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了17组融媒直播、特别节目及系列短视频、专题纪录片,以多元化内容类型和全媒体传播渠道解码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文|「视听潮」林沛
上海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了17组融媒直播、特别节目及系列短视频、专题纪录片,以多元化内容类型和全媒体传播渠道解码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方世忠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如何让镌刻在民族基因中的抗战记忆焕发时代生命力?如何让历史叙事穿透时空、直抵人心,成为主流媒体肩负的重要使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城市,上海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与使命担当。
作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先行者,上海广播电视台在重大主题宣传中不断探索主流价值的创新表达。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方世忠指出,围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上海广播电视台紧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核心主题,以“三个聚焦”锚定方向——聚焦历史纵深,让冰冷的史料长出人性温度;聚焦时代价值,让抗战精神与当下奋斗同频共振;聚焦国际视野,让东方主战场的故事走向世界。
遵循“回望历史、立足当下、启迪未来”逻辑主线,突出“融媒直播、国际视角、上海故事、人间真情、技术赋能”五大特点,上海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了17组融媒直播、特别节目及系列短视频、专题纪录片,以多元化内容类型和全媒体传播渠道解码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上海广播电视台通过全媒体矩阵打造“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历史课堂,力图让年轻一代触摸历史的厚重,也向全球传递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在回望历史中凝聚奋进力量,在融媒传播中筑牢价值共识
「视听潮」: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全媒体宣传布局中,你们的策划思路和主题框架是怎样构建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方世忠: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社会各界和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上海广播电视台深入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切实担负主流媒体职责,紧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核心主题,全力以赴做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大主题宣传,努力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转化为直抵人心的精神滋养,在回望历史中凝聚奋进力量,在融媒传播中筑牢价值共识。
此次主题宣传,上海广播电视台主要突出“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历史纵深。
立足珍贵影像资料、口述历史抢救、遗址现场探访,打捞战争岁月的鲜活细节,让历史叙事既见宏大脉络,更具人性温度。
二是聚焦时代价值。
深挖抗战精神与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内在共鸣,将爱国情怀熔铸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引擎。
三是聚焦国际视野。
立足上海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重要城市的历史定位,向全球阐释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与和平理念。
为此,我台遵循“回望历史、立足当下、启迪未来”逻辑主线,突出“融媒直播、国际视角、上海故事、人间真情、技术赋能”五大特点,精心打造17组融媒直播、特别节目及系列短视频、专题纪录片,以多元化内容类型和全媒体传播渠道,解码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传播节奏上,我台紧扣9月3日纪念活动关键节点,统筹推进前期预热、纪念日重点报道和后续延伸宣传全过程,形成“提前升温、集中发力、影响长尾”的媒体传播效应。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主题宣传,既让年轻一代深刻体悟抗战胜利的历史重量,铭记苦难辉煌、珍惜和平生活,更向国际社会彰显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作用,传递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以媒体力量践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时代命题。
「视听潮」:你们就不同传播平台分别制定了哪些宣传方案?
方世忠:作为率先开启系统性变革的主流媒体,当前上海广播电视台正全面实施“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人才聚台”战略,深入践行“智能引领、移动优先、台网并重、首发原创”理念,大力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
对于此次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宣传,我台坚持以用户导向为牵引,用互联网思维主导媒体资源配置,结合不同传播渠道实施差异化宣传策略,构建大小屏联动、内外宣贯通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吸引更多受众爱听爱看、共情共鸣。
一方面,电视端以权威精品筑阵,打造主流叙事高地。
东方卫视作为核心平台,以精品内容强化主流声量,持续提升“天下大事 看东方卫视”的品牌影响力。
9月3日当天,推出6小时《山河作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融媒体直播报道》,分阶段解码历史必然与时代意义;《中国考古报道》特别节目以科技考古还原东北抗联史实;4K超高清制作的纪录片《心安何处》登陆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以人文视角诠释历史。
同时,东方有线、百视通IPTV还将开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播专区,积极做好4K频道传输保障工作,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阅兵直播服务。
另一方面,移动端以多元互动破圈,抢占年轻用户市场。
看看新闻、阿基米德等自主移动端平台聚焦互动化、年轻化、国际化表达,在首屏开设专题页,整合融媒直播、纪录片、短视频、互动H5等内容,实现“一站式”历史回顾与沉浸参与。
看看新闻全程参与全国21省《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系列直播,推出《AI“再现”上海抗战人物群像》等创新产品;阿基米德上线《声鉴山河》音频博物馆,以声音档案活化历史记忆;ShanghaiEye国际传播矩阵推出《生命的回响——犹太人在上海(第二季)》《来自东方的报道》等纪录片,向世界讲好中国抗战故事。
移动电视还将在上海地铁站台等终端播出纪念大会内容,早晚高峰滚动播放主题宣传片,渗透城市交通生活场景。
▍打造有锐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抗战题材内容精品
「视听潮」:本次重大主题宣传,你们推出了哪些原创作品?创作过程中有哪些创新点?
