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中师大“重要成果”,连获“国家级荣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1 12:00 2

摘要: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古籍保护与古图修复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古籍活化案例《古籍寻刃——基于古籍考据的朴刀复原与活化实践》,荣获“2025古籍数字化与活化利用优秀案例”;《古图新辉》获全国师范联盟视频大赛一等奖。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古籍保护与古图修复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古籍活化案例《古籍寻刃——基于古籍考据的朴刀复原与活化实践》,荣获“2025古籍数字化与活化利用优秀案例”;《古图新辉》获全国师范联盟视频大赛一等奖

在“2025古籍数字化与活化利用经验交流活动”中,学校图书馆提交的《古籍寻刃——基于古籍考据的朴刀复原与活化实践》,从全国90余家古籍存藏单位、100余个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

该案例是学校图书馆为深化馆院合作、充分发挥图书馆场馆育人功能、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一次古籍活化尝试。在此案例中,学校图书馆联合体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美术学院等院系,以“朴刀”为切入点,通过古籍文献研究、实物复原、文化体验等形式,加强与院系师生的联系,推动古籍资源与现代生活的联结,引导学生从古籍的“使用者”转变为“保护者”与“传承者”。

在“典籍新章:妙手护遗存,匠心续文明”视频创作大赛中,学校一等奖作品《古图新辉》由学校图书馆古籍部策划,拍摄过程中得到了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新闻传播学院王逊老师等师生的大力支持,是一次馆院合作创新的有益尝试。

《古图新辉》记录了馆藏《绘呈县属各乡堤防图》的修复、宣传和利用的过程以及年轻修复馆员的成长。通过揭页、展平、修补、染色、贴签等修复方式,原本虫蛀、粘连、破损严重的舆图得以重新回归读者视野。

修复之外,馆员还赴鄂州田野考察,进一步丰富当地河道堤防保护的史料研究。此次舆图修复,不仅拓展了图书馆古籍修护工作的实践领域,更让珍贵文献走出库房,在服务经济、文化建设中彰显时代价值。

深厚的馆藏底蕴是古籍保护与活化工作的根基。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前身文华公书林,馆藏收纳逾百年,现存古籍10万余册。其中明清善本5118册。1912年前古籍近4万余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了图书馆经部、史部20种,丛部2种,《汉隽》《东莱先生古文关键》和《魏书》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目前,学校图书馆古籍藏量居湖北省高校第二,2010年入选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华中师范大学积极搭建数字化平台,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古籍特藏数字平台”是学校古籍、特藏文献资源的在线发布、检索、浏览、学习交流的数字化平台,旨在为师生提供便捷的古籍特藏服务,促进古籍特藏资源的活化利用。平台设有线装古籍、民国文献、校史文献、数字资源4大资源版块,另设网上展厅、桂子访古、活动掠影等栏目,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此外,历史文化学院陈冬冬团队还开发了“古籍版本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包含版本鉴定、古籍装帧2大版块,学生可在虚拟仿真展示平台上观看加装护页、齐栏、穿订纸捻、定书眼、包书角、装书皮、穿线等古籍装帧步骤,并进行虚拟制作练习。

从线上平台到线下体验,学校通过多元形式让古籍走进校园生活。在湖北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图书馆古籍部开展雕版刷印和拓印体验活动,让参加活动的师生亲身体验传统拓印与雕版印刷技艺的过程,领略书法的艺术韵味。

华中师范大学在古籍保护与古籍修复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责任的积极担当,也是深化馆院协同、推进育人模式创新的生动体现。未来,学校将持续深耕古籍保护与活化工作,让珍贵文献在滋养校园文化、服务社会发展中绽放更多光彩。

素材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官微、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官微、湖北省图书馆官微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