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9日,承载着盐仓桥老城区居民热望的曼度・乐福里一层商户正式整体开业,为期两天的“乐福里社区串门节”同步启幕。这个深植老城肌理的社区商业新空间,精准抓住15分钟生活圈刚需已足、社交未满的需求缺口,以第三空间为核心补位,让下楼即享社交暖意,漫步便遇
2025年8月29日,承载着盐仓桥老城区居民热望的曼度・乐福里一层商户正式整体开业,为期两天的“乐福里社区串门节”同步启幕。这个深植老城肌理的社区商业新空间,精准抓住15分钟生活圈刚需已足、社交未满的需求缺口,以第三空间为核心补位,让下楼即享社交暖意,漫步便遇邻里温情从期待变为日常,为城市更新写下从速度竞赛到温度营造的生动注脚。
PART 01
刚需之外,
还差一个“能停留的社交场”
01
在效率至上的都市语境中,15 分钟生活圈曾一度聚焦买菜、购物、办事等刚需功能,却难掩逛完即走、邻里难聚的社交空白。而曼度・乐福里的登场,正以15 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优势,填补这份缺口 —— 早上 8 点,新民门社区居民踱步 5 分钟至此,买完新鲜蔬菜后,不必匆匆回家,可在咖啡店里坐下喝杯拿铁,和邻座老街坊唠两句家常;傍晚 6 点,下班年轻人下地铁步行 3 分钟,带份水果的同时,能在食堂和同事小聚用餐,或是在广场上短暂放空。
这种不用赶时间、能停下社交的从容,正是项目对 15 分钟生活圈的升级:城市更新不应只停留在最后一公里的刚需覆盖,更要通过能停留、能互动的场景,让 15 分钟步行半径从生活便利圈,变成情感联结圈。
PART 02
第三空间精准补位,
让 15 分钟生活圈有了 “社交落脚点”
02
盐仓桥的街巷肌理里,本就藏着 15 分钟生活圈的天然雏形 —— 小菜场的晨市吆喝、老字号的熟客寒暄、邻里店的点心香气,早已埋下邻里社交的种子。曼度・乐福里以不打破老味道的温柔升级,为这些市井温情找到具象载体,而此次一层整体开业的商户矩阵,正是第三空间补位 15 分钟生活圈社交需求的核心支撑。
MANNER咖啡、来伊份、库迪咖啡、乡村基、菜手食堂、华为等商户集体亮相,不仅构建日常所需下楼即得的生活网络,更打造出能社交、愿停留的场景:咖啡店是街坊晨间聊天的据点,食堂是家庭简餐的选择,华为门店成年轻人交流数码的小圈子;门前广场更模糊了消费与生活的边界,买菜后叙旧、带娃时分享、下班后放空,每一种场景都在填补 15 分钟生活圈的社交空白,成为居民“走出家门后的第二个客厅”。
·
曼度・乐福里始终以融入老城肌理的敬畏之心,平衡熟悉感与新体验:既守住买把青菜都能唠两句的街坊温情,保留 15 分钟生活圈的烟火气;又引入品质消费业态,让社交场景更精致体面 —— 这种补位不越位的升级,让这里真正成为 15 分钟生活圈的情感核心。
PART 03
串门节温情发酵,
让 邻里情 “活” 起来
03
如果说商户矩阵是第三空间的骨架,那社区串门节便是填充其中的温情血肉—— 它以轻量却暖心的活动,让第三空间的社交功能从场景存在变为实际体验,彻底激活15 分钟生活圈的邻里联结。
此次串门节未铺陈繁复流程,却把邻里相聚藏在每处细节:醒狮采青的锣鼓声里,街坊们接收吉祥祝福;和下关街道新民门社区共办的邻里掼蛋赛、红歌唱 K 中,老街坊组队竞技,年轻人主动搭话,原本只在买菜时点头的邻里,变成了能坐下来聊天的朋友。而这背后,是项目对城市更新本质是人际纽带更新的深刻践行 —— 用空间为媒,让邻里情谊在轻松互动中自然生长。
城市更新从不是打破旧时光,而是让熟悉的日常更从容。
乐福里以尊重为笔、温度为墨,在盐仓桥的街巷间织补着生活细节:让老字号的市井温情更绵长,让老街坊的需求被看见,让年轻人的松弛感有处可栖。
来源:老肖说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