方世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东方主战场。伟大抗战精神是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是永远激励我们“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为主流媒体,我们对抗战胜利的最好纪念,就是要打造更多有锐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抗战题材内容精品,讲好抗战故事,更好触及心灵,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为此,上海广播电视台聚焦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创作,突出“融媒直播、国际视角、上海故事、人间真情、技术赋能”五大特点,精心打造“4组融媒直播+4组特别节目+4组短视频+5部纪录片”的内容生态,努力通过多元载体与多维视角,生动诠释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
融媒直播方面,穿越历史见证山河巨变——
9月3日当天,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及看看新闻APP推出《山河作证》6小时融媒大直播,深度挖掘战争实证,用细腻的历史细节串联起胜利记忆。
同日9:00,上海新闻广播、长三角之声、阿基米德APP及话匣子音视频平台也将推出《“不容忘却的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直播》,通过京沪连线接力,传递和平之声。
看看新闻、阿基米德、第一财经APP同步上线《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联动全国21个省(区、市)广播电视台接力直播,在历史与当下的对照中展现山河巨变。
看看新闻APP将推出《十年回眸见证成长》,邀请专家学者分享“9·3”阅兵亲历故事,呈现国防建设十年跨越。
特别节目方面,多维视角深挖历史内核——
《中国考古报道》“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别节目深入东北抗联遗址群等考古一线,运用分子考古等前沿科技追溯烽火记忆。
《声鉴山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策划,以音频为核心载体,集结抗战老兵回忆录、抗战故事有声书、抗战歌曲音像馆。
《下一站》特别节目《传家宝》深情寻访抗战烈士遗属,通过珍贵“传家宝”展现跨越80年的精神传承。
《人民城市英雄力量》特别节目,结合第25个全民国防教育日,生动讲述上海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守护英雄城市的国防担当。
视频矩阵方面,技术赋能创新轻量传播——
《听总书记讲抗战故事》系列短音频、网络图文报道,通过声音微短剧形式,生动再现总书记讲述的抗战故事,凝聚奋进力量。
《AI“再现”上海抗战人物群像》用AI技术“活化”历史影像,精选15位上海抗战代表人物,打造上海抗战人物群像。
《抗战小据场》特别策划,结合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新展,以数据互动的方式呈现上海在14年抗战中的主要历史事件。
《口述胜利记忆@浦江》系列短视频记录抗战老兵亲述烽火岁月,见证城市发展。
纪实创作方面,国际视野彰显人性光辉——
《心安何处》记录日本遗孤的当代生活,深刻诠释超越国界的人间大爱。
《生命的回响——犹太人在上海(第二季)》聚焦欧洲犹太难民避难上海及其家族传承的故事。
《为了和平》以宋庆龄上海寓所文物文献为切入口,讲述其和平外交思想与实践。
英文微纪录片《来自东方的报道》借西方记者镜头展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英勇与壮烈。
全英文纪录片《日本遗孤——战争过去80年后,我们才开始了解的事情》将镜头对准生于二战时期、成长在中国东北的日本残留孤儿,面向全球观众讲解中国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从日本年轻人的视角对侵略战争进行反思自省。
线下活动方面,创新形式传承红色记忆——
9月3日,“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主题光影音乐会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上演,让观众在建筑光影秀和激昂旋律中重温抗战历史。
上海广播《1057大家帮》“小手拉大手——八一关爱老兵”公益活动,学生志愿者探访百岁抗战老兵,以微纪录片等形式传承红色记忆。
上海都市频道《乐活上海》特别策划,追寻《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足迹,探访聂耳在沪印记,以城市漫步展现上海“红色音乐发源地”底蕴。
台属小荧星集团则承办2025年“龙华魂”——“不忘来时路笃行新征程”青少年情景剧大赛,以红色故事为创作内核,融入AI技术创排经典短剧,让青春力量诠释历史记忆。
▍整合内外资源,秉承国际视野,科技赋能传播
「视听潮」: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全媒体宣传战役,你们如何整合资源,实现协同作战?
