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商博良破译埃及文字的鬼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5 13:25 1

摘要:商博良从1822年到1824年完全投入到对罗塞塔石碑的研究,不过两年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成功地译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这些符号有些是字母,有些是音节文字,有些则是义符,一个符号代表一整个事物。

商博良破译埃及文字的鬼话

商博良从1822年到1824年完全投入到对罗塞塔石碑的研究,不过两年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成功地译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这些符号有些是字母,有些是音节文字,有些则是义符,一个符号代表一整个事物。

商博良编制出完整的埃及文字元号和希腊字母的对照表,为后来解读大量的古埃及遗留下的纸草文书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他还发现了一份记载著从拉美西斯二世以来所有埃及法老名录的纸草书的重要性。

商博良于1826年担任卢浮宫埃及文物馆馆长,1828年率领考古工作队去埃及考察,1831年担任法兰西学院专为他开设的埃及学讲座教授。

主要著作《古埃及象形文字体系》(Precis du systeme hieroglyphique des anciens Egyptiens) 於1824年出版,另外两本钜著《古埃及文法》(Grammaire egyptienne)及《古埃及象形文字典》(Dictionnaire egyptien en ecriture hieroglyphique)则在他死後出版。

【破译经过】

商博良于1826年担任卢浮宫埃及文物馆馆长,1828年率领考古工作队去埃及考察,1831年担任法兰西学院专为他开设的埃及学讲座教授。

商博良是如何破解象形文字的?

商博良精通古希腊语和科普特语。罗塞塔碑最上面一部分也是最不完整的部分是象形文字写的,中间是一种名为Demotic(意为通俗)的埃及文字,底部是古希腊文。

根据希腊文,学者们初步断定碑上写的是王室的法令。

开始学者们集中力量研究通俗体(Demotic),因为它比象形文字更完整,而且也更像字母。这是一种象形文字的速写体,是在埃及一种叫Heiratic的速写体基础上发展的。

对通俗体(Demotic)有所认识是从一位法国语言学家De Sacy开始的,他辨认出了代表“托勒密”和“亚历山大”的符号,将符号和发音建立起了联系。

作过瑞典外交家的Johann Akerblad研究罗塞塔碑时用到了科普特语(Coptic)的知识,科普特人是埃及早期的基督教徒,最早4世纪开始使用科普特语,在他们修建的教堂中使用了科普特语。

科普特语使用希腊字母,另外有7个来自通俗体(Demotic)的字母。

靠着科普特语的帮助,Johann Akerblad 辨认出了“爱”、“教堂”和“希腊”。

至此证明通俗体(Demotic)不仅是注音符号,而且能够翻译。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他证明了光是波动的)决心解读出罗塞塔碑上的象形文字。

他认为,外国人名不可能用象形符号来表示,因为象形符号是基于已定的语言,因此外国人名只能用拼音的方法表示。

象形文字中有一种漩涡状的符号,他认为这就是非埃及人的正确名字,像托勒密、亚历山大之类。

他关于此事的看法影响很大,杨正确地找出了代表托勒密的符号。

De Sacy的一位学生法国人商博良(Champollion)于1819年阅读了杨的观点。他很年轻就掌握了很多种东方语言,而且编撰过一本科普特语字典。

商博良意识到杨证明的是所有的象形文字符号是有语音的,而不仅是漩涡状符号。经过研究,商博良辨认出了“克拉奥帕特拉”和“亚历山大”,并证明杨辨认的“托勒密”是正确的。

商博良发表了自己的结果,并继续研究。

1822年,从尼罗河的一座庙中发现的一块新的碑铭送到欧洲,商博良认出了修建庙的法老的名字拉美西斯(Ramses)。借助科普特语的知识,商博良翻译出了象形文字,使得人们可以阅读和理解这种古老的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 】

