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8月29日,28家上市出版发行企业2025上半年财报均已披露(阅文集团港股上市,不在此次分析之列)。不完全统计,2025上半年,28家上市书企营业收入总计约651.91亿元,同比减少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总计约82.24亿元,同
截至8月29日,28家上市出版发行企业2025上半年财报均已披露(阅文集团港股上市,不在此次分析之列)。不完全统计,2025上半年,28家上市书企营业收入总计约651.91亿元,同比减少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总计约82.24亿元,同比增加1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总计约72.57亿元,同比增长0.03%。
从图书市场整体大环境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整体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各细分渠道中仅内容电商渠道正向增长。据开卷数据,2025年上半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同比小幅增长0.73%,实洋同比下降0.31%。从渠道来看,各细分渠道中仅内容电商渠道正向增长,平台电商、垂直及其他电商、实体店渠道仍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码洋同比增长率均表现为负增长。
结合28家上市书企半年报可以看出,2025年上半年,国内出版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与政策调整的双重作用下呈现显著分化态势。国有出版企业仍可以凭借教育出版的政策护城河实现利润增长,而以大众出版为主的民营书企则普遍面临营收与利润双降的压力。部分上市书企已经实现了通过“AI+”达成降本增效的效果,数字出版或将进入爆发期。在图书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头部内容的价值更加凸显,长线IP运营是穿越周期的关键。行业分化可能进一步加剧,但转型机遇也随之而来。国有书企需警惕“政策红利依赖症”,在保持教育出版优势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力;民营书企应转向精细化运营和创新驱动。
营业收入
国有书企持续霸榜,民营阵营呈现两极分化
28家上市书企中,营业收入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凤凰传媒(71.13亿元)、中南传媒(63.35亿元)、新华文轩(55.27亿元)、浙版传媒(50.93亿元)、山东出版(50.10亿元)。国有出版单位中,仅4家营收取得同比微增,增长率在1%到3%之间。
凤凰传媒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总市值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行业首位,入选“全球出版50强”,位居中国出版企业首位,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旗下拥有6家国家一级出版社,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中小学三科教材统编统用的情况下,凤凰版教育产品仍然覆盖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过4000万学生使用。2025年上半年,凤凰传媒一般图书零售市场的实洋占有率为2.94%,生活、文学、传记、科普等类别图书市场表现较为突出。
民营书企的营业收入普遍跌入3亿元以下,分别是世纪天鸿(1.56亿元)、读客文化(1.68亿元)、荣信文化(1.81亿元)、天舟文化(2.49亿元)、果麦文化(2.98亿元)。其中,新经典、读客文化等民营书企受大众阅读需求疲软影响明显。
但值得注意的是,营业收入前五的上市书企同比增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是凤凰传媒(-1.70%)、中南传媒(-8.09%)、新华文轩(-4.50%)、浙版传媒(-2.66%)、山东出版(-15.71%)。从同比增长率的角度看,民营书企则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有5家上市书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在10%以上,分别是荣信文化(33.47%)、果麦文化(29.75%)、中文在线(20.4%)、天舟文化(20.25%)、掌阅科技(14.58%)。同时,28家上市书企营业收入呈现断崖式分布,第六名新华传媒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仅为2.45%。
荣信文化在28家上市书企的营收增长率上拔得头筹,其核心驱动力来自少儿图书赛道的精准卡位与全链路运营优化。开卷数据显示,少儿类图书依然是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中码洋比重最大的品类。2025年上半年少儿类图书为码洋比重最大的类别,码洋占比为29.88%,同时,2025年各细分渠道中仅内容电商渠道正向增长。面对当前市场环境,荣信文化持续推进全域营销计划,动态调整内容电商、传统电商、实体店之间的营销策略,构建了稳定、高效的“爆款”产品打造模式,实现了收入、利润增长。
《米吴科学漫画奇妙万象篇(第六辑)》半年销量75万册,全系列上半年内畅销近450万册(累计超1000万册);“乐乐趣揭秘翻翻书”系列、《大师经典翻翻书橡树林的故事》,热销均突破百万册;《小恐龙大情绪儿童心理自助漫画》,上半年畅销超90万册;“亮丽精美触摸书”系列热度不减,上半年销售近30万册。荣信文化上半年在开卷少儿图书零售市场图书公司市场占有率排名中位列第3,实洋占有率为2.68%。
