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的物理课》走进赛力斯超级工厂,解析问界安全的科学逻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14:48 2

摘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安全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议题。如何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转化为具象的车辆安全防护能力?8月29日,《张朝阳的物理课》走进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与问界品牌共同开展的一场“安全与科学探索之旅”,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直观答案。张朝阳(物理学博士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安全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议题。如何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转化为具象的车辆安全防护能力?8月29日,《张朝阳的物理课》走进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与问界品牌共同开展的一场“安全与科学探索之旅”,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直观答案。张朝阳(物理学博士)从汽车生产源头出发,将物理知识与新能源汽车核心安全技术相结合,让公众得以窥见问界安全体系背后的科学逻辑。

超级工厂探访:智能制造与市场表现的双重印证

活动初期,张朝阳在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的陪同下,深入赛力斯超级工厂核心区域。作为行业内知名的智能制造基地,这座工厂的建设与生产效率颇具行业参考性——从奠基到投产仅用12个月,这种“快速落地”能力在汽车制造业并不常见。目前,该工厂已实现问界M9与问界M8两款旗舰车型的量产,这两款车型分别在“50万元级”和“40万元级”细分市场保持畅销态势。据何利扬介绍,问界品牌累计交付量已突破75万辆,其中问界M9单车型贡献超22万辆,这样的销量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其产品力的认可。

在工厂展厅,问界M9的“玄武车身”成为焦点。讲解员向张朝阳及随行人员展示了该车身的核心工艺——一体化压铸技术。不同于传统车身的多部件拼接,问界的一体化压铸工艺将原本222个独立零部件整合为10个核心压铸件,其中橙色关键部件由9800吨级压铸机打造。从行业技术特性来看,这种工艺不仅能减少焊接点数量、降低装配误差,还能显著提升车身整体强度与结构稳定性。

除工艺外,车身材料的选择同样围绕安全展开。该车身采用2000MPa潜艇级热成型钢、1500MPa热成型钢与超高强度铝合金组合,在A柱至C柱区域形成笼式防护结构;同时,11腔体门槛梁设计进一步优化能量吸收路径,最终构建起乘员舱与电池包的720°安全防护框架。张朝阳在观察后表示,这种一体化压铸工艺可视为“工业级3D打印的进化形态”,在实现车身轻量化的同时,兼顾了防护强度,为驾乘人员与电池提供双重保障。

宁德时代“厂中厂”:电池生产与整车制造的协同模式

在超级工厂内部,张朝阳还探访了宁德时代设立的“厂中厂”——这一特殊生产单元专门为问界全系车型提供电池配套。宁德时代产品经理刘辉林介绍,该“厂中厂”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定制化+无缝集成”:一方面,根据问界不同车型的续航需求、空间布局定制电芯排列与Pack结构;另一方面,电芯运抵后直接进入20余道自动化工序,包括激光焊接、AI视觉检测等,其中AI视觉检测精度可达0.1毫米,确保每一组电池的一致性与安全性。

对于这种合作模式,张朝阳分析认为,整车企业与电池企业的近距离协同,既能发挥问界在整车集成方面的经验,也能依托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优势,不仅缩短了供应链周期、提升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跨企业沟通成本与潜在风险。何利扬补充道,问界坚持高端产品路线,需构建全球领先的产业链体系,宁德时代“厂中厂”正是这一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全程可追溯的生产流程,实现电池从电芯到Pack的全环节质量管控。

物理课堂:拆解电池安全的科学原理与防护技术

此次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张朝阳以《新能源电池安全必修课:问界热失控防护与智能安全》为主题的课堂分享。他从锂离子电池的基础工作原理入手,用通俗语言解释了能量转化过程:电池内部,正极与负极被隔膜分隔,锂离子在电解液中迁移,电子通过外部电路形成电流,为车辆提供动力。但这一系统存在潜在风险——若隔膜因碰撞、高温等因素受损,正负极直接接触会引发短路,进而触发剧烈化学反应并释放大量热量,最终可能导致热失控。

为进一步说明热失控的本质,张朝阳引入阿伦尼乌斯公式:反应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并释放更多热量,形成“温度升高-反应加速-热量累积”的正反馈循环。他将热失控划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温度较低,热量积累缓慢,不易察觉)、加速期(温度快速上升,反应速率陡增)、失控期(达到临界温度,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让复杂的化学过程更易理解。

在电池组热防护分析中,张朝阳结合傅里叶热传导方程指出,热量在电池阵列中的传播速度与热传导系数(κ)相关,系数越小,热量扩散越慢。问界采用的航空级气凝胶隔热材料,热传导系数低至0.03W/m・K,能有效延缓单个电芯热失控向整组电池的蔓延——这一技术实践恰好印证了“基于物理法则的防护更具针对性”的观点。

针对热失控的不同阶段,问界构建了分层防护体系:在潜伏期,智能主动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捕捉异常信号以提前预警;进入加速期,十五重电池安全技术可针对性控制高温与冲击;若进入失控期,多层物理防护与云端监控系统协同,结合智能热管理系统的散热功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此外,宁德时代的极限制造工艺使电池单体安全缺陷率达到PPB级别(十亿分之一),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个数量级,从生产源头提升了电池安全性。

互动交流与活动尾声:安全理念的进一步印证

互动环节中,张朝阳与赛力斯汽车副总裁龚建勇就电池安全、电控技术、整车防护展开讨论。龚建勇将问界电池安全体系比喻为“五层防护网”:电芯层、电池包层、动力系统层、整车层、云端层,层层递进。他举例说明,电芯隔膜采用陶瓷涂层以增强抗刺穿能力;电池包使用高强度铝型材框架吸收碰撞能量;车身底部加装低位横梁,防止尖锐物体刺穿电池。

在安全性能验证方面,龚建勇提到问界M9的C-NCAP碰撞测试表现:不仅获得“超五星+”评价,还将正面碰撞测试速度从行业标准的56km/h提升至80km/h,碰撞能量达到标准值的2.56倍——这一测试数据直观体现了问界在安全性能上的极致追求。

活动尾声,何利扬向张朝阳交付问界M9车钥匙,这一动作象征着“物理理论”与“汽车工业实践”的深度结合。正如张朝阳所言,问界的每一项安全防护技术,都是对物理法则的精准应用;而问界通过工程实践,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感知的安全保障。

总结:

从赛力斯超级工厂的智能制造流程,到《张朝阳的物理课》对安全原理的拆解,问界的安全逻辑被清晰呈现:张朝阳从物理视角解答了“为什么安全技术有效”,问界则通过“五位一体防护理念+15重安全技术”给出了“如何实现安全”的实践方案。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电池安全知识的普及,更是科学理论与汽车工业的“同频共振”。它揭示了一个核心观点:先进的物理原理只有通过严谨的工程实践,才能转化为切实的安全守护。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真正的高端不仅是配置的堆砌,更是让安全成为“确定性”——它或许无声,却守护生命;或许无形,却构建信任。当科学与工业形成合力,安全便不再只是产品的“底线”,而成为定义豪华的“最高标准”。

来源:虎狼说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