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核按钮”真能被人类按下?科学家揭秘:就算把所有铀235扔进海沟,也炸不碎地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1 06:59 2

摘要:"如果将地球上所有铀235集中到马里亚纳海沟引爆,会不会把地球炸成两半?"这个假设最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有人搬出"地球45亿年都没被自己炸毁"的论据,有人用"人类核武器总量不过地球铀储量的万分之一"来反驳,但真相究竟如何?

"如果将地球上所有铀235集中到马里亚纳海沟引爆,会不会把地球炸成两半?"这个假设最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有人搬出"地球45亿年都没被自己炸毁"的论据,有人用"人类核武器总量不过地球铀储量的万分之一"来反驳,但真相究竟如何?


让我们先算笔账:全球已探明的铀235储量约540万吨,若全部用于制造原子弹,按照"胖子"原子弹当量(2万吨TNT)计算,总当量相当于108亿枚。但地球质量是60万亿亿吨,这个能量相当于给地球挠痒痒——连地壳千分之一的厚度都炸不穿。

这个数字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自然界中存在天然核反应堆。1972年,科学家在非洲加蓬发现奥克洛铀矿,这里在20亿年前竟持续进行着200万年的核裂变反应。当时地球大气含氧量仅现代10%,但天然铀浓度达到临界值后,在地下水循环作用下形成链式反应,最终因地下水中子吸收剂积累而自然终止。这说明地球本身就是个"超级压力锅",核反应根本掀不起风浪。


更鲜为人知的是,地球内部每秒都在发生着数万亿次核反应。地核温度高达6000℃,主要热量来源正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据估算,地幔中铀、钍等元素每年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全球火山喷发能量的100倍。但这些能量被地球庞大的质量完美分散,就像把鞭炮扔进太平洋,连浪花都激不起来。

有人会问:通古斯大爆炸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为何没把西伯利亚炸沉?答案在于能量分散。核爆炸的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迅速衰减,当量再大的爆炸,其破坏范围也受限于地球曲率。就像用针尖扎气球,局部会破损但整体结构完好。

地球的"抗炸能力"远超想象:地壳平均厚度35公里,最坚硬的洋壳也有10公里厚。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核试验——苏联"沙皇炸弹"(5000万吨当量),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绕地球三圈,但震波传到100公里外就衰减为普通地震的强度。要炸穿地壳,至少需要100万亿吨当量的爆炸,这相当于全球铀235全部裂变能量的100倍。

更关键的是,铀235的浓缩过程本身就在消耗能量。从矿石到武器级铀,需要经过开采、破碎、浸出、纯化、离心分离等18道工序,每生产1公斤武器级铀,消耗的电能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十年的用电量。地球45亿年演化中,虽然地质运动不断浓缩铀元素,但自然形成的铀矿浓度最高不过3%,远达不到临界质量。

科学家用超级计算机模拟过最极端情况:将地球所有铀235集中在10公里范围内引爆,产生的冲击波会在地幔中形成直径300公里的空洞,但3小时后就会被周围岩浆填平。地核的铁镍合金就像个天然防护罩,其密度是水的13倍,任何爆炸能量都会被迅速吸收。

这个发现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们引以为傲的核武器,不过是地球自身能量系统的九牛一毛。就像孩子拿着打火机威胁要烧毁森林,却不知森林本身就在持续燃烧。

你觉得人类何时能实现可控核聚变?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别忘了收藏转发,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颠覆认知的科学真相。

(本文数据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地质调查局、Nature期刊《地球核反应堆》研究报告。注:文中提到的铀矿数据为公开可查的探明储量,实际地球总铀含量远超此数值,但受限于自然分布无法全部提取。)

来源:深远见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