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很多中国企业都有一个困扰:在出海,特别是去欧美发达市场的过程中,人家不看你好不好,便宜不便宜,而是看一些其它的东西。
你或许知道,中国企业擅长把商品做得又好又便宜。
然而,很多中国企业都有一个困扰:在出海,特别是去欧美发达市场的过程中,人家不看你好不好,便宜不便宜,而是看一些其它的东西。
比如,最常见的有这么几个:
环保达不达标?碳排放了多少?有没有污染水源?
员工福利如何?工作时长有没有超标?有没有同工同酬?
上下游供应链有没有不正当竞争?比如行贿受贿,或者拿了过多的政府补贴?
这些标准,经常让中国企业极为头疼。
有人认为,这是发达国家标准严,点赞。也有人认为,什么乱七八糟的,这就是在故意刁难中国企业。
然而,无论你认不认同,在中国企业的出海过程中,这都是一个回避不开的大难题。
今天是在新加坡参访游学的第四天,我们参访了一家国际级的粮油集团,他们在这类问题上有着丰富的洞察和经验。我听了一位ESG专家,关于出海合规方面的分享,非常受启发。
今天,我就把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分享给你,咱们一起继续,游学新加坡。
非财务指标
ESG,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有点吓人。但其实,和它类似的概念还有很多,还有的叫“影响力投资”,有的叫“可持续发展”。
但总之,你可以拎出一条主线,这些指标的共同特点是:非财务指标。
什么叫“财务指标”?营业额、利润、毛利率、现金流...这些指标,直接和赚钱直接相关,所以都是财务指标。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开始觉得,不够。
不能只用“赚不赚钱”来评价公司的好坏,咱们一定得引入其它的指标。
那这些指标是什么呢?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我给你介绍一种,从三个维度去给公司打分。
1、环境(Environmental)
比如,你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消耗了多少水资源、产生了多少塑料废品。
2、社会(Social)
比如,你有没有雇佣童工、员工的工作环境如何、雇员的性别比例、种族比例是否平等。
3、公司治理(Governance)。
比如,有没有财务造假、有没有不公平手段竞争、风险管理是否公开透明,等等。
没错,这套体系,就叫ESG。
你可以不去详细理解具体每一项是什么,只需要记住:这些概念,都是希望用一套财务之外的指标,来给公司打分,判断公司的好坏。
听起来,这很棒啊。让企业在赚钱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责任,有什么不好?
然而并不是,这套逻辑,在商业界一直“毁誉参半”。
爱它的人,盛赞它是道德的保护神,避免人类堕入商业的深渊。
而讨厌它的人,痛批它降低商业的效率,还给它安上了另一个你一定耳熟能详的名字:政治正确。
为什么会这样?看似美好的愿望,为什么会遭遇这么多反对?
这样,我先给你说两个故事,你或许就能理解了。正好,这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企业,一个是中国企业。
第一个故事,关于马斯克的SpaceX。
马斯克:发火箭之余,还得救海龟
马斯克如今的争议非常大,有多少人支持他,就有多少人讨厌他。
你也一定知道,除了大名鼎鼎的特斯拉,他旗下还有另一家著名公司:SpaceX,时不时打个火箭,致力于把人类送上火星。
既然要发射卫星,总要有发射基地。
我们来看这张地图,红标的位置,就是SpaceX的博卡奇卡发射基地。马斯克星舰计划的卫星,基本都从这里发射升空。
你看这个基地,正好位于海边,旁边就是著名的墨西哥湾。哦对了,这个地方刚刚被特朗普宣布改名“美国湾”,但出于习惯,咱们还是叫它墨西哥湾好了。
2024年1月,墨西哥湾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大寒潮,很多附近的马斯克支持者和星舰爱好者非常担忧火箭发射进度,于是他们开着车,排着队去做一件事:
拯救海龟。
听到这儿,你可能一头雾水,这都哪跟哪?往天上打卫星,和保护海龟有什么关系?这到底是星舰爱好者,还是海龟爱好者?
因为,墨西哥湾这个地方,是海龟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全世界一共现存7种海龟,其中5种分布在墨西哥湾。
而低温寒潮,对海龟的生存是一大威胁。没有合适的温度,海龟蛋无法孵化,甚至成年海龟都可能被冻死。
2024年初的墨西哥湾寒潮,很多海洋生物受灾
可是,这还是没能解释,和卫星发射究竟有什么关系?
