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SG研究院ESG月报(2025.08.01-2025.08.31)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14:26 2

摘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理论研究中心定期梳理ESG相关国际国内政策法规、业界动态,并基于专业优势进行评论与解读,形成月报或双周报在公众平台进行发布。本期将推出ESG月报(0801-083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理论研究中心定期梳理ESG相关国际国内政策法规、业界动态,并基于专业优势进行评论与解读,形成月报或双周报在公众平台进行发布。本期将推出ESG月报(0801-0831)。

本期目录

【政策法规】

1.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条约谈判受挫(2025-08-15)

2.新加坡与泰国签署碳信用交易协议(2025-08-19)

3.中国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2025-08-25)

4.新加坡调整气候信息披露要求,中小上市企业宽限至2030年实施(2025-08-25)

5.欧洲汽车业称欧盟2035年碳排放目标不切实际,敦促政策转向(2025-08-27)

6.零银行联盟NZBA暂停运作(2025-08-27)

【业界动态】

1.全球首个可持续航空燃料环境价值交易项目第一阶段成功完成(2025-07-31)

2.瑞银宣布退出“净零银行联盟”(2025-08-07)

3.渣打银行与巴西阿克雷州签署协议,合作出售碳信用额度以支持森林保护(2025-08-07)

4.Verra与标普全球联合推出新一代碳登记平台(2025-08-21)

5.德国法院裁定Apple Watch碳中和广告涉嫌误导(2025-08-26)

ESG月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理论研究中心

2025.08.01-2025.08.31

政策法规

1.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条约谈判受挫(2025-08-15)

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条约的第六轮联合国谈判,原定于20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结束,但各国未能达成共识,谈判进程被迫中止。来自183个国家及400个组织的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由于部分主要塑料与化石燃料生产国的强烈反对,限制塑料生产的条款被排除在最新草案之外,谈判陷入僵局。

争议核心在于是否应从源头控制塑料生产。加拿大、欧盟、挪威、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及多个拉美非洲国家主张全面管控塑料全生命周期,包括设定全球生产上限。然而,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印度等生产国坚持条约应聚焦于废弃物管理与回收利用,拒绝接受任何对生产进行约束的机制。环保组织批评该立场实为推卸责任,将治理负担转嫁给公众。非政府组织“国际污染物消除网络”指出,现行“共识决策”机制赋予每个国家否决权,导致谈判长期被少数国家绑架,难以推进实质性行动。

尽管条约未能达成,但推动源头治理的国际呼声持续高涨,环保组织呼吁有雄心的国家率先达成区域性协议。

2.新加坡与泰国签署碳信用交易协议(2025-08-19)

2025年8月19日,在第九届新加坡区域商业论坛期间,新加坡与泰国签署了一项碳信用交易协议。这是新加坡迄今达成的第八个此类协议,也标志着泰国成为首个与新加坡建立此合作关系的东南亚国家。根据该协议,新加坡政府或企业可以向泰国购买符合标准的碳信用,用以抵消其部分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协助两国实现《巴黎协定》下的气候目标。同时,这项合作将为泰国的气候友好型项目(如清洁能源、林业、废物管理等)引入资金,在减少排放的同时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3.中国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2025-08-25)

2025年8月25日,中国正式发布首份国家级碳市场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这份文件为中国碳市场的未来发展规划了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在碳减排交易市场目标制定方面,《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基本覆盖工业领域的主要排放行业,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将实现对重点领域的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一个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与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一个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且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最终形成减排效果显著、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全国碳定价机制。

在深化强制性市场建设方面,《意见》要求有序扩大行业覆盖范围,逐步实现从碳排放强度控制向总量控制的转变;同时,要求稳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逐步提高有偿分配比例,以更强的市场信号引导企业减排。对于地方试点市场,文件明确了其“先行先试”的功能定位,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以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积极发展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方面,《意见》强调要加快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并加强项目全链条管理;此外,还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自身碳排放,以激发全社会减排潜力。为增强市场活力,《意见》提出多项举措,包括稳步推进碳质押、碳回购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稳妥引入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及自然人参与交易,并严厉打击市场操纵等行为,以维护市场秩序,防范系统性风险。