埃及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分构成。

1、表意符号是用图形表示词语的意义,特点是图形和词义有密切关系。例如:表示水就画了条波形线≈,画一个五角星 ""表示"星"的概念。

2、表音符号是了把词语的发音表示出来,取得了音值。例如:猫头鹰的图形用作音符时,读[m]音,已失掉"猫头鹰"的含义。表示门闩的图形符号,代表[s]音。

3、限定符号是在表音符号外加上一个新的纯属表意的图形符号,置于词尾,以表明这个词是属于哪个事物范畴的。限定符号本身不发音。例如:通常一个人的名字后面跟随下列一个字符,表明这个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把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便可构成完整的句子。 埃及象形文字与英文字母间的对应关系

事实上,埃及象形文字与英文字母没有任何历史上的对应关系。埃及学家们为了研究方便,为每一个象形文字用国际音标标注了发音,同时给出了与之相近的英文近似发音。因此,我们给出的象形文字对照表完全是音译的,从意义上没有丝毫的关联,这一点请大家勿必注意。

埃及象形文字的读法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正确读法可由左到右,右到左,上到下,因此基本上可由文中的人物或动物来判断,一般是用脸部所朝的方向为主。

如左图右上的人物及中央的老鹰是面朝向右的,所以本文应由右向左读。

因此文字的排列是没有定向的,为了美观,可以有不同排列。

【商博良生平】(译文)

商博良于1790年出生在法国南方阿基坦盆地的菲贾克地区。1797年,当他还是个年仅七岁的早熟少年,他就对古埃及文化深深痴迷。父亲是个书商,对儿子的学术兴趣大为鼓励。

对于父亲找来的每一本与古埃及有关的书,小弗朗索瓦都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零零散散的参考资料,只局限于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著述,再就是在其中东鳞西爪提到过那些强大的埃及法老的《圣经》了。

具有讽剌意味的是,埃及人对于自己的文明史记,已经不可辨读和译解。埃及的象形文字,随着古代埃及人皈依基督教,在公元一世纪后就废弃不用。埃及本土古老宗教的最后一批抄录员谢世,使得象形文字的写读技法亦被人们遗忘。尽管那些庙宇和金字塔作为一个伟大文明的见证屹立在尼罗河谷,但用象形文字写下的那段漫长的文明史,对于现代世界来说仿佛是遥不可及地缺失了。

1798年,小弗朗索瓦在父亲的书店里阅读着报纸上激动人心的消息。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率领一?0000人的部队侵入了埃及。少年商博良成了《埃及信使报》的一名贪婪的读者,这份报纸正是拿破仑为向法国公众报道前方战况而创办的。

次年,商博良从报上读到发现罗塞塔石碑的消息。法国士兵因为要在尼罗河支流入海口处的一个叫罗塞塔的小村(今为拉希德市)修建要塞朱利安要塞,就到附近开采石头,于是在废石堆中发现了这块刻有文字的玄武石。石上铭文用三种文字刻成:一种是古典埃及象形字,一种是不可识读的类似象形字,一种是希腊文。九岁的商博良分享着法国人的发现的喜悦和自豪,他觉得,如将埃及文铭文直接与可译的希腊文铭文相对照,破译前者似乎不是难事。

他从希腊文铭文看出,罗塞塔碑是埃及僧侣们于公元前196年刻制,内容是对公元前205-180年在位统治埃及的希腊王托勒密五世减免僧侣税款的举措表示感谢。之所以用三种文字刻写,是为了让祭司、政府官员和统治者都能读到它。

1801年,法军在埃及被英军战败,罗塞塔碑落入英国人手中。幸运的是,随军的法国学者复制了碑文,并带回国内。

这一年,十一岁的商博良进入格列诺布公学,研读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叙利亚文、波斯文、梵文、中文和希伯莱文。他学习语言时的轻松和悟性,使得他的老师们感到惊奇。他还开始自学被称为“科普特语”的近代埃及语。尽管科普特语包含着许多希腊语素,但它与古埃及语有着渊源派生的关系。在校园里,商博良得到了一个著名的绰号:“埃及人”。

