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aterials:突破质子陷阱难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12:41 2

摘要:在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等电化学器件中,电解质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质子导体因其高离子电导率和潜在稳定性被广泛关注,但现有氧化物往往存在“质子陷阱”问题:高掺杂能提高质子浓度,却降低扩散速率,从而限制整体电导率。如何同时实现高质子浓度与高迁移率,是这一领域长期悬而未解

在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等电化学器件中,电解质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质子导体因其高离子电导率和潜在稳定性被广泛关注,但现有氧化物往往存在“质子陷阱”问题:高掺杂能提高质子浓度,却降低扩散速率,从而限制整体电导率。如何同时实现高质子浓度与高迁移率,是这一领域长期悬而未解的难题。

成果简介

本研究报道了一类 高Sc掺杂的立方钙钛矿氧化物(如BaSn₀.₃Sc₀.₇O₃−δ、BaTi₀.₂Sc₀.₈O₃−δ) ,在300 °C下实现了超过0.01 S cm⁻¹的质子电导率,突破了燃料电池电解质的应用门槛。机器学习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ScO₆八面体网络为质子提供快速扩散通道,从而缓解质子陷阱效应。材料同时表现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可在高CO₂环境下长期保持结构不变。

研究亮点

高性能质子导体 :在300 °C下电导率超过0.01 S cm⁻¹,满足燃料电池应用需求。

机制揭示 :ScO₆网络为质子提供连续扩散通道,即使存在质子-掺杂体结合,也能保持高扩散速率。

机器学习助力 :利用神经网络势分子动力学模拟,清晰追踪质子在晶格中的迁移路径。

超强稳定性 :在高浓度CO₂环境下,材料稳定运行超过398小时,模拟寿命超过百年。

配图精析

图1 :展示不同Sc掺杂的BaSnO₃、BaTiO₃等体系的质子浓度、扩散率和电导率,证明高掺杂突破了传统“浓度–扩散率折衷”。

图2 :通过同位素替换实验证明质子是主要载流子;电化学测试确认BaSn₀.₃Sc₀.₇O₃−δ为纯质子导体。

图3 :机器学习模拟结果揭示质子在ScO₆网络中的迁移轨迹,显示快速且连续的扩散路径。

图4 :透射电镜与能谱分析表征了材料的原子结构;CO₂耐受性测试显示材料长期稳定。

图5 :比较Sc与Y掺杂的迁移能垒差异,提出“晶格柔性”(lattice softness)作为新设计指标,指导未来材料开发。

AI视界点评

GPT 5.0:该研究打破了质子导体中长期存在的“陷阱效应”限制,提出了 通过ScO₆网络实现快速扩散 的新设计理念。未来,这一策略有望推广至更多钙钛矿体系,为 中低温燃料电池、电解槽及其他固态电化学器件 的发展提供全新材料平台。

文献信息

期刊:Nature Materials

DOI:10.1038/s41563-025-02311-w

来源:寂寞的咖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