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200万吨农业塑料的隐忧:中国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的创新实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5 10:29 2

摘要: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200万吨塑料被纳入农业过程。大多数农业塑料产品都是一次性的,它们在预期使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留在环境中,威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潜在的人类健康。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200万吨塑料被纳入农业过程。大多数农业塑料产品都是一次性的,它们在预期使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留在环境中,威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潜在的人类健康。

农药包装废弃物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图源FAO官网

我国十分重视农业塑料的治理,在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中取得的成效尤为突出。2019年以来,我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试点工作遍地开花,各地在治理实践中探索出押金回收制、有偿回收制、专人负责制等多种多样的模式。

然而,在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自然田发现目前还存在着较为关键的问题,各地各省、各地市的回收处理体系建设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用于补贴激励农户回收行为、回收点建设运营、农药包装废弃物运输及末端无害化处置。各地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各自为政,导致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难以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情况,自然田梳理了国际上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的做法和经验,针对农药包装物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包括源头减量、过程管理、末端处置三阶段梳理成功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可持续回收处理体系提供借鉴。

为方便储存、运输、回收及再利用,当前农药包装多以PE、PET及HDPE等塑料材质为主。农药包装废弃物因附有农药残留物,在各国固废管控中大多属于危险废物,如被随意丢弃,相较于其他农业塑料废弃物来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更具威胁。

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治理一直都被重点关注。许多国家已经通过立法规范、制度设计和技术创新探索出了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01 源头减量:从设计端降低环境负担

源头减量是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在设计和生产阶段采取优化材料选择、推广可再生利用等方式来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从而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1、材料优化:采用水溶性包装

水溶性包装是材料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以低醇解度的聚乙烯醇(PVA)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薄膜,优点是质量较轻便于运输,使用方便、避免了使用者直接接触农药,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也避免了普通塑料农药包装回收难和环境泄露的问题。

水溶性材料在欧美、日本等国被广泛用于农药的包装。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水溶性包装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并大规模应用。

2、推行循环使用材料

除了材料替代之外,欧洲国家正在加大政策力度推动塑料的可再生应用。2024年12月16日,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包装和包装废物法规》(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 Regulation),设定了2030年强制性再利用目标(例如,运输和销售包装的强制性再利用目标为40%,组合包装的目标为10%)。

西班牙政府对使用再生塑料给予的奖金|图源参考文献1(Impact of the new measures…)

西班牙正在更新包装立法,要求在塑料包装中再生塑料的含量不能低于10%;如果包装中包含了其组成中的塑料的数量和类型,将额外给予生产商10%的奖励。

02 过程管理:构建逆向物流体系和责任共担机制

过程管理是连接源头减量(设计和生产阶段)与末端处置(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之间的桥梁。在农药包装的使用和回收阶段,部分国家选择通过建立逆向物流体系、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和押金返还制度,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能够被有效收集和回收。

1、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的逆向物流体系

逆向物流体系是指将产品从消费者端返回到生产或流通环节的物流过程,其核心是处理产品退货、回收、再利用、再制造或废弃处置等逆向流动的供应链管理,更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成本节约和环保目标。逆向物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与电器、汽车行业、快消品与包装等领域。

对于农药包装废弃物而言,这意味着能够将使用后的农药包装通过特定渠道收集起来,并进行适当的处理或再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巴西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实施强制性逆向物流,农药制造商达成了一项行业协议,允许农药包装废弃物通过逆向物流进行再利用,并成立了国家空容器处理研究所InpEV, 代表几乎所有在巴西销售的农药制造商负责创建Campo Limpo系统,协调所有农业空容器的整个逆向物流流程。

巴西农药包装废弃物在物流和逆向物流体系中的流动|图源参考文献3(Reverse logistics of…)

2、通过立法强制落实EPR和押金返还系统

在巴西逆向物流的实施中,也体现了EPR的理念,即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尤其是回收、处理责任。这一理念同样在在欧盟国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实践中被应用。2001年,西班牙通过了第1416/2001号皇家法令,成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来管理植物检疫产品包装的回收处理。农药化学品生产商需要落实EPR制度,建立独立押金、退还和退款系统(DRRIS)或者集体押金、退还和退款系统(CDRRS)。

在西班牙第852/2018号法令中,肥料生产商也被要求建立DRRIS或遵守CDRRS。这项新法规也提出要求,生产商重复使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次生产品(即包装),以实现将循环经济的原则引入包装管理标准。

03 末端处理:回收再利用可有效降低环境影响

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直至废弃后的处理整个过程。对于农药包装废弃物而言,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源头减量和过程管理,还需重视最终的处置方式。

