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1月,因为之前淮海战役的缘故,老蒋的精锐基本上被我军消灭。这时候,国民党的桂系军阀眼看机会来了,于是趁机胁迫老蒋下台。李宗仁成为国民党的代总统。当然,桂系为了实现这一幕,可等了很多年。
1949年1月,因为之前淮海战役的缘故,老蒋的精锐基本上被我军消灭。这时候,国民党的桂系军阀眼看机会来了,于是趁机胁迫老蒋下台。李宗仁成为国民党的代总统。当然,桂系为了实现这一幕,可等了很多年。
不过,老蒋虽然下台,但是实力还是有的。所以李宗仁当代总统期间,老蒋和李宗仁暗中争斗不断。等到1949年10月月初,解放军准备解放国民党的“临时首都”广州的时候,李宗仁选择出逃。在出逃之前,李宗仁曾告诫白崇禧:不论今后中国局面怎么变,千万都不要跟着老蒋去台湾,否则必然大祸临头。
那么,李宗仁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白崇禧结局如何?
这一切,说来话长。
在民国时期,桂系军阀几乎贯穿民国始终——从民国初年陆荣廷参与讨袁战争,形成老桂系军阀体系开始,到1949年广西解放,新桂系倒台。桂系军阀几乎参与整个民国的历史。
当然,和其他军阀的区别就是,别的军阀一般都有个大佬在体系内处于一家独大的状态。而桂系长期都是多元模式:比如新桂系就有李、白、黄三位大佬。当然,这三大佬里面,李宗仁是主事人。但是白崇禧和黄绍竑更多和李宗仁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
因此在涉及到民国军阀的读物,一旦涉及到广西的军阀,往往会形容桂系军阀如何,却很少提到具体的名字。
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桂系,在历史上被叫做新桂系,新桂系是在1921年的时候推翻老桂系,夺取了广西的地方控制权。
不论是老桂系还是新桂系,对于北洋军阀的态度都是不服从。民国以来的军阀混战,其实不少都是南北军阀混战的缘故。不过,华夏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就是桂系军阀不服从北洋中央号令,但也绝对不能搞独立,所以桂系军阀名义上的口号是自己服从的是孙中山这样的领导人,北洋军阀不够格。
当然因为一开始孙先生没啥实力,所以桂系军阀的服从停留在口头。实际上,广东陈炯明还一度炮轰孙先生的总统府——南方军阀虽然服从孙先生,但这个服从情况,陈炯明就是典型。
不过,随着孙先生在苏俄支持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并且发展了国民革命军以后,李宗仁、白崇禧等几个桂系大佬于是开会研究,认为现在国民党今非昔比,于是桂系派人到广州,表示愿意接受国民党的改编,把桂系军队改组为国民革命军。于是国民党方面将桂系的军队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被委任担任军长。
这算是桂系和国民党渊源的开始。
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中央政府,和北洋中央分庭抗礼,并且在1928年宣布形式上统一中华民国。
不过,原本的很多实力派军阀,并不服从南京中央。所以这个背景下,桂系军阀和老蒋多次过招,主体来说都没占优势。不过,因为李宗仁战略水平还可以,白崇禧善于一线作战,所以李宗仁和白崇禧互补优势,桂系虽然没能斗过老蒋,但始终是国民党内很强大的一股力量。
这一切在1948年出现了变化:前文说过,1948年淮海战役,老蒋不少本钱折光了,所以桂系趁机发难,胁迫老蒋下台。老蒋下台以后,李宗仁做了代总统。不过,此时的李宗仁面对的局势颇为尴尬——因为国民党各行政部门差不多都是老蒋的亲信,所以李宗仁这个代总统,甚至连毛人凤这个特务头子都指挥不动。
并且因为李宗仁当了代总统,所以我军的压力也给到了桂系军阀。
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分歧也产生了。
李宗仁主张和红党谈判,争取时间——那时候国民党普遍认为,等到美国从欧洲和苏联结束对峙(柏林危机),就可以腾出手帮助国民党。而白崇禧认为,南方是桂系的天下,解放军如果越过长江,未必能打过桂系军队。
随着解放军完成渡江战役,白崇禧的军事图谋破产。之后李宗仁等人逃到广州。也就几个月时间,解放军就从南京追杀到广州。李宗仁眼看大势已去,于是表示自己需要治病,从广州逃到美国。
李宗仁临走之前,找到白崇禧,他表示自己和老白是这么多年的兄弟,现在自己面对红党的压力选择认输,但白崇禧认为还有翻盘希望。李宗仁认为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但是李宗仁告诫白崇禧:即便是把军队折光了,也别去台湾,大不了向红党认输或者流亡海外。总之,千言万语一句话:别跟着老蒋走。
其实李宗仁是担心白崇禧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跟老蒋去台湾。
3、白崇禧的结局李宗仁的担心,后来确实发生了:白崇禧的部队大部分被林帅消灭,小部分逃到越南等地。老蒋为了稳定人心,于是建议白崇禧到台湾,和自己商量如何继续反扑。而白崇禧没把李宗仁的告诫当回事,于是去了台湾。
老蒋所谓稳定人心在于:李宗仁出逃的时候,依旧是国民党的代总统。而且没宣布辞职。老蒋之后单方面宣布复位,在程序方面是违规的。老蒋为了对冲李宗仁的影响,于是拉拢白崇禧。因此当白崇禧选择支持老蒋的时候,李宗仁的代总统影响力也遭到侵蚀。
当然随着老蒋在台湾稳定住局势以后,白崇禧很快遭到老蒋打压。在1966年左右,白崇禧莫名其妙死了。
那么问题来了,李宗仁凭什么预判出白崇禧会跟着老蒋去台湾,以及老蒋会对白崇禧不利?
其实前文说过,白崇禧擅长一线作战,但是对政治啥的不敏感、不理解。
李宗仁在和我军交战后期,也逐渐感觉红党的治理能力、政治清廉水平以及韧性,和自己接触到的其他势力截然不同。说白了就是,红党确实有执政能力,而且能够顶住外来压力。所以李宗仁对国民党的前途已经灰心了。所以广州解放以后,李宗仁直接去了美国,他很清楚,继续打下去也都是扯淡,自己没必要做历史的恶人和罪人。但是白崇禧意识不到这一点。
此外,李宗仁也很清楚,桂系和老蒋斗了二十多年,老蒋这个人记仇。当年韩复榘得罪老蒋,被老蒋做局陷害死;刘湘得罪老蒋,被老蒋给毒死了。老蒋对桂系的猜忌远超韩复榘和刘湘,之所以没动手,不外乎忌惮桂系兵强马壮。如今桂系军事本钱没了,白崇禧到了台湾,岂不是羊入虎口?
4、结语其实我一直有个理论:那就是有眼界、有见识的人,即便混不好,但也不至于太惨。因为明眼人往往能真正意识到利害问题,并且尽可能趋利避害:即便拿不到好处,但也能尽量逃离险地。
白崇禧无疑就是负面例子——但凡白崇禧有李宗仁的政治智慧,也不至于客死他乡。
来源:人文之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