此外,荣信文化还在积极制作数字化内容,高效运营私域流量,为私域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数字服务,以私域流量运营带动用户复购。从数据也不难看出,荣信文化上半年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2.67%,乃促销推广费投入增加所致。
果麦文化得益于其“出版+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营收增幅近30%。这一优异成绩展示了“果麦方法论”的有效性。在“果麦经典”的战略目标基础上,叠加公司强大的互联网营销能力、互联网直销带货以及全覆盖的销售渠道,果麦经典以良好的市场表现,再次论证了这一战略的有效。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上半年增加销售15万册;《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2022年销售增长600%,到2023、2024年持续高增长,2025年1~6月销量近20万册;《窄门》《悉达多》《逻辑哲学论》等经典作品销量持续攀高。此外,2025上半年,果麦文化教辅图书销售码洋3.14亿元,占公司图书总码洋的43%,在教辅赛道中脱颖而出。
中文在线的核心增长则得益于数字内容生态扩容、AI技术规模化应用及海外短剧市场爆发的共振。作为数字内容龙头企业,中文在线累计数字内容超560万种、驻站作者450万名,分销渠道覆盖全场景,支撑营收基本盘。中文在线还将AIGC技术深度融入IP衍生,降低成本、提升产能,“AI主播”录制的有声书时长已超过20万小时;半年产出AI漫剧超100部,其中《开局物价贬值,我成为了世界首富》抖音播放破1亿。
以“罗小黑”为代表的IP实现全链路变现,带动营收多元化,其控股子公司寒木春华的自主IP《罗小黑战记》已经实现漫画、番剧、动画电影、衍生品几个阶段的跨越。《罗小黑战记2》于2025年7月18日登陆全国院线,上映24天票房突破4亿元,“玩乐主义罗小黑盲盒”产品已售卖超10万件。同时,中文在线的自研AI工具链已完成基础平台建设,后续多部作品将通过新AI工作流陆续投产,并于2025年下半年上线各平台。全新的AI工具链相较传统模式可大幅节省人力成本、缩减流程环节、提升产出效率,预计单部动漫短剧成本节约超70%。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超20%的上市书企有5家,分别是中文传媒(-35.56%)、新经典(-30.54%)、龙版传媒(-24.01%)、读者传媒(-23.73%)、城市传媒(-21.40%)。
国有出版企业营收变动呈现出显著的政策导向特征。教育出版作为行业“压舱石”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但政策敏感性也随之加剧。中文传媒因地方教辅征订方式变化导致业绩下滑;龙版传媒受政策及学生人数减少影响,教材教辅收入同比减少,反衬出教育出版业务“成也政策、败也政策”的特性。
民营书企的营收下滑则反映了市场需求变化。2025年上半年,图书市场压力持续增加,从细分领域来看,仅有少数爆发性热点话题带动相应图书所属细分门类实现同比增长,非刚需类读物的需求持续疲软,新经典营收占比较高的经典文学和童书亦表现出相同的趋势,销售同比下滑明显。
净利润
国有企业韧性凸显,扣非数据暴露主业盈利压力
2025年上半年,国有出版单位主导高盈利梯队。凤凰传媒以净利润15.86亿元居于首位,同比增长29.57%;中南传媒以净利润10.17亿元居次,同比增长31.46%。此外,新华文轩(8.57亿元)、长江传媒(6.85亿元)、皖新传媒(6.78亿元)、浙版传媒(6.76亿元)、山东出版(6.70亿元)、中原传媒(5.32亿元)6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超过5亿元。
天舟文化、新经典、出版传媒、城市传媒、读者传媒、新华传媒、读客文化、果麦文化、世纪天鸿、荣信文化10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均不超过1亿元。28家上市书企中有两家净利润为负,为中文在线(-2.26亿元)和掌阅科技(-1.60亿元)。而扣非净利润中,凤凰传媒、中南传媒、新华文轩、长江传媒、山东出版、浙版传媒、皖新传媒、中原出版8家上市书企扣非净利润超过5亿元;世纪天鸿、新华传媒、掌阅科技、中文在线4家单位扣非净利润为负,显示出国有出版企业发展和盈利能力的强劲韧性。
从净利润同比的角度看,28家上市书企中有9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呈现负增长,有14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这反映出行业整体面临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滑与盈利质量分化的双重压力,部分书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弥补主业亏损,导致净利润表现优于扣非净利润。
其中净利润减幅在50%以上的分别为掌阅科技(-235.68%)、城市传媒(-74.35%)、世纪天鸿(-63.57%)、中文传媒(-56.75%)、中文在线(-50.84%)。