原来啊,美国有一个机构,叫美国国家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简称FWS。FWS曾多次以火箭发射会影响海龟生存为理由,用各种方式延误SpaceX的火箭发射进度。
而寒潮一来,可以预见会冻死很多海龟。那到时候究竟是因为寒潮死亡,还是因为卫星发射而死亡,那可就说不清了。
马斯克的支持者们认为,FWS一定会夸张地统计海龟的死亡情况,然后全部算到SpaceX头上。于是,他们只能争先恐后地去拯救海龟。
这就造成了前面所说的搞笑一幕,SpaceX不仅得忙着发射火箭上天,还得忙着保护海龟。
除了发火箭,SpaceX还一直致力于救海龟
事实上,FWS和马斯克早就不对付了,除了海龟,他们还有一大堆的限制规定。
比如,FWS规定星舰的水冷系统每年最多只允许使用30次。原因是他们认为,每次冷却用的1000吨淡水,排入大海后会稀释周边海水的盐度,进而危害海洋动物的身体健康。
每年30次,平均每12天一次,看上去似乎不少,但这是把测试用的静态点火也包含在其中的。对于SpaceX这种赶工程、重效率的公司来说,就完全不够用了。
但如今,马斯克已经贵为“美国常务副总统”,带着他的“政府效率部”,不断向这些机构开刀。所以业界普遍预测,特朗普的这4年任期,这些机构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第二个故事,关于中国的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巨额投资并不顺利
宁德时代,我们也都不陌生。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绝对霸主,江湖人称“宁王”。
而这一代中国企业的野心,绝不仅是在国内称王。他们一定希望将商业版图扩展至全世界。
于是,2022年8月,宁德时代怀揣雄心,宣布在匈牙利投资73.4亿欧元,建设其在欧洲最大的电池工厂。
如果按照今天的汇率计算,这笔投资接近600亿人民币,是当时匈牙利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
这个项目,年产能预计可达100GWh,将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更是宁德时代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起初,匈牙利政府热情相迎,迅速批准了相关许可,还承诺给予8亿欧元的税收优惠和基础设施支持。
无论是宁德时代,还是匈牙利商界,都对这项投资寄予厚望。
然而,开始的一帆风顺,却完全无法掩盖后续的颠沛流离。
匈牙利政府虽然批准了,但当地的居民和一些环保组织却并不愿意。他们担心消耗水资源、担心过度用地、担心碳排放超标。
尽管宁德时代多次让步,不仅把规划用地缩减了13%。还承诺将采取更严格的环保措施,并充分公开,然而这依旧无法摆平当地的阻碍。
直到2023年11月,事态急转直下,匈牙利最高法院突然推翻了此前的许可,要求重新审理,这让项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到2024年末,宁德时代披露,73.4亿欧元的预计投资额,只投入了7亿欧元。而原本预计的64个月工期,已经过了一年半时间。
这意味着在工期已过1/4的情况下,投资额不足10%。匈牙利项目的前景,目前来看不容乐观。
但与此同时,很多媒体和业内人士都在质疑,当地居民听说“中国企业”,就会带有刻板印象地认为它不环保、品质差。而中国企业受到的环保审查,要远远高于欧美同类型企业,这究竟是“客观公正”,还是“双重标准”?
实际上,绝不仅是宁德时代,从华为到比亚迪,基本你叫得出名字的中国出海企业,都遭遇过这样的问题。
没错,愿望总是很美好,但现实总是很骨感。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已经能够很清楚地看到ESG和类似体系,存在的两大问题:
首先,它太难被量化。其次,它太容易被武器化。
咱们一个个来看。
问题一:太难被量化
用财务指标来评价公司好坏,是非常客观且容易的。营业额、利润率、现金流,就那么几个数字,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但是,如果你用那些环保之类的指标呢?那就不一定了。
ESG究竟该如何评分,有点像大学排名,很多机构都有自己的标准,并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准则。
就比如标普道琼斯指数的ESG评级,它有27项标准,120个问题评分,1000 个数据点。看起来特别复杂、全面、且权威。
然而,如果多看几家,就会发现任何一个大的测评公司,它的ESG评分标准单独拿出来,都特别权威且合理。但只要把他们横向一比较,就能看出问题了。
不同机构之间的ESG评分,还经常打架,你说这项很重要,我说那玩意根本没那么重要。
还拿特斯拉为例,在摩根士丹利的ESG评级中,特斯拉是 “ 平均水平 ”,中不溜的普通学生。
但在标普的ESG指数里,特斯拉就是垫底的,2022年甚至直接被踢出了标普ESG指数,导致股价大跌。
马斯克和这些社会组织,真的是一生之敌,当时他曾发推特,痛骂ESG就是个大骗局,已经“被虚假的社会正义战士武器化”。
你说要救海龟,那凭什么只有海龟值得保护,并且值得保护的程度就要超过二氧化碳排放?这里面的道理在哪里?