此外,《意见》还从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核算报告与核查规范、加强数据质量监管、规范技术服务机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多个维度,系统性地夯实了碳市场的数据基础与制度保障,确保各项任务协同推进。

4.新加坡调整气候信息披露要求,中小上市企业宽限至2030年实施(2025-08-25)

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及新交所监管公司(SGX RegCo)于2025年8月25日宣布,对中小型上市公司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实施分阶段过渡安排。根据新政策,非海峡时报指数(STI)成分股且市值低于10亿新元的上市公司,原定于2025年起遵循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标准进行气候披露的要求,现推迟至2030财年起执行。非STI成分股但市值达10亿新元及以上的企业,须从2028财年起合规。

同时,所有企业外部有限保证(即第三方鉴证)的实施也推迟两年,统一从2029财年起执行。此外,大型非上市公司(年收入≥10亿新元、总资产≥5亿新元)的ISSB对齐披露义务亦延后三年,从原定2027财年推迟至2030财年;其范围三排放继续自愿披露,外部有限保证则延至2032财年。

监管机构表示,此举有助于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提升能力建设,推动整体向2050年净零目标迈进,但相较马来西亚更早全面推行ISSB标准的安排,新加坡进度略显滞后。

5.欧洲汽车业称欧盟2035年碳排放目标不切实际,敦促政策转向(2025-08-27)

2025年8月27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和汽车供应商协会负责人公开发表声明,称欧盟设定的汽车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尤其是到2035年实现新车100%零排放(即禁售新的燃油车)的规定,在当前环境下已“不再可行”。

尽管业界承诺支持欧盟2050年的净零排放总目标,但目前行业面临着多重严峻挑战,包括在电池供应高度依赖亚洲市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制造成本持续攀升,以及美国关税带来的额外压力。因此,他们敦促欧盟不要死守新车减排目标,而应采取更灵活多元的技术路径。他们认为,除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高效内燃机以及使用脱碳燃料的氢能源汽车都应有其发展空间。此外,两位协会负责人还提出,针对重型卡车和客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同样需要重新评估调整。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将于9月12日接待汽车行业高管,讨论该行业的未来发展。

6.净零银行联盟NZBA暂停运作(2025-08-27)

联合国支持的净零银行联盟(Net-Zero Banking Alliance, NZBA)于2025年8月27日宣布暂停所有运营活动,启动成员投票以决定该组织未来是继续作为会员制联盟存在,还是转型为非正式框架倡议。

此举源于过去一年内多家国际大型银行相继退出,其中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和瑞银集团等重量级成员。联盟表示,投票结果将于2025年9月底公布,并呼吁银行业继续坚定履行其净零排放承诺,推动低碳转型关键议程。

多家银行在退出声明中表示,其业务已全面融入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原则,参与外部联盟的必要性下降。然而,深层原因在于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施加的压力,要求其放弃气候相关承诺,抵制ESG投资。此次大规模退出不仅重创NZBA的公信力与影响力,也引发投资者对银行气候目标透明度的担忧。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8-27/climate-alliance-suspends-activities-after-global-banks-walk-out?srnd=all

业界动态

1.全球首个可持续航空燃料环境价值交易项目第一阶段成功完成(2025-07-31)

全球首个可持续航空燃料环境价值交易项目于2024年8月启动,旨在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使用、促进航空业脱碳。该项目由伊藤忠商事、ENEOS、日本通运、日本航空(JAL)、瑞穗银行、瑞穗研究与技术公司及成田国际机场公司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参与。

第一阶段测试历时八个月,验证了该交易体系的有效性,包括平台系统的搭建、交易信息的注册、买卖双方的匹配以及双边合同的签订等核心流程。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已成功整合了多家有意进行范围三环境价值交易的企业,并确保了从信息登记到合同签署的整个流程的透明性与合规性。

