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隆县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县城“脏乱差堵”问题,开展大力整治行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同时,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织密城乡路网,实现了城市功能与交通网络的同步跃升
兴隆县城航拍图。曹金龙 摄
兴隆县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县城“脏乱差堵”问题,开展大力整治行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同时,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织密城乡路网,实现了城市功能与交通网络的同步跃升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陈志洋 通讯员杨旭 张天宇 吴亚平 黄宁)天气渐暖,晨光微露,兴隆县市民王思琪像往常一样来到兴隆人民体育公园,“每天都来公园慢跑,现在公园各项设施齐全,跑完再锻炼锻炼回家,心情特别舒畅,周末还能带孩子来踢足球。”谈及焕然一新的运动环境,这位坚持健身5年的运动达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兴隆人民体育公园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后苗圃公园,具有辉煌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曾是国家体育总局唯一建在县级的田径训练基地。2022年,兴隆县投资1600万元改造提升田径训练基地,把兴隆人民体育公园打造成集专业训练与市民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公园,新建了人工草皮足球场及8条标准塑胶跑道,打造了2个围拢式室外篮球场和18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改造提升后的公园以其高标准、高颜值“刷爆”兴隆百姓的朋友圈,吸引大批居民前来游玩。
兴隆人民体育公园的变化源于兴隆县对县城建设的持续推进。2021年,兴隆县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县城“脏乱差堵”问题,启动县城建设战线,从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入手,开展大力整治行动,此后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县城环境由“混乱缺乏管理”到“干净整洁有序”蝶变。
时针回拨至2021年深秋,兴隆中兴路片区违建拆除现场传来的轰鸣声,揭开了这座城市蝶变的序幕。作为承载着县城记忆的核心区域,违建不仅影响城市美观,更给居民日常出行带来影响,随着9处违建的彻底清除,消除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隐患。
这场攻坚行动只是兴隆县重塑城市肌理的开始。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秩序、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十大民生痛点问题,兴隆县打出治理“组合拳”,多个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与1900余家商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让商户从“被管理者”变身“治理合伙人”。同时,因地制宜推进空间再利用,打通团结西街、高铁站东侧外环等断头路,全方位拆违腾退空间。
数字见证了这场城市焕新:新建停车场14处、临时停车场5处、改造路侧停车位12段,累计增加停车位2700余个,数量达到以前总和的1.5倍;新建大型超市1处、便民市场3处、口袋公园19处;累计规范橱窗广告1200余家,转移安置流动摊点1800多个,整治店外经营2100余家次,有效维护了市容秩序;此外,拆除重点地块私搭乱建170余处,清理不规范线缆3万余米。
在重塑城市肌理的同时,兴隆县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织密城乡路网,打通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
2024年12月31日,承平高速正式通车,这条交通运输部和河北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全长59.176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通车后,兴隆至北京平谷车程缩短至1小时内,成为承德进京的第二大通道。承德市民张宁体验后感慨:“以前来兴隆走下道要近2个小时,现在全程高速省了半小时,还能直达六道河镇的康养度假区!”兴隆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刘立表示,高速开通后,景区咨询量激增,板栗、山楂等特产也搭上物流快车,交通红利正转化为经济活力。
从“脏乱差堵”到“畅行八方”,兴隆县以破立并举的魄力,实现了城市功能与交通网络的同步跃升。兴隆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农村路网,并探索智慧交通管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过去跑在马路上提心吊胆,如今公园健身、高速出游、公交通勤样样方便!”市民王思琪的话,道出了兴隆人的共同心声。这座山水小城,正以通达之路连接城乡,以焕新之姿拥抱未来。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