市场格局变化,部分上市书企为应对行业变革加大研发投入,但回报周期较长。掌阅科技2025年上半年持续大力发展短剧等衍生业务,构建了“国内扩张、海外突破”双轮驱动格局,国内外双线发展模式带来短期投入的持续增加,对其盈利能力形成一定拖累;同时,数字阅读平台业务收入下滑,但短期内容成本仍保持刚性,进一步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与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加14.58%相比,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地方教辅征订的方式变化导致传统教辅业务收入锐减,而智慧教育、研学等新兴教育服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如中文传媒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96.93%,主要因教辅收入下滑35.56%导致,这类政策调整对地方出版集团冲击尤为显著,因其收入结构中教辅占比普遍较大。
伴随图书市场的下行趋势,新经典经典文学和童书销售下滑明显,同时海外业务因计提滞销版税增加导致上半年亏损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头部IP老化、新作孵化不足,无现象级畅销书,版权引进成本上升,新经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较大。
而扣非净利润负增长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掌阅科技(-205.09%)、新华传媒(-164.64%)、世纪天鸿(-112.52%)、中文传媒(-96.93%)、读客文化(-57.76%)。值得关注的是新华传媒净利润同比上升9.29%,而扣非净利润下降164.64%,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加,直接拉动净利润增长,扣非净利润反映主营业务的真实盈利情况。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华传媒营业收入6.31亿元,在28家上市书企中营收同比增长率排名第6,同比仅增长2.45%,增速显著低于行业转型期的投入节奏,且收入结构依赖传统业务;图书发行与文教用品作为核心收入来源,受数字化阅读冲击、教辅政策调整影响,业务规模增长受限;报刊经营与广告代理受新媒体分流影响持续下滑,进一步拖累主营业务盈利。尽管营收微增,但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远超营收,直接导致主营业务毛利率、净利率下滑。
而扣非净利润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出版传媒(2872.92%)、天舟文化(237.14%)、果麦文化(231.78%)、荣信文化(101.38%)、中原出版(54.82%)。
出版传媒主要受所得税纳税政策变化,导致本期所得税费用同比减少,2025年上半年出版行业所得税政策变化,所得税费用同比大减96.60%,直接增厚利润。同时,该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业务毛利,加强费用管控,降低期间费用,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增强所致。
天舟文化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激发了核心骨干团队的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在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教育出版与游戏业务的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同时,受参股游戏公司业绩提升等影响,投资收益持续增长。天舟文化紧紧围绕“大文化+科技”发展战略,持续深耕教育出版与游戏业务,同时积极布局AI教育、“二次元”等新兴赛道,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在“AI+出版、教育、互联网”等领域实现较大突破。
少数高增、多数承压,书企资金压力加剧
2025年上半年,28家上市书企现金流呈现“少数高增、多数承压”的格局,反映出企业资金管理与经营效率的差异。现金流排名前五的上市书企分别为中原出版(12.06亿元)、皖新传媒(11.24亿元)、新华文轩(6.21亿元)、浙版传媒(5.13亿元);28家上市书企共有10家现金流同比增长,同比增长率前五的分别为世纪天鸿(2457.36%)、中信出版(434.77%)、山东出版(160.32%)、天舟文化(121.1%)、中国科传(115.13%)。
世纪天鸿现金流量同比增长2457.36%,主要是报告期内纸张采购付款减少所致。中信出版现金流增加,主要系报告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以及通过降本举措带来的采购商品支付的现金减少的影响。该公司营业成本同比降低1.28%。
此外,8家公司现金流量净额不足1亿元,28家上市书企中有13家现金流为负。现金流最少的5家上市书企为中文传媒(-8.01亿元)、中南传媒(-5.82亿元)、中国出版(-2.50亿元)、掌阅科技(-2.27亿元)、时代出版(-1.53亿元);同比增长率最后五名为新经典(-1738.71%)、中文传媒(-321.09%)、时代出版(-181.37%)、读客文化(-74.52%)、果麦文化(-73.22%)。
新经典现金流量同比减少1738.71%,主要系报告期内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以及购买了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所致;而中文传媒现金流下降主要系春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尚未结算以及教辅 收入下降等所致。整体来看,现金流承压企业主要受三类因素影响,一是结算延迟,二是市场需求疲软导致销售收款减少,三是业务扩张带来的资金占用。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
●
●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