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研究,给出了一项有科学依据的行动计划,要是在核爆炸发生时严格执行,在爆炸周边地区拯救数十万人的生命是很有可能的。
核爆炸的全面影响几乎难以想象。但愿,再也没有人会经历这类灾难性事件。
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研究,给出了一项有科学依据的行动计划,要是在核爆炸发生时严格执行,在爆炸周边地区拯救数十万人的生命是很有可能的。
这项计划到底是什么?它又能帮我们躲开核爆炸带来的哪些可怕危害呢?
咱们先来看看核武器爆炸的原理。核武器之所以能产生那么强大的破坏力,靠的是核裂变的能量。
啥是核裂变呢?简单来说,就是原子的原子核会一分为二,就好像一个大西瓜被切成了两半。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超级惊人的能量。
而且在某些物质中,一次裂变产生的中子会被附近的原子吸收,进而使更多的原子核发生裂变。这些链式反应能够产生不同的爆炸当量。
咱们来具体设想一次爆炸场景。假如有一次爆炸,它的威力相当于1万吨TNT炸药。这样的一次爆炸会产生一道火墙,足以摧毁几个街区,还会产生一道冲击波,对几公里外的建筑物造成破坏。
要是有人不幸处于火球半径范围内,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对于那些处在冲击波影响范围以及更远地方的人,咱们接下来要说的这个得到科学支持的应对方案,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在核爆炸前、爆炸过程中以及爆炸后,最好的自我保护方法竟然是进入室内,这和在龙卷风和飓风中保护自己的方式类似。
进入并待在坚固的建筑物内,可以免受爆炸的冲击波、热量和辐射的伤害。在最初的几秒内,能量冲击波会传播到火球半径几公里之外。
在这个范围内的坚固建筑物应该能够承受冲击波,并且待在这些建筑物的中心区域和地下室也有助于抵御热量和飞来的物体。
如果火球在靠近地面的地方发生,寻找避难所就尤为重要,因为它会将数千吨的泥土和碎片卷入几公里高的大气层中。
随着火球冷却,核裂变产生的不稳定原子会与碎片混合,从而产生核爆炸最危险的长期影响 —— 放射性微粒,也就是放射性沉降物。
这些沙粒大小的微粒会释放出电离辐射,能够使分子和原子中的电子分离。大量接触这种辐射可能会导致细胞受损、辐射灼伤、辐射病、癌症,甚至死亡。
这些危险的放射性物质在几公里的高空形成,其高浓度区域会被高层大气风吹动,有可能导致下风方向数十公里范围内的地区,出现危险水平的放射性沉降物。
值得庆幸的是,那些能够抵御爆炸的建筑物,在防护放射性沉降物方面效果更佳。辐射在穿过空间和物质时会减弱。
所以,虽然一扇破碎的窗户和一扇密封的窗户对辐射的阻挡效果都微乎其微,但厚厚的钢铁层、混凝土层和夯实的土层却能提供有效的防护。
放射性标识
而且,由于放射性沉降物在最初的一个小时内会释放出其能量的一半,在第一天内会释放出80%的能量。因此,在室内待上24小时能够极大地提高避免受到辐射最严重影响的几率。
爆炸发生后,在放射性沉降物开始降落之前,至少有15分钟的时间可以寻找避难所。由于最危险的放射性沉降物微粒是最重的,它们会从空气中沉降下来,积聚在街道和屋顶上,所以理想的避难所是在地下或高层建筑的中部。
但是,如果有人不幸暴露在放射性沉降物中,他们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在找到安全的地方后,他们应该脱掉鞋子和外层衣物,清洗任何暴露在外的皮肤,并将受污染的衣物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
一旦进入室内,如果避难所条件较差,或者室内有人急需医疗救助,在一个小时后可以尝试寻求外界帮助,但理想情况下还是应该待在室内,并留意急救人员发布的更多信息。
由于电力、手机信号和网络可能会中断,但大多数收音机可能还能正常工作。所以要收听收音机,听从应急救援人员的指示,以确定最安全的行动方案。
核武器是地球上最具破坏力的工具之一。相信这些简单直接的防护措施可能看起来有些天真,但研究和模拟反复表明,进入室内确实有好处。
所以,尽管我们希望永远都不需要记住 “进入室内、待在室内并留意信息” 这些要点,但还是要有所了解,毕竟可能会成为我们救命的关键。
来源:山涧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