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苏州银行半年报:“小而美”背后的AB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11:42 1

摘要:一同被提出来的还有“全力赶超对标同业”,并将“市场份额、有效户数、营收贡献、资产质量”作为四大关注重点,向“万亿城商行”迈进……

文:向善财经

这是2023年苏州银行新上任的董事长——崔庆军明确树立的经营理念。

一同被提出来的还有“全力赶超对标同业”,并将“市场份额、有效户数、营收贡献、资产质量”作为四大关注重点,向“万亿城商行”迈进……

说实话,在当年苏州银行营收成长性骤然放缓至0.88%的背景下,这一新官上任三把火,着实振奋了不少投资者,也让整个资本市场都期待不已。

但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更加骨感。

2024年,苏州银行的营收同比增速仅恢复至3.01%,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0.16%。

至于最近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苏州银行实现营收65.04亿元,同比增长也仅为1.81%,归属净利润为31.34亿元,同比增速也滑落至了6.15%,成长性的飞轮好像依旧没能高速发展起来。

当然从客观来讲,在当前宏观经济承压、银行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苏州银行有此表现实属正常。

不过现在尴尬的点在于,同期,江苏省内的另外两家上市城商行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却分别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7.78%、8.64%的亮眼表现,这一下子就衬的苏州银行有些黯淡了。

“规模不如人家大,怎么成长性也不如人家好?简直白瞎了苏州最强地级市的好资源”

“难道小而美的故事也走不通了?”

显然,不少投资者对于苏州银行交出的这份半年报也颇为不满。

降本不增效,喜忧参半的资产质量?

其实,如果单看苏州银行的这份半年报,整体表现并不算差,甚至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说天眼查APP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7549.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8.83%,距离“万亿城商行”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其中,各项存款余额4627.52亿元,增幅10.98%;各项贷款3634.97亿元,增幅9.04%。

又比如安全性方面,同期,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7%,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67%,资本充足率为14.57%,各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和资本规划管理目标。

至于同期的净息差、净利差则均为1.33%,虽然不可避免地较上年末的1.45%、1.38%出现了下滑,但是即便受此影响,在总营收增速仅为1.81%的情况下,苏州银行却依然能够实现归属净利润6.15%的同比增长,这本身也就很能说明实力了。

当然,“增利不增收”的背后,是苏州银行“业务及管理费用”的明显下滑。

从去年上半年的21.57亿元,变成了现在19.55亿元,同比下滑9.37%。

其中,主要降本的是员工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2.11亿至12.43亿元。

但有意思的是,去年上半年,苏州银行的员工总数(总行+分行+支行)为5261人,今年同期是5278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

这也就意味着,现在苏州银行的“降本”,一部分可能是通过人均降薪达成的。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州银行还能够保持员工“增效”吗?如果不能,现在以增利不增收为业绩导向的打法,是不是就有点太注重眼前利益了呢?

当然,抛开这一点成长性小瑕疵不谈,回到最关键的资产质量方面,现在苏州银行绝对是能硬气一回的。

今年上半年,其不良贷款率仅为0.83%,不仅跟上年末保持一致,而且也较南京银行们略胜一筹。

同期,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为0.84%。

不过,现在江苏银行的总资产已经接近4.8万亿元,南京银行也有2.9万亿元,苏州银行的资产规模几乎仅是两者零头大小,所以对应的资产风险把控能力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而且说起来,在苏州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0.83%的同时,其贷款核销力度也明显地增长了。

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集团)的核销规模达到了9.49亿,几乎是去年同期4.11亿元的两倍有余,2024年全年的核销规模为14.55亿元。

那么在此背景下,现在苏州银行纸面的不良贷款率,可能还有待考证之处,毕竟,此次对应的不良贷款余额也才为30.12亿元……

另外,虽然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为27.42亿元,较上年末下滑了0.13%,但是对应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却从上年末的20.31%,增长至了24.35%。

同时,增长的还有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从上年末的68.5%攀升至了78.97%。

大家都知道,贷款迁徙率反映的是期初贷款向下迁徙的比例,所以通常情况下,不良率与关注类贷款迁徙率的变化应该是正相关。

换句话说,苏州银行未来还是有一定资产恶化可能的,需要提前堆高风险“缓冲垫”。

但出乎预料的是,同期,苏州银行的拨贷比却从上年末的4.01%,大幅下滑至了3.63%;拨备覆盖率同样也从483.5%骤降至437.91%,整体贷款损失准备金似乎并没有十分充足,风险抵御能力也有点减弱的意思。

