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市场“熊”气弥漫,九月难现回暖契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11:44 2

摘要:八月末的中药材市场,依旧弥漫着“熊”气。亳州、安国、玉林几大药市,往日熙攘的人群不再,多是零星采购者挑拣着药材,压价意愿强烈。

中药材市场正经历近年前所未有的低迷,超六成品种价格下跌,药农、药商在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八月末的中药材市场,依旧弥漫着“熊”气。亳州、安国、玉林几大药市,往日熙攘的人群不再,多是零星采购者挑拣着药材,压价意愿强烈。

一位经营药材二十多年的老药商感叹:“除了极少数品种,几乎全线都在跌,而且看不到底。”这种悲观情绪,正笼罩着整个中药材行业。

一、市场寒冬:超六成品种下跌,供需失衡是主因

2025年的中药材市场,用“跌跌不休”来形容并不为过。据监测数据,在取样的200个大宗中药材品种中,价格下跌的品种达129个,占监控总数的64.5%。

这种下跌呈现出明显的“周期分化”特点:生长周期短的品种,如板蓝根、蒲公英等,因产能调整灵活,价格跌幅尤为明显;而生长周期长的品种,如白芍、首乌(生长周期4-5年),价格下降则相对平缓。

供需失衡是这场寒冬的核心原因。从供给端看,过去几年高价刺激下的盲目扩种,如今正转化为集中上市的过剩产能。前几年资本炒作导致的大量库存积压,也在市场预期转向悲观后开始集中“甩货”。

需求端同样不容乐观。医疗机构中药处方量增长放缓,制药企业因中成药市场竞争加剧和集采压力,对中药材原料的采购更趋谨慎,多采用“按需采购”模式,进一步削弱了对价格的支撑。

二、政策因素:追溯体系与集采双压之下

政策面的两大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市场。

国家大力推进的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使得部分无法提供完整溯源证明的药材被挡在正规流通渠道之外,持有这些药材的商家只能选择短期抛售。

同时,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集采政策的全面推进,通过“以量换价”压低下游产品价格,这种压力正持续向上游中药材原料传导。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集采倒逼上游降价效应明显,相关品种价格难有起色。”

三、近日品种透视:黄连领跌,明星品种风光不再

黄连:从高价神坛跌落

黄连行情在2024年创下400元高价后便一路回落。今年8月初,黄连价格还在280元左右,到八月末已跌至250元上下。

市场人气低落,产新到来让持货商售货心切,行情持续受到冲击。虽然2023年三百多元的行情确实刺激了种植面积扩大,尤其是湖北一带,但按黄连5年生长周期计算,新货大量上市要到2027年。

目前市场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尽管产能尚未完全恢复,但外围人气难以聚集,货源多为实销,缺乏投资性需求支撑。

连翘:减产与需求的博弈

连翘今年产新呈现复杂局面。受春季异常天气和人为采摘破坏影响,野生资源产出量明显减少,山西产区减产尤为明显,野生货总体产量减少幅度估计在60-70%。

但家种连翘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家种资源占比已达40%左右。虽然家种长势也受天气影响,但减产幅度远小于野生资源,预计2025年家种货产出量将占总产量的70%以上。

当前连翘行情在45-50元/公斤区间徘徊,市场正密切关注秋冬用药旺季到来后需求端的变化。

九节菖蒲:野生资源逆势走坚

在普遍低迷的市场中,九节菖蒲表现亮眼。今年各产区均反映受天气干旱影响,新货产出量明显减少,且个头偏小,质量不及往年,总体减幅约1/3以上。

作为主要依赖野生资源供应的品种,九节菖蒲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虽然已有家种发展,但尚未形成规模产能。目前市场水洗色选货价格已上扬至275-290元/公斤,成为低迷市场中少有的坚挺品种。

其他品种情况

木香近日有商购进,行情稳中有升,云木香大统货约24元/公斤。胡椒受产区价涨影响,市场要价略提,黑胡椒行情小幅回升至46-47元/公斤。

冬瓜子则维持批量走动,价格暂稳,双边货约30元/公斤。酸枣仁行情继续下调,新货95货约300元/公斤。

四、九月展望:人气难聚,低迷仍将延续

面对即将到来的九月传统旺季,各地药交会先后先后举办,但业内普遍认为市场难以出现明显回暖。前期过剩产能的消化需要时间,市场供给短期内仍将处于高位。

需求端的恢复具有明显滞后性,传统渠道需求难以大幅提振,而新兴需求尚未形成足够规模的支撑力。

多位市场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尚未出现明确的底部信号,“抄底”风险较大,盲目囤货可能面临进一步的价格下跌压力。

五、生存之道:质量与需求适配是关键

在这场市场寒冬中,单纯依靠规模扩张、低价竞争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行业需要从“数量导向”转向“质量与需求适配导向”。

针对中药茶饮、药膳等新兴市场的蓬勃发展,可重点布局无公害生产的茯苓、山药、百合、枸杞等药食同源品种,构建“种植-加工-消费”的生态闭环。

同时,推进标准化与追溯体系建设也是必然选择。从源头抓好规范化种植(GAP),严格把控质量标准,主动对接全过程追溯体系要求,确保产品符合市场准入标准。

种植户与产区则需要摒弃“盲目跟风”的种植习惯,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与预判,根据不同品种的供需状况、生长周期合理调整种植规模。

近期亳州市场的木香价格虽小幅回升至24-25元/公斤,但这样的亮点并不多见。更多是如白芷这样的品种,新货上市后价格震荡下滑,农户惜售与采购商压价形成僵持。

市场“熊”气弥漫之下,九月人气升温希望渺茫。药农和药商们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这个寒冬中活下去,才能迎来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来源:高鹏中药材产业服务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