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315消费权益日已经结束,但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依然热度不减。近期,许多让人震惊的商品被曝光,其中包括检测出有害物质的酱油、含有过期肉的快餐品牌华莱士,甚至我们平时最爱喝的酸奶品牌竟也被查出只是化学糖水!
虽然315消费权益日已经结束,但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依然热度不减。近期,许多让人震惊的商品被曝光,其中包括检测出有害物质的酱油、含有过期肉的快餐品牌华莱士,甚至我们平时最爱喝的酸奶品牌竟也被查出只是化学糖水!
不难看出,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常说“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其实,不止以上产品,现在就连看似最安全的水果也开始藏着不为人知的黑幕!
你敢想象吗,我们一直以来觉得很健康的水果居然也成了黑心商贩的造假目标!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近期曝光的5种造假水果,看完后,可能你再也不敢随便购买了!
一、藏乌梨
藏乌梨是啥?可能很多人没有吃过甚至没有见过这种水果,从外表看,藏乌梨颜色很深,像是东北的冻梨,但其实它和所谓的“高原特产”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梨通常出现在一些景区,商家为了卖出高价才大肆宣传它产自高原,还声它富含花青素,甚至有“富硒抗癌”功效!藏乌梨一般卖得很贵,一颗大约能卖到10到30元之间。
其实,所谓的藏乌梨其实只是普通的砀山梨或雪花梨,商家通过高温加热处理使其表皮变黑,果肉的口感也与普通梨没有区别,商家们却利用消费者追求健康的心理赚取高价。有知情者爆料:这种变色工艺的成本不过几元却能卖到天价,完全是收割智商税!
二、金西梅
很多地方金西梅售价高达30到60元一斤,这种水果色泽鲜艳、光滑如宝石,看着确实让人垂涎欲滴。大家可能不知道,金西梅其实就是经过加工的西梅或李子,商家往里面填充了糖精、色素和防腐剂。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金西梅的表皮甚至是用工业色素染色,虽然外观亮丽,但口感僵硬,甜味极为刺喉。有消费者吐槽,吃完后舌头染成了红色,完全失去了水果的天然味道。
三、乌梅
乌梅本来是中药材的一种,市场上售卖的“鲜乌梅”大多都是假的。那么,它是怎么被造假的呢?原来商贩把普通的葡萄浸泡在焦糖色素中,葡萄表面变黑后商贩再以“天然乌梅”名义高价售卖。实际上,这种假乌梅不仅口感酸涩,还可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
除了鲜乌梅外,乌梅加工产品中也充斥着不少假冒伪劣产品。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价格便宜的类似乌梅的水果,经过染色、调味等方式伪装成真正的乌梅,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很难辨别真假!。
四、阳光玫瑰葡萄
在以前一说起阳光玫瑰葡萄,大家都觉得它是高端葡萄品种,最初还被誉为葡萄界的爱马仕。然而,近年来国内市场上阳光玫瑰价格大幅下降,这背后实际上有很多猫腻!
其实,真正的阳光玫瑰葡萄是日本培育的品种,并且该国还申请了商标保护,由于日本并未将它列入对中农业出口目录,所以国内培育的阳光玫瑰葡萄严格来说并不属于这一品种。更有商家通过伪造标签、包装,将国产葡萄冒充成日本进口的阳光玫瑰葡萄销售给消费者,并因此提高价格。
五、假进口水果换标签
曾有央视报道揭露过一个黑色产业链:一些山东产的秋月梨被贴上了日文标签,摇身一变成了“日本进口”;国产葡萄也被冒充成“日本晴王”,售价从每斤6元飙升至66元。而这些标签的成本不过几分钱,但商家通过伪造产地信息却能够轻松牟取暴利。
更令人愤怒的是,所谓的“日本葡萄”、”日本秋月梨“甚至“澳洲柑橘”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进口货,所以,消费者花高价买到的“进口水果”实际上只是国产水果经过换装后的产物。
食品安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从酸奶、酱油到水果,层出不穷的造假事件不禁曝光了部分商家的黑心,也暴露出了咱们监管上的漏洞。所以,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别被一些花哨的标签和噱头迷了眼。
你是否也吃过造假水果?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避免更多人踩雷!
来源:要学会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