说实话,即便不考虑关注类贷款迁徙率的变化,单从上半年贷款总规模的大幅增长来看,苏州银行在应对潜在不良风险方面似乎也不应该如此激进,更不符合其一贯坚持的“意识不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风险防范比风险处置更重要、风险管理同样可以创造价值”的风险管理理念。

所以,哪怕我们暂且不清楚苏州银行的内核逻辑,但是就像有投资者提醒的那样,中小银行比拼的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速度,而是做实做优资产和风控为先。

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希望苏州银行,能够坚持过去的审慎发展路线,稳中求进,而不是急于寻求短时间内的高增长……

基本盘稳健,未来成长性依旧十足

其实回到业务层面来看,现在苏州银行也挺需要修炼内功的。

比如对公业务,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发放公司贷款和垫款规模为2739.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3.44%。

整体表现亮眼,依旧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毕竟在很多投资者看来,苏州银行其实可以更不错。

毕竟,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腹地,江苏省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第二大省,各种产业基础极其雄厚。当中的苏州,又素有中国最强地级市、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之称,拥有着一批优质且庞大的对公实体企业客户,以及无数产业链上的众多小微企业,所以对应的银行信贷需求也会无比旺盛。

某种程度上,苏州银行几乎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不过,有得必有失。由于苏州银行自身的起点太低,由农商行改制而来,且在2010年之后才正式转变为城商行(网络公开资料查询),2019年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所以整体发育时间相对有限。

但机会不等人,在当前宏观经济承压、房地产收缩和银行业减费让利实体的背景下,苏州作为经济重镇,直接成了金融机构们必争之地,既有国有大行、股份行,还有一个大批的江浙优质城商行纷纷在苏州开设分行展业。

这就使得,苏州银行虽然一路增长惊人,但市场话语权却稍显不足,资产定价相对较低。

比如说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平均收益率为3.57%,而江苏银行的平均利率却是4.45%;苏州银行发放的“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为3.52%,宁波银行为3.99%,整体差距相当显著。

那么很明显,在本身竞争力就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如果苏州银行再从资产获取到风控等关键领域,没有超过同业,那么未来的成长性有进一步承压的可能性。

再来说零售业务,这个需要修炼内功的症状更加明显。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的个人贷款和垫款规模较上年末下滑了2.52%,至895.62亿元。

并且该指标在2023年为974亿元,2024年为918.76亿元,算是连续的收缩了。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个人贷款资产质量的“失控”。

今年同期,苏州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本金的不良贷款率是1.80%,不仅远超对应的公司贷款和垫款本金的0.51%,以及整体的0.83%,而且还较上年末的1.66%再一次实现了增长。

其中,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为3.50%,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0.69%,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24%,也均较上年末实现了不同的程度增长。

显然,现在苏州银行的风险把控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不过除此之外,在养老金融、财富管理等领域,苏州银行的表现倒是非常亮眼。

一边正式发布了“苏心康养”养老金融服务品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入新阶段,累计为超210万名老年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管理金融资产超1800亿元;

另一边在不断提升投研能力,深耕行内公司客户的背景下,截至到报告期末,苏州银行管理个人客户金融总资产(AUM)超过了3900亿元,私人银行客户数较年初增长19%。

唯独遗憾的是,这些业务带来的更多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长。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的这部分净收入为7.346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了9.0%,但整体好像还撑不起更多的竞争想象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现在苏州银行的零售贷款业务承压,整体消费市场也偏保守,但向善财经也认为,苏州银行还需要继续逆势加码零售消费业务。

究其根本,银行股属于大盘股,板块股价走势与大盘走势高度相关,银行规模与货币增速、银行业绩与宏观经济之间也是息息相关。

当前宏观面上的两个大趋势就是:一手修复实体经济;另一手刺激消费市场,以拉动内循环增长。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如果说前者代表的是过去的盈利来源,即被动依靠区域经济发展带动金融资产规模的成长扩大,后者则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可以更主动触及到成长想象力。

这对于衔着“金汤匙”出生,但却又被虎视眈眈的苏州银行而言,自然也就是个不错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来源:向善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