当他在格列诺布潜心钻研古语和古史的六年间,许多学者正在试图破译罗塞塔碑文。最初的进展是在相应的希腊文和埃及文铭文中看到国王的名字“托勒密”频繁出现,从而理解了象形文本中的星星点点;对另一些常见字,如“庙宇”、“埃及”、“希腊”,也相应作出了确定。但在这些孤立的字词之间,则有大段大段的象形字看上去与希腊文没有吻合之处。就在破译工作陷入困境之际,商博良决定投身致力于破解这神秘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了。

他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个人代价。当他离开学校前往巴黎时,他还只有十七岁。由于太年轻,由于极端专业化的技能和兴趣,他竟找不到工作。尽管对事业的追求使得他与当时巴黎的许多伟人建立了联系,可他依然穷困潦倒,勉强度日。“我快要疯了,简直走投无路”,他在绝望中写信给哥哥说,“我的鞋子穿帮了,衬衣破烂了。我羞于在公共场所露面,我的形像是如此衣衫褴褛。”

在巴黎各个图书馆里,商博良继续钻研科普特语。他被允许对保存在卢浮宫博物馆中的罗塞塔碑文副本原件进行研究。他力求从象形文字的图形中读出科普特的文义,并逐步学会按古埃及人的理解方式来读解微妙的象形字符。例如,在一段象形文字中,一只鹰的图形可能明显地代表“鹰”字,但在某些上下文的联系中,同样的符号同时也可能只代表字母“A”埃及字“鹰”的第一个字母。还有一种情况,同样的象形符号可以读作埃及词“迅疾”这是鹰的特征之一。再如,埃及人有时不用“王”字,而是刻下一系列象形符号,其严格的字面意义是“芦苇和蜜蜂的他”这是国王的正式称号之一;在另外的地方,“法老”的含义是“伟大宫室的他”,这也可用来描述国王。

商博良开始逐步把这些不同的含义与许多其它科普特埃及字词和短语编织成一个可以理解的体系。这一年的年底,他着手翻译罗塞塔碑文中一行完整的象形文字,并对十多种各别的象形字符的不同意义有了自信的把握。意识到提前向外界公布破译成功要冒风险,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秘而不宣。

不久,商博良被任命为格列诺布公学的古史教授,使他走出了赤贫的生活困境。1814年,24岁的商博良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特别是《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分两册出版,为他带来了一笔必需的版权收入。又经过七年的研究,他才将他对象形文字的译释成果全部公之于世。1822年,他将成果概括为“埃及象形文字译解体系”,提交给法兰西科学院。一开始,他的观点受到其他学者的质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象形文字按照他的方法翻译出来,人们都承认他打破了象形文字1800年来的沉默。这一年,标志着“埃及学”的正式诞生。

商博良在埃及研究方面的精深造诣,使得法国国王查理十世出资为他在意大利都灵博物馆购置了住宅,以便他可以在那里破译更多的埃及文本。1828-1829年,商博良率一支法意联合考察队来到埃及,他在那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受到明星般的礼遇。他常常站在古代遗址前,把上边的铭文向人们大声宣读。他实地复制和收集了大量的象形铭文和文件。他回到法国后,被任命为巴黎卢浮宫埃及博物馆馆长。

1831年,法兰西学院为向商博良表示敬意,专门创设并给他任命了一个特殊的职位 ——埃及学主席。次年,商博良死于中风,年仅四十一岁。他被后人称为“埃及学之父”。

主要著作目录

1、象形文字语音初阶 L’alphabet des hieroglyphs phonetiques

2、古埃及俗体文字论Traite sur l’ecriture demotique

3、象形文字体系概论Precis du systeme hieroglyphique

4、埃及和努比亚的古迹Monuments de l’Egypte et de la Nubie

5、埃及语法(未完成)Grammaire egyptienne

6、埃及语词典Dictionnaire egyptien

来源:何新老家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