基于第一阶段的成果,项目将进入第二阶段,计划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以进一步提升市场对“范围三”环境价值的认知并扩大交易规模。瑞穗银行与瑞穗研究等金融机构将提供专业支持,推动交易活跃度。各方正积极探讨该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的社会化应用奠定基础。

2.瑞银宣布退出“净零银行联盟”(2025-08-07)

2025年8月7日,瑞银集团(UBS)宣布已正式退出“净零银行联盟”(Net-Zero Banking Alliance,NZBA)。瑞银表示,这一决定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及气候相关会员资格的年度评估结果。作为该联盟2021年的创始成员之一,瑞银认可NZBA在推动银行业建立初期脱碳目标框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行业相关工作已取得进展,且瑞银内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集团决定效仿部分全球同业,选择退出该联盟。

瑞银强调,其致力于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领导者的雄心“并未改变”。集团将继续推进以“保护、增长与吸引”三大战略支柱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与影响力战略。同时,瑞银重申,支持客户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其核心任务,将继续帮助客户评估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并将可持续性与气候风险持续纳入自身的风险管理及压力测试框架中。

3.渣打银行与巴西阿克雷州签署协议,合作出售碳信用额度以支持森林保护(2025-08-07)

2025年8月7日,渣打银行宣布与巴西阿克里州政府达成一项碳信用额交易协议。根据该协议,渣打银行将在未来五年内独家出售高完整性森林保护碳信用额,预计到2026年将有500万个碳信用额进入市场。

这些碳信用额将以“辖区森林碳信用额”的形式发放,其特点是覆盖整个行政区域并由政府监督。所有信用额都将依据“REDD+交易体系”(ART)下的《REDD+环境卓越标准》(TREES)进行注册,以确保其高完整性,并正在接受独立的第三方评估,以增强市场信心。该标准已获得“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的认可。

此计划旨在释放资本,为地处亚马逊雨林腹地的阿克里州及其社区带来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阿克里州政府承诺,出售所得净收益的72%将直接分配给当地及原住民社区,用于支持可持续低排放畜牧业、次生林再造、推广非毁林农牧模式以及发展社区可持续旅游业等项目。其余28%的资金将用于项目管理与治理,包括森林管理、TREES标准的监测与核查,以及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应急响应。

此次合作是大型国际银行首次与次国家级政府实体合作以支持大规模森林保护的案例之一。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希望为全球范围内通过碳市场解决森林砍伐问题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模式。

4.Verra与标普全球联合推出新一代碳登记平台(2025-08-21)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信用标准机构Verra与标普全球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于2025年8月21日宣布合作,共同开发下一代碳登记平台。该平台将整合Verra的项目数据库与标普全球的环境登记软件,并接入“元登记系统”(Meta Registry),以实现碳信用的无缝追溯、集中化管理和自动化交易,有效防范重复计算问题。

平台计划六个月内启动,2026年完成全面整合,并将支持《巴黎协定》第六条和国际航空碳抵消机制(CORSIA)等合规要求。Verra还将为项目开发商提供培训,助力非洲等地区的利益相关方更好地参与全球碳市场。

5.德国法院裁定Apple Watch碳中和广告涉嫌误导(2025-08-26)

2025年8月26日,德国法院裁定苹果公司必须停止在德国将其Apple Watch宣传为“碳中和”产品。法院认为该宣传具有误导性,违反了德国的竞争法。裁决的核心问题在于苹果用于抵消碳排放的林业项目存在不确定性。目前苹果公司通过一个位于巴拉圭的桉树林项目来抵消Apple Watch的碳排放,但该项目中75%的土地租约将于2029年到期,且无法保证续约。法院指出,受《巴黎协定》影响,消费者通常期望“碳中和”的承诺至少能持续到2050年。由于苹果的短期抵消项目无法提供这种长期保障,因此其“碳中和”宣传被认定为具有误导性。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