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这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暗战,决定未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5 11:15 2

摘要:当东京银座地价能买下整个加州时,没人相信泡沫会破。可真正致命的不是1990年的股市腰斩,而是企业用十年时间悄悄把利润都拿去还债。

一、日本教训的核心:不是泡沫破裂,而是止血太慢

当东京银座地价能买下整个加州时,没人相信泡沫会破。可真正致命的不是1990年的股市腰斩,而是企业用十年时间悄悄把利润都拿去还债。

就像《动荡时代》里写的:“政策制定者总在等待通胀数据,却忘了资产负债表有自己的语言。”日本央行机械遵循泰勒规则,错失了3年黄金抢救期,让企业从“短暂休克”变成“长期植物人”。

中国的房企债务、地方城投困局,正上演同样剧本:资产缩水时,所有人都在偷偷修复资产负债表,没人敢扩张投资。

二、中国正在复刻的死亡螺旋:低欲望吞噬创新

东京便利店货架上,68%是单人份食品;北京写字楼里,95后把“断亲断友断社交”当生存法则。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最可怕的遗产,是让一代人相信努力没有意义。

当深圳科技园的程序员开始研究“35岁退休攻略”,当上海陆家嘴的投行精英沉迷寺庙禅修,这不是佛系,是系统性的信心崩塌。就像北海道渔民发现,无论多早出海都捕不到鱼——因为鱼群早已迁徙。

三、藏在政策工具箱里的胜负手:要救企业,先救预期

日本1997年加消费税的操作,被经济学家比作“给ICU病人拔氧气管”。而中国2023年的存量房贷降息证明:预期管理比真金白银更重要。

但真正的杀手锏藏在细节里:日本2013年通过企业治理改革,让丰田、索尼的海外利润暴涨300%;中国新能源车的弯道超车,本质上是对“资产负债表重建”的降维打击。

记住《原则》里的警示:“衰退像森林火灾,烧掉朽木才能长出新高。”

四、人口悬崖边的终极博弈:少子化不是灾难,错配才是

东京街头,70岁出租车司机比年轻人更熟悉银座小巷;上海儿科医院,5个专家围着1个孩子转。日本用机器人填补了30%的劳动力缺口,中国制造业却还在为“用工荒”焦虑。

这不是人口数量的战争,是资源配置的战争。当鹤岗的房子跌到5万一套时,深圳前海的公寓还在抢购——就像泡沫破裂后的日本,核心区资产永远有接盘侠。

五、破局之道:在冰层下点燃火种

大阪的创业者把废弃工厂改成网红产业园,北京的咖啡店主用小程序重建私域流量。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教会我们:真正的复苏永远从毛细血管开始。

当你在抖音刷到95后夫妻直播还房贷,在B站看见中学生用AI设计火箭——这些才是对抗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抗体。就像北海道冰封的海面下,暗流永远在涌动。

结语:

东京塔的灯光依然璀璨,但照亮的是两种未来:一种是陷入永夜的低欲望社会,一种是涅槃重生的凤凰城。

中国的选择,藏在每个企业主的贷款合同里、每个打工人的工资条里、每个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里。

这场战役没有宏大叙事,只有无数个微小个体在资产负债表上写下的生存意志。

来源:牛那里顿的微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