标准,卫星通信常使用L(1-2GHz)、S(2-4GHz)、C(4-8GHz)、X(8-12GHz)、Ku(12-18GHz)、K(18-27GHz)、Ka(27-40GHz)等波段的电磁波。窄带通信以L/S/C频段为主,主要分布在GEO轨道,由于其传输速率低、雨衰小的特点,主要用于电视、广播和物联网应用;宽带通信以Ku/Ka频段为主,传输速率可达上百Mbs,因此可以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互联网多媒体应用需求。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频率轨道资源需求,目前行业已着手开发Q(36-46GHz)、V(46-56GHz)等更高的频段资源。

卫星通信行业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业务主要分为卫星平台、卫星荷载、其他元器件、卫星总装四个板块,相关企业有中国卫星、长光卫星、航天电器、中航光电等;卫星发射业务涉及火箭研制及发射,主要企业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地面设备制造是卫星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其市场规模较大,参与企业包括航天恒星、电科54所、海格通信、华立创通等。

产业链中游的卫星通信运营商主要是中国卫通,其占据了国内卫星通信运营80%的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全球第六大的卫星通信运营商,此外,中信网络有限公司可通过亚洲卫星的卫星资源开展业务,中国电信、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也取得卫星通信运营相关资质,其他企业更多是集成服务商。

产业链下游包括海上、航空、陆地、M2M、政府等各类用户,使用场景包括偏远地区宽带连接、海上与航空宽带连接、政府应急通信、卫星物联网等,需求的企业如中国广电、电信运营商、政府部门、金融/石油各领域客户等。

二、全球市场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利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地球上通信的设想是1945年英国物理学家A.C.克拉克(ArtherC.Clarke)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地球外的中继”一文中提出的,并在60年代成为现实。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通信实验正式进入人造卫星阶段。1970以来各种星座系统陆续提出,卫星通信热度攀升。进入21世纪,随着卫星宽带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卫星通信行业加速发展。据统计,2024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已达到2000亿美元以上。

全球发射的航天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对地观测、技术验证、轨道运输、信号侦察、月球探测、深空探测、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站建设、空间科学、空间态势感知、天文观测、微重力试验、教学、太空殡葬、信息加密等领域。2023年全球发射的航天器应用类型覆盖比2022年更多,增加了商业空间态势感、太空殡葬和信息加密等商业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全球发射的2932个航天器中,通信卫星有2262颗,占比77%,较2022年1980颗增加14%。从卫星应用用途看,全年发射的2262颗通信卫星中仅36颗服务于军事、政府、民用;其余2226颗均为商业卫星,包括1984颗星链卫星、132颗一网卫星、92颗其他低轨卫星,14颗静地轨道卫星和4颗中轨卫星。

注:本文节选出自智研咨询发布的《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梯队及未来前景分析:卫星通信关键技术不断进步,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图]》行业分析文章,如需获取行业文章全部内容,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深度调研数据、专家反馈数据、内部运营数据等全域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升客户的商业决策效率。本报告对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现状与市场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趋势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投资者寻找新的市场投资机会,进入卫星通信行业投资布局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智研咨询专注产业咨询十五年,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来源:智研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