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友文刊 || 葫芦峪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5 10:31 3

摘要:西岐眉邑,城西十里,有奇谷峪,山川形胜。形若葫芦,故得其名,葫芦峪者,胜地昭彰。南望秦岭,巍峨磅礴,横亘绵延,峰峦叠嶂。北瞰渭水,汤汤流淌,水声潺潺,碧波荡漾。

题记:

春光明媚三月天,我们文友一行五人,前往葫芦峪古战场踏青寻幽,身临其境,心生感概,写就《葫芦峪赋》以分享!

葫芦峪赋

文/李茂怀

西岐眉邑,城西十里,有奇谷峪,山川形胜。形若葫芦,故得其名,葫芦峪者,胜地昭彰。南望秦岭,巍峨磅礴,横亘绵延,峰峦叠嶂。北瞰渭水,汤汤流淌,水声潺潺,碧波荡漾。

东汉末年,烽火连天,中原逐鹿,三国问鼎。诸葛武侯,匡扶汉室,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公元二三四年,诸葛武侯伐魏,兴兵四十五万,扎营寨五丈原。魏都督司马懿,驻防渭河北岸,双方对峙百日,战事无有进展。诸葛查看地形,发现葫芦峪谷,顿时心生妙计,要绝司马后患。战场形似葫芦,口小腹大深幽,内藏火硝炸药,战时采用火攻。当年双方交战,魏延佯败逃走,诱敌深入谷内,点燃炸药火硝。火烧司马兵败,眼看在劫难逃,忽然雷声大作,天降大雨滂沱;司马父子脱险,诸葛武侯长叹,真是“谋事在人”,却是“成事在天”!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如今故地重游,历史痕迹犹存。谷口半崖,卵石黯黢,展示当年残痕,诉说那场战役。谷边崖畔,窑洞隐现,先民栖居见证,前辈生活印记。绿树摇曳,枝叶摩挲,树木遮天蔽日,追忆沧桑岁月。青草茵茵,流水潺潺,谷底水气氤氲,自然天开美景。晒粮台冢,依然屹立,遗迹清晰可辨,见证兵家印记。出土兵器,锈迹斑驳,铭刻那段历史,触摸过去时光。葫芦峪庙,庄严肃穆,青砖朱柱黛瓦,飞檐翘角屋顶。山门中开,殿堂三进,庙内香烟袅袅,香客络绎不绝。正殿当中,武侯端坐,仿佛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武侯已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功,成为后世楷模。

葫芦峪周边,胜景如繁星罗列。南有斜峪关,为千年战略关隘;因地势险要,凡兵家必争之地;经岁月变迁,至今扼川陕喉咽;其雄浑之气,君不禁感慨万千。西去五丈原,诸葛庙肃穆庄严;前临渭河水,汹涌澎湃奔潼关;后座秦岭山,绵延横亘入云端;六次出祁山,一诗二表三分鼎;鞠躬皆尽瘁,万古千秋五丈原。丞相殚心伐中原,征尘漫卷战云连;秋风瑟瑟星芒黯,遗恨悠悠绕陝川。河北杨家村,中国青铜器之乡;出土古逨盘,稀世珍宝美名传。更有法门寺,太白名山红河谷;姜尚钓鱼台,甘棠遗爱周公庙;引无数游客,流连往返常观瞻。

葫芦峪者,三国战场,历经千年,古风犹存。寻幽索隐,神州揽胜,风景秀美,鬼斧神工。世事沧桑,美名远扬,今日辞赋,盛世华章。

辞赋已成,赋诗赞曰:

翠影岚光望眼远,葫芦峪里意难休。

当年烽火连天地,今日林泉映春秋。

魏将谋成惊困处,蜀相计败叹声留。

山川阅尽兴亡事,只剩清风伴君游。

2025 年 3 月 24 日

作者简介:

作者李茂怀

李茂怀,陈仓区虢镇南堡村人。1951年10月3日出生,在职大学本科文化,高级工程师,政协宝鸡县第七、八、九届委员,政协陈仓区文史委员会文史研究员。被陕西省、部级建筑科学研究院聘为特约专家、研究员。

编者简介:

编者侯省彦2024年9月27日在2024年第三季度《陕西好人》发布仪式上的留影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凤翔师范九一级学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202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中共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工委志》《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凤师校友名人100》文集。

来源:扶眉战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