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守艺人 |孙春玲: 一裁一剪秀家乡 纸上生花绽芳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5 10:33 1

摘要:手持一把剪刀,于纸转刀飞间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尽显生机的剪纸作品。这位心灵手巧的手艺人是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剪纸非遗传承人、健康社区文体专干孙春玲。如今,在社区的积极推动下,她的剪纸技艺吸引了众多居民热情参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中散发出独特魅力。

手持一把剪刀,于纸转刀飞间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尽显生机的剪纸作品。这位心灵手巧的手艺人是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剪纸非遗传承人、健康社区文体专干孙春玲。如今,在社区的积极推动下,她的剪纸技艺吸引了众多居民热情参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中散发出独特魅力。

孙春玲进行剪纸创作。

根植剪纸情缘 不断精进技艺

孙春玲祖籍山东省,剪纸文化在故乡源远流长。“母亲的剪纸技艺很出名,四邻八乡的村民有办喜事的都会上门来找母亲剪纸。那时候母亲一边剪,我就在一旁学习,从最简单的‘囍’字、凤凰、牡丹花开始。”孙春玲说。

岁月变迁,从事过很多职业的孙春玲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从未中断。平日里,她经常会用剪纸来装饰房间,也为亲朋好友剪制窗花等传递温情和祝福。

在研究剪纸艺术的过程中,孙春玲发现线条运用存在南北差异,从地域看北方剪纸多以粗犷的手法来表现主题,而南方更擅长用细腻的手法表现所刻画的形象。她在观察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构思:将南北方的差异进行融合,创造新的剪法。为此,她不断探索与实践,尝试设计图案、创新剪法。

“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安徽省有一位剪纸非遗传承人,将家乡的标志性建筑、面貌都剪了出来,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生活的地方。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银川市的变化越来越大,新建的凤凰桥等地标建筑层出不穷,于是萌生了用剪纸来记录城市变迁的想法。”孙春玲说。

基于这个想法,孙春玲开始精心酝酿和构思,她专门到银川各个标志性建筑现场去拍照片,从各种角度记录建筑原貌,观察建筑的轮廓和细节,按照相应比例将各个建筑巧妙地安排在一张纸上,开始创作一幅宏大主题的剪纸作品。

经过3个半月的精心创作,一幅1.2米长、1米宽的《同心共筑中国梦之美丽银川》终于完成了。它展现了银川市从古至今的变迁和发展,既有鼓楼、玉皇阁、北塔等古建筑的风采,也有中山公园、体育馆、大剧院等现代建筑的雄伟。这幅作品在银川美术馆展出时,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孙春玲作品《同心共筑中国梦之美丽银川》。

自2016年起,孙春玲来到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健康社区工作,更加系统地传承和弘扬剪纸文化,她经常参加兴庆区文旅局举办的非遗传承活动,通过展会平台结识了许多剪纸、泥塑非遗传承人,并虚心向他们学习,使剪纸技艺不断精进。2023年,孙春玲被推荐参加在宁夏大学举办的剪纸非遗培训班,来自全区的剪纸爱好者齐聚一堂,聆听了包括国家级剪纸非遗传承人伏兆娥在内的剪纸艺术“大师”的课程,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培训令她受益匪浅,希望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递交申请、现场答辩等环节,2024年,孙春玲被兴庆区文旅局评为剪纸非遗传承人,她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作品创作和文化传播工作中。

引领传承之路 非遗绽放光彩

近年来,在社区的支持下,孙春玲筹建了剪纸工作室,定期举办教学活动,并结合派出所禁毒宣传、文旅部门文化艺术展示、大学生假期实践活动等开展内容丰富的剪纸课程。

孙春玲在社区开展非遗传承志愿服务活动。

孙春玲说,刚开始社区只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来开展剪纸活动,频次较少,很快她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剪纸、泥塑特别感兴趣,居民们在社区看到陈列的剪纸作品时总会感到很惊喜,她便鼓励大家:“只要用心,你也能做出同样的作品。”

在她的引导下,社区的居民都参与进来,每当看到大家认真学习的样子,孙春玲心中充满了感动,决定要为有意愿的居民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学习。

健康巷的老年人居多,每次下社区时,孙春玲都会带上工具,现场教老年人如何剪团花,许多老人觉得剪纸可以加强手部和眼部的活动,慢慢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常常盼着孙春玲能来社区指导,于是,孙春玲每两周在健康巷开展一次剪纸公益课,每堂课都有10余名学员参加,其中年龄最大的学员已有80多岁的高龄。

2020年,社区市民驿站建立后,活动场地、环境以及各方面设施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孙春玲利用特长成立“玲珑剪纸、童心泥塑”志愿服务队,队伍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热心居民共15人组成,大家都对剪纸有着独特的爱好,从那时起社区推广剪纸艺术的力量逐渐壮大,许多孙春玲曾经的学员也走上讲台,成为剪纸艺术的传播者。

有了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剪纸公益课程的受众更加广泛。“过去上课的多为一些居家的宝妈,她们学会了就开始带动家人一起学习,后来许多小朋友对此也产生兴趣。”孙春玲认为,这正是将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更好传承下去的有效途径,在社区的支持下,每个寒暑假她都会专门组织针对学生的剪纸公益课程。

每次公益课的通知一经发出,社区居民中的家长都踊跃报名。报名人数从最初的20余人增长到100余人,考虑到一个教室无法容纳所有学员,孙春玲干脆又增加了一个班。课堂上,她耐心地教大家练好剪纸的基本功,比如太阳纹、月牙纹、水波纹等如何能展现最美的形态,还鼓励小学员们去创新创造,剪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从最初的热爱到现在的传承,她用行动诠释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一名志愿者,更要尽一切努力传承和保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孙春玲说。她将不断结合时代发展推陈出新,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推广者。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