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纽约近郊,雪片像刨冰机喷出来,小屁孩就剩一条短裤,在雪里踮脚跑,跟个小企鹅似的转了三圈,视频发完隔天我上热搜榜第一。弹幕全是“这爹疯了吧”。可真要说是亲爹,我自己都摇头:亲爸能舍得?真舍得的话,这故事后面得更狠。
零度的水上作业,网友们一句“虐童”吵翻,转眼才知这是个早产儿保命大活。
纽约近郊,雪片像刨冰机喷出来,小屁孩就剩一条短裤,在雪里踮脚跑,跟个小企鹅似的转了三圈,视频发完隔天我上热搜榜第一。弹幕全是“这爹疯了吧”。可真要说是亲爹,我自己都摇头:亲爸能舍得?真舍得的话,这故事后面得更狠。
医生把早产单子拍桌上:28周,850克,脑瘫风险高,肺还没发育成熟。何烈胜盯报告看得人都晃了,他知道从小超市倒闭那一刻起,自己对风险的承受力就练成钢丝。可46岁才得子,这份风险他只有一条命接招。病房前两个月,娃在保温箱上管子像科幻片,何烈胜把走廊当跑步机,心里就四个字:不能认输。
出院那天,他把儿子起名“多多”,图个吉利,可心里清楚得多多才会有保障。回家头一天,家里人轮流抱,怕吹风。他爸却开了个25度微凉的浴缸,把一岁多的多多按水里,孩子哭得跟开水一样,奶奶在后面举着毛巾差点打人。拉肚子、发烧、外婆骂街,全来了。他问家里:你们是想养一个病人,还是想让娃站起来?没人敢答。何烈胜自己也红着眼说,只要能让儿子少一点“万一”,这点哭值了。
半年下来,多多不再一见水就缩脖子,反而自己会撅小屁股往前划。何烈胜心里踏实,干业务出身的赌徒嗅觉告诉他:第一步赌对了。
两三岁开始上强度,路数看上去像极了军训:游泳两小时,再加爬绳、快走、滑轮越野。紫金山顶部风大,多多才2岁半,一边擦鼻涕一边往上挪,中途坐下说“爸爸抱”,他说抱不上去一辈子就只能在平地。儿子憋哭继续爬,到了山顶才哇地放声大哭。何烈胜掏糖哄,回头也偷偷抹眼角,仍然不松口:登山不看脸色,看的是终点。
识字部分更像开挂,别人看动画片,他看识字卡,每天扒在车上认路牌,能喊出“湖南出口”时,人家话都不会说两句。奶奶又心疼:会不会太早?怕不怕用坏脑子?何烈胜就把骨头汤递过去,只回一句:“脑子是越用越活。”也没多解释。
2012年纽约冬令营,学校带孩子们郊外体验,气温零下十三。老师在教室内喝茶,何烈胜把孩子带到雪地里,视频一剪只有三十秒:多多光脚跑了三圈。回到南京,手机直接炸了,网友排队留言虐童举报,妇联和派出所同天到访。何烈胜拿出医院检查报告:心跳95,血氧98,比教室里那群穿羽绒服的娃都稳。接待民警自己也哈哈:“那就辛苦您了,按规范来。”质疑声没散,骂名直接钉在“鹰爸”头上。他笑:鹰要飞,谁也拦不住。
回国后,抢跑秒表继续按。四岁驾驶帆船,对抗十岁老手,风一遍浪一遍,小孩撒帆唯唯诺诺,教练在旁边拽着安全绳。发令枪响,五个孩子一起掉头,多多直线跑胜出,全场哗然,国际帆联老头拍手:“这孩子是未来的航海中国队。”
五岁吉尼斯那天更离谱,轻型飞机是可以特许未成年人坐的,但起飞前要自己拉操纵,飞机离地1米拍合照,媒体标题直接打“5岁开飞机”,他团队后来也出来低调辟谣:旁边有教练伴飞,仅算参与记录,勿模仿。可照片发酵足够,五位数转发照收,质疑也一并放大:坑娃,拔苗,毁童年三连击。
六岁走罗布泊,手机信号直接断,风沙打脸跟刀片似的,中间一天水源不够,父子俩啃压缩饼干,多喝一口都要算毫升。第五天碰见探险队,对方以为看幻影:小孩睫毛上都挂沙粒,还在傻乐。借装备拍照留念后,又各自走散。回南京交稿,“穿越死亡之海六次”正式写上简历。有家长私信问他:你不怕万一吗?他回:怕,但更怕躺平。
七岁自主写了五万字草稿,名字就叫《我是裸跑弟》。编辑看稿子直挠头:语句没毛病,就是味儿太冲,全是“风像小刀,爸爸像大鹰”。那边奶奶抱着孩子亲,眼睛通红:“咱不写了行不行。”多多摇摇头:“写完能换糖。”童声暴击,打印机啪啪响,出版合同拿走了十万预付款。
八岁到十一岁,一边自学高中课程,一边挂着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的旁听证,座位和六年级哥哥们同排。自考那天,20多科全是父母陪考,一米二的小个子坐在成人堆里像极了误入会议室的小学生。考完出来问:“爸爸,我能打王者荣耀了吗?”何烈胜掏出计时器:十分钟限时。网友又群嘲:这时间管理跟烧饼夹生菜一样狠。
十二岁专科毕业证热乎,自媒体标题再屠榜:“12岁上南大”。实际是南大自考专科,但光听到“南大”就足够出圈。评论彻底两极:一边是膜拜天才,另一边直接甩“鸡娃营销鸡进ICU”。知乎打出3.7万高赞说:这套路像量身定做的流量机。
十三岁拿武康大学MBA在线证。西班牙学校一看中国家长掏钱,视频授课开绿灯,学分只需要修够12门。网友截屏课程界面:带中文字幕的营销课,同学全是大佬脸,留言区笑疯。何烈胜没回避:网课也是课,拿了学位证,官方可查。
接下来的一年直接乖张:博士录取通知书来自菲律宾圣保罗大学,跨专业转行人力资源,套路如出一辙——线上授课打包认证。2023年开分享会,剑桥大学博士后通知书亮灯,PPT蹦出LOGO那刻,现场爸爸们的微信响成一片:内幕拉群,直播带路,再开付费咨询。
评论区两个阵营:
第一方:你那博士不是正经全日制,没有核心期刊何来博士后?
第二方:人家摆好桌子请嘉宾喝酒,没偷没抢,嫉妒酸啥?
何烈胜戴着麦回怼:评论区各位大神,孩子如果十五岁前进不了世界前五名校,我认栽。话音落地,像给键盘侠打续命针,连追着骂的动力再加三成。
纵看全程,争议从来不缺:早产儿康复、心智加速、学术跳级、人设垄断、流量发酵、商业闭环,每一步都像踩钢丝。外行看见奇迹,内行看见风险,当事人则看见与时间赛跑的筹码。没人能断言十五年后,多多会不会在实验室撕证书,或者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秀一把,唯一确定的是,那把雪地里拔出来的脚印,到今天还在热搜里打滚。
十五年前医生那句病理预判,最怕的事没发生;但新的病理,叫“成功焦虑”正在慢慢发芽。谁能治好,没人打包票,只能交给时间去拍板。
来源:刑天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