方世忠:多年来,上海广播电视台始终保持“开放办台”理念,与兄弟媒体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各行各业深度链接、双向赋能。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宣传中,我们积极联动多方力量,构建跨区域、多维度的抗战及阅兵主题宣传合作体系,以高站位传播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在国内媒体合作方面,我们牵头参与构建全国性的传播网络——
7月下旬至8月下旬,在广电总局宣传司的指导下,我台联合北京、江西两地广播电视台,组织全国21个省级广电媒体机构,共同开展《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系列直播,组织记者深入抗战遗址,通过大小屏联动接力,从7月25日至8月18日每周播出3场,每场90—120分钟,展现各地抗战历史,呈现新时代山河巨变。
此外,上海广播、江苏新闻广播联合全国30多家新闻广播,采制80集大型融媒体报道《人民的力量》,以7分钟短音频形式讲述民众抗战事迹,通过多平台联动播出,生动诠释全民抗战的壮阔篇章。
在机构与场馆合作上,我们注重整合优质资源丰富内容维度——
联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深挖宋庆龄故居文物资源,共同制作《为了和平》纪录片。
携手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纪念馆、上海爱乐乐团,开展遗址探访直播与线下活动。
联手龙华烈士陵园,整合烈士史料与教培资源,共同举办“龙华魂”情景剧大赛。
联合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社科院等学术机构,为纪录片提供史料审核支持,确保内容权威准确,让历史叙事更具深度与信度。
「视听潮」:在此次主题宣传中,你们有哪些国际传播方面的发力点?
方世忠: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上海广播电视台紧紧依托上海城市功能,高度重视做优国际传播功能,建强上海文广国际传播中心,深耕海外记者站点网络,深化与全球主要媒体常态化合作,构建贯通内外宣、大小屏、中英文的多渠道、多样态、多维度的对外传播模式,服务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宣传中,我台秉持国际视野与全球格局,以深化内外宣联动为核心,充分激活海外记者站点网络与ShanghaiEye国际传播矩阵的协同效能,面向海外受众阐释清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里的战略地位,立体呈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日”起,东方卫视(含海外版)、看看新闻、ShanghaiEye国际传播矩阵推出全英文纪录片《日本遗孤——战争过去80年后,我们才开始了解的事情》,从日本年轻人的视角对侵略战争进行反思和自省。
英语微纪录片《来自东方的报道》则特邀美国学者费家炯博士(Dr.AndrewField)主持,透过斯诺、史沫特莱等西方记者亲历中国抗日战争的珍贵史料和历史足迹,以国际友人的视角,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史诗。
今年正值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5集英文专题片《联合国80后》与《环球交叉点特辑:我的联合国往事——口述历史》,从“80后”群体与口述历史维度,见证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秩序重要建设性力量的发展过程。
此外,我台还将引进英国BBC1997年制作的纪录片《纳粹警示录》,以国际视角还原二战关键进程,形成跨时空的历史回响。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国际传播举措,以史实为纽带凝聚全球共识,让中国的抗战故事成为跨越国界的和平宣言,在铭记历史中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根基。
「视听潮」:你们如何运用新技术增强主题宣传内容的呈现效果和用户体验?
方世忠:上海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以新科技驱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始终坚定“ALL in AI”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智能化、超清化、移动化发展,加快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广电视听数智技术新底座。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宣传中,我台坚持以新科技赋能,努力构建可听可视、可感可及、交互沉浸的媒体传播新生态。
一是“AI+沉浸交互”,活化历史场域。
依托我台自研AI智能媒体创作工具集Scube(智媒魔方),看看新闻推出《AI“再现”上海抗战人物群像》,精选15位与上海相关的抗日英烈,通过AI图像生成技术“活化”英烈形象,以动态画面生动讲述英雄事迹,使年轻一代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抗战小据场》则结合淞沪抗战纪念馆新展,运用AR/VR交互式数字技术,以图文融合的互动方式让抗战历史“触手可及”。
二是“AI+智能媒资”,赋能声音叙事。
《声鉴山河》运用智能媒资系统深度挖掘海量珍贵历史音频,重点推出抗战沪语小故事、抗战老兵回忆录、抗战主题有声书、有声剧等内容,通过实时抓取技术集结全平台内容,打造聚合式的“抗战声音博物馆”。
《听总书记讲抗战故事》巧妙融合AIGC绘图技术,将总书记深情讲述过的动人故事,转化为声音微短剧与长图海报,让理论宣传更接地气。
三是“AI+4K超高清”,重塑历史质感。
纪录片《心安何处》全程采用4K超高清技术,以电影级拍摄与超采样技术,精准还原历史场景细节,带来真实极致的感官体验。
《来自东方的报道》深度整合AIGC与传统CG技术,实现从AI辅助剧本创作、动态分镜绘制到特定对象后期重塑的全流程优化,确保叙事空间与人物设定高度合理一致,显著提升观看体验。
来源:广电独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