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9日,全国科普月(泉州)主场开幕,《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们开启“行走阅读”模式,来自闽南区域的科学小记者们相约世遗古城,来到福建省泉州市德济门遗址广场,探访由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科学奇妙夜”,科旅泉州,点燃少年科学梦。
2025年8月29日,全国科普月(泉州)主场开幕,《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们开启“行走阅读”模式,来自闽南区域的科学小记者们相约世遗古城,来到福建省泉州市德济门遗址广场,探访由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科学奇妙夜”,科旅泉州,点燃少年科学梦。
此次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主办方集结39家单位共同参与,为广大市民和青少年打造了一场融科技、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科普嘉年华。
作为全国科普月的重要活动之一,泉州主场依托世遗文化背景,推出“舞台科普展演”“科普互动体验”“科普展览”三大板块,并设计了十大主题关卡。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们开启“行走阅读,科旅泉州”模式,探访科普月泉州主场活动。从纸上阅读到实践探索、对话科学前沿。从学采访、学拍摄到学创作、学科研,在行走阅读中,成为科学观察者、科普传播者、创意践行者,脚踏实地,记录下科学与文化艺术交相辉映的精彩时刻。
舞台科普展演:科学与艺术交织的“魔法夜”
无人机融合非遗“凤凰”夜空起舞;科学实验秀《看不见的力量》用视觉奇迹揭开物理原理;科普短剧《林启明的显微镜》以泉州科学家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动人情节引来阵阵掌声;爆笑科普脱口秀则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解读“量子纠缠”“AI幻觉”等前沿概念。
活动现场大小观众笑声不断。“就像在看一场科学魔术!”来到现场的《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兴奋地说。
学采访 写科普 玩实验:《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探访活动现场
科技展区前排起长队。机器人、无人机互动、3D打印体验、AR眼镜试玩,每一项都给人新奇的体验。
在机器人体验区,《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洪馨懿与一只四足机械狗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洪馨懿来自泉州第五中学,她采访了泉州晋冠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工作人员:“这只机械狗动作这么灵活,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用途呢?”
泉州晋冠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回答道:“这只四足机械狗可是个多面手呢!它能够在灾难救援现场进入人类难以到达的危险区域进行搜救;在工业生产中,它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设备巡检;在安防领域,它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巡逻;甚至在医疗领域,它还能协助康复训练。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机械狗可能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来自泉州市晋光小学东海北校区的《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张小毅采访泉州市雷翼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天的无人机表演非常精彩!我想请教:无人机是如何操控的?它们现在都有哪些用途?”
雷翼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答道:“你眼前的这款无人机是足球无人机,顾名思义它的外形很像足球。它有着360度全方位防护保护罩,能够更好的保护无人机主体。无人机主要通过遥控器或地面站程序进行控制,飞行过程中依赖传感器实时感知位置与姿态。如今无人机已远不止用于航拍,还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物流运输乃至气象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就像是‘空中智能机器人’,正极大拓展人类活动的边界。”
厦门大同小学三年1班的科学小记者徐林赫被在3D打印机吸引了目光,他采访了泉州市迪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请问3D打印一般用什么材料打印作品?”
工作人员热情解答:“目前打印材料的非常多,最常用的打印材料包括PLA塑料、光敏树脂、尼龙,甚至金属和陶瓷等。你目前看到的是PLA材质的,常用于我们玩具模型的制作。”
通过现场的资料,科学小记者还了解到,3D打印已广泛应用于医疗仿生器官制造、航空航天轻量化部件原型开发、教育模型打印,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定制等领域。它正在成为“中国智造”中不可或缺的快速成型与个性化制造技术。
厦门第六中学八年3班的科学小记者陈心悦对话面人非遗传承人:“您用面团捏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手办’,实在太厉害了!我想请教:面人艺术最早起源于哪里?使用的面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面粉加水吗?”
面人非遗传承人介绍:面塑源于北方民间,在泉州地区流行也有几百历史了。使用的面料和我们平时的面团略有不同,需要添加一些其他材料,通过揉、捏、揪、刻等手法,才能塑造出持久且细腻的形象。
厦门市大同小学五年3班的科学小记者韩牧宸请教草编非遗传承人:“太神奇了,几片叶子在您手中巧妙编织,就变成蚂蚱、玫瑰这样生动的作品!请问草编是起源于哪里的?您做这样一个作品需要多久?”
草编非遗传承人介绍:草编是属于泉州的非遗技艺。编制一个作品大概需要十几分钟到二十几分钟。
在泉州市观鸟学会展区,《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洪馨懿采访观鸟协会工作人员:这些鸟类标本是如何制作的?制作一个鸟类标本需要多长时间呢?它们对我们保护鸟类有什么意义?
泉州市观鸟学会的工作人员细心解答:“制作标本一般是选用我们日常救助但是没有活下来的鸟类,因为我们不能主动捕杀野生鸟类。鸟类标本制作是一门科学工艺,需经过形态测量、清洁消毒、内部填充、姿态定型等多道工序,尽可能还原鸟类生前的自然形态。制作时间一般需要根据鸟类体型以及样本受损程度计算……”
科普展览:全天不打烊的“知识长廊”
中国国际高校色彩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科普益民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等展览吸引观众驻足。从色彩科学到生态保护,从光学原理到视觉艺术,一幅幅作品背后是一个个科学知识点。“这些展览就像一扇扇窗,推开了就能看到更广阔的科学世界。”《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在采访本上认真记录。
本次活动持续三天,29日拉开序幕后于31日结束。不同主题的科普体验为科学小记者们和市民们带来了一场科学与传统交融的探索盛宴。科学灯火照亮古城夜空,知识的力量,正悄然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协主管,是中国科学家为青少年创作的跨学科、深阅读科普核心期刊。它凝聚了全球最大规模科研群体的智慧结晶,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走进科学的殿堂,点燃了无数青少年未来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茅以升、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众多知名科学家也曾为杂志撰写过精彩的科普文章。这本让众多中国科学家魂牵梦绕的杂志,成为他们传授跨学科深阅读知识的首选平台。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