没错,这就是ESG体系的第一大问题:太难量化导致的不公平。
马斯克很多时候,说话虽然难听,但话糙理不糙。比如这里,他就一怒之下说出了ESG的第二大问题,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个问题尤其明显:
太容易被武器化,被当成政治工具。
问题二:太容易被武器化
难以量化,就意味着一件事:寻租空间大。
或者,咱们说的再直白一点:说你好你就是好,说你不好你就是不好。
无论你的评分标准再严谨,这些分数,最终都是由机构来打。
而只要是机构,就一定有自己的利益。这些人和团体,可以轻易操控ESG的评分标准和结果。
这一套逻辑有点敏感,但咱们中国人并不难理解。从华为被制裁,到新疆棉事件,咱们已经见了太多次了。
你说要保护环境、要保护数据隐私、保护公平竞争。好好好,这些大道理我都认。
但你到底是真的在保护环境,还是打着保护环境的幌子,把它当成武器打击竞争对手,保护背后的既得利益者?
如果你说,机构能在这个过程中完全保持中立,我是不太信的。
毁誉参半的ESG
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ESG的“毁誉参半”。总得来说,如何看待ESG,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思路。甚至不如说,是两种价值观。
其中一派,像是星巴克前CEO舒尔茨就认为,企业应该在盈利的同时也关注员工福利、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
但还有另一派,像是自由主义大宗师弗里德曼说: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赚钱,社会责任是政府和社区的事。
这背后的价值观之争是:企业的职责究竟是盈利,还是创造社会价值?或者说,这个“社会价值”里,是不是只包含着钱?
两边都有世界级的企业,都有学术大师。所以我说,与其说是个观点之争,不如说是个价值观之争。
而一谈到价值观问题,那就没有什么对错,甚至聊多了容易割席断交。
因此,我们今天不讨论太多“应然”问题,而讨论一些“实然”问题。
ESG运动,如今的全球发展趋势究竟如何?我们该如何看待?
我访谈的很多专家都告诉我,有些“政治正确”风潮,这几年确实走得太过了一些。因此虽然依旧声势不小,但整体处于“下滑周期”。
反ESG运动
你或许有所耳闻,这些年在欧美,一些政治正确运动,已经激起了一些保守派的反感。
比如,美人鱼要用黑人出演,还有前两年火遍网络的瑞典环保女孩。
甚至,这种运动会伸向一些人类文化瑰宝。比如2022年,英国环保组织的两位年轻人闯入伦敦国家美术馆,向梵高的世界名画《向日葵》泼洒罐头汤,并展示胸前的“Just Stop Oil(停止开采石油)”文字,以此引起大家的关注。
在商业界,还有一个很现实的例子;DEI。
什么是DEI?同样是三个单词的缩写:多元化(Diversity)、公平(Equity)和包容(Inclusion)。
这套逻辑,我原先在微软的时候特别熟悉。对于微软这种全球性跨国公司来说,每次招人时,都要考虑这个人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性别,极端一点可能还得考虑什么性取向。
考虑这些做什么?就是要满足DEI的要求,不能被发现微软存在怎么怎么样的不平等,被人揪出小辫子。
然而就在这段时间,特朗普大笔一挥,把整个DEI政策从多个政府部门里完全移除。
而且,光是动政府部门还不满足,他还要求苹果这样的大型公司:别管什么DEI了,那玩意就是个骗局。
而更神奇的事情是,川建国同志这一呼吁,很多大公司还真的就把DEI部门给撤了。这说明对DEI的不满,真的是已经有了不小的基础。
还是那句话,咱们不评判价值观。
但一个客观事实是,这种过分的“政治正确”,已经激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以至于兴起了一波“反政治正确运动”。
具体到ESG领域,我给你看一项数据。ESG的普及程度如何,有一项判断标准:PRI签署方数量。
PRI,全称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
细节太多,不展开啰嗦。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签署了PRI,就代表赞同ESG的理念。
而我看到的数据是,受到“反政治正确运动”的影响,以及政策端、市场端的多重压力,这几个季度,PRI签署方数量一直呈波动下降。2024年2季度降到了5315家,比2023年初已经减少了76家。
同时,即便是一些不过激的行为,也越来越形式主义。从真的做了很多事,转变为“证明自己做了很多事”。
比如,我非常尊敬的吴军老师,这两天就在他的得到专栏里这样说:
要求企业兼顾环境、社会、治理,还要同时保持获利,几乎不可能。而且,大多数鼓吹ESG的企业,都只把ESG当成文案写作大赛。
很多媒体都认为,川普再次当选上台,就是这种的集中体现。
中国企业的出海
以上,我为你梳理了特别多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有关ESG方面背景知识。
但无论美国人怎么想,回归本质,咱们最关注的,始终是中国企业,对中国企业的出海有什么影响?
