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一件大鹅顶别人仨月工资,有人把塑料袋塞进鞋里当内衬,防雪也防风。
冬天一到,羽绒服和塑料袋的差距就摆在了脸上。
不是段子,是现实。
有人一件大鹅顶别人仨月工资,有人把塑料袋塞进鞋里当内衬,防雪也防风。
静电噼里啪啦,炸得头发竖起来,网友笑称“穷得自带特效”。
笑完才反应过来,这特效谁想要啊。
富的买一件能穿十年,穷的买十件也抵不过一件。
层层叠穿像洋葱,脱一件冷,穿一件热,公交地铁里闷出一身汗,冷风一吹直接感冒。
羽绒服轻便又暖,可标签上的四位数直接劝退。
于是塑料布、旧毛衣、胶带齐上阵,保暖全靠想象力。
鄂尔多斯那边更直白,零下二十度,风像刀子。
有人住暖气房穿短袖,有人烧煤球还得省着来。
同一片天,两种活法。
网友晒图,一张是落地窗雪景配咖啡,一张是窗缝贴胶布配热水壶。
不用配字,差距已经说明一切。
最扎心的是,大家早习惯了这种对比。
自嘲“摇粒绒战士”,把穷说成梗,笑着笑着就滑过去了。
可静电不会骗人,噼啪一声,就把人从段子里炸回现实:原来连静电都挑衣服材质。
冬天像一把放大镜,把平时藏起来的裂缝照得清清楚楚。
羽绒服和塑料袋的差距,不只是钱,还有底气。
有人出门先看天气,有人出门先看钱包。
冷风吹过来,先打哆嗦的还是钱包瘪的那边。
年年如此,年年再说。
明年会不会好一点?
不知道。
只知道今晚降温,先把塑料袋找好,别漏风。
来源:窗前静读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