如果你问我的观点,我会说:初衷一定是好的,劳工的权益需要保障、用户隐私需要监管、地球环境的,更是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
这些美好的愿望,绝不可能是错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常是由美好的愿望推动的。
然而,很多事情,例如经济的规律、物理的定律,并不受理想左右。
比如,当一件事缺乏标准时,到底符合还是不符合,模糊空间非常大,双标经常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评判机构自己有着自己的利益,在现实的金钱利益,甚至在国际政治压力面前,他们很难保持客观中立。
世界是复杂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好的愿望不一定有好的结果,结果并不一定就在原因附近。
比如,吴军老师在专栏里说,非洲,只要花上12美分给当地人打疫苗,就能防治这种因蚊虫叮咬而导致的传染病。但过去的50年里,全世界援助非洲的经费高达2.3万亿美元,居然还没有做到一人打上一针疫苗。
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就指示马斯克关闭掉国际开发署。吴军老师说,很多人出来反对,意思是没了这个开发署,一些穷国的百姓可怎么活啊。但在他看来,没了这个开发署,可能那些人活得更好。
在现实问题面前,美好的愿望经常事与愿违。就像哈耶克所说,通往地狱的路经常是由善意铺就的。
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 我们在出海的的过程中,又必须面对这些明枪暗箭。这是我们出海过程中,无论如何绕不开的一环。
那,该怎么办呢?
可以不认同,但必须理解。
我觉得,首先,我们必须透彻地理解。
理解什么?理解世界是多元的,在很多地方,在“又好又便宜”之外,就是还有着其它的评判维度。比如,ESG。
此外,有的事情确实是双标,确实是武器化。但也确实有一些事情,是文化差异,是真正的“不同”。
比如,一些商业道德。如果你还有印象,2021年时,亚马逊曾封掉了好几万个中国账号,原因是存在大规模“刷好评”行为。
什么叫刷好评?就是快递盒里放一张小卡片,给个好评点个赞,就返亲2美元。
这套做法,中国人太熟悉了,哪个快递盒里没有这么一张小卡片呢?但在很多美国人看来,这就是不正当竞争。
这种文化差异,你可以不认同,甚至可以不屑一顾。但只要你是希望去那里做生意,你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想法。否则,你就会被拦在门外。
我经常说,理解,不一定代表认同。不认同,也不妨碍理解。你可以批判,但我们的批判并不会改变他们的动作。
对于很多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来说,ESG不是企业形象的“锦上添花”,而是能否进入市场的“必不可少”。
你可以说他背后有非常复杂的政治因素,可以说它是为了保护当地产业,可以说它是在武器化。
但不管什么原因,至少在目前的思潮下,只要你想出海,ESG暂时是无法绕开的一环。进入欧美发达市场,它经常是一块敲门砖,或者说一张门票。
听完今天的分享,不知道你有什么感悟?
我有一个最大的感想:
商业没有什么绝对的好坏,大多数时候,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起美妙的舞蹈。
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要在国际政治的泥潭中起舞,难度更是难以想象。
所以,每次出海访问,我都要向这些辛苦拼搏的中国企业家们致敬。
你可能想问,有没有什么生意,可以相对少的卷进国际政治的漩涡,获得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呢?
还真有,比如,潮玩行业。
明天,我将向你分享,新加坡的潮玩行业,如何蓬勃发展。
别忘了来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刘润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