生命周期评估(LCA)是一种工具,可用于评估产品、流程或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负荷。为了量化环境影响,有研究对圣保罗州(巴西)当前实践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逆向物流体系进行了全生命周期评估,涵盖了Campo Limpo系统实施前后的情况,涉及容器制造、运输和报废三个阶段。

全生命周期评估的系统边界|图源参考文献2(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研究发现,Campo Limpo逆向物流系统实施后,9项环境指标的潜在影响减少了26%至79%,其中包括气候变化减少33%(场景3,见上图彩色线条,下同)和44%(场景1)。对于其他指标,潜在环境影响的减少比例从最低20%(颗粒物形成)到最高79%(海洋富营养化)不等。同时,研究也对焚烧、回收、填埋等7种处置技术进行了全生命周期分析,发现回收结合再生利用被证明是降低环境影响的最佳选择。

04 如何构建我国可持续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

当前,我国已出台多个政策文件,规范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生产、回收、利用及处置。然而,实际情况与政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的长效治理机制。

结合国际经验,我国建立可持续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推动:

1、通过立法形式确定农药生产者责任的边界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提出″谁生产、经营,谁回收″的原则,由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协商确定回收义务的具体履行方式。但是以上政策要求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且协调难度大、缺乏可操作性;且受经济利益影响,生产者、经营者难以主动采取承担回收义务的积极行动。

随着塑料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为彻底有效解决有毒有害塑料的持续污染,需进一步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条例》,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EPR制度,明确生产者回收率目标与具体责任。

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托现有的农药经销系统、回收站点等资源,借鉴巴西Campo Limpo系统,建立″企业出资+政府监管+第三方运营″的逆向物流网络。通过责任共担和市场化机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治理效率。

2、全国范围实施农药实名购买与押金返还制度

农药使用者回收积极性不足也是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中的堵点和痛点。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实施,近几年农村环境治理水平有所提升,农户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但农药包装废弃物被违规资源化利用(混入其他可再生塑料)、混入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问题逐渐突出,环境风险难以把控,亟需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行为进行规范。

结合西班牙独立及集体押金、退还和退款系统的经验,建立我国农药购买实名制+押金返还机制推动使用者回收义务落实。通过数字化平台(如农药监管系统)登记购买者身份信息,并自动关联押金支付,押金返还时验证包装完整性并通过农药标签追溯至原购买者。

建议要求农药生产商按销量缴纳回收基金(如销售额的1.5%),用于支持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回收点运营等;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农药生产、销售、回收全流程数据,确保押金流转透明可审计。

3、制定政策激励源头减量、优先资源化利用

我国政策要求农药生产者应当改进便于清洗和回收的农药包装,鼓励使用易资源化利用和易处置包装物、水溶性高分子包装物、便于回收的大容量包装物。但目前缺少经济激励,农药企业包装更新动力不足。

在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源头减量时,仍需进一步探索建立农药包装绿色设计标准,如统一农药包装的口径与壁厚,降低分拣难度并提升再生料纯度;探索对农药生产者包装升级的激励政策,如对环保型包装(水溶性材料、大容量包装)给予财政补贴,对使用再生塑料占比超过30%的新包装实施增值税减免。

在资源化利用和末端处置环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以外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置″。现阶段,我国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各省资源化利用单位的监管,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后合规再利用,与其他塑料分开清洗、造粒;末端处置时尽量避免填埋,以减少对环境的长期影响。

全球经验表明,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需统筹法律、经济与技术手段,形成闭环管理体系。我国可立足国情,融合国际实践中的强制性生产者责任、市场化激励与社会多主体参与机制,探索出一条高效、长效运行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路径,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Castillo-Díaz, F.J., Belmonte-Ureña, L.J., Batlles-delaFuente, A.et al.Impact of the new measures related to the circular economy on the management of agrochemical packaging in Spanish agriculture and the use of biodegradable plastics.Environ Sci Eur 34, 94 (2022). https://doi.org/10.1186/s12302-022-00671-7

2、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reverse logistics of empty pesticide containers in Brazil: assessment of current and previous management practices.Research Article • Prod. 32 (2022) .https://doi.org/10.1590/0103-6513.20210105

3、Braga Marsola, K., Leda Ramos de Oliveira, A., Filassi, M., Elias, A. A., & Andrade Rodrigues, F. (2021). Reverse logistics of empty pesticide containers: solution or a probl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14(6), 1451–1462. https://doi.org/10.1080/19397038.2021.2001605

4、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 in France.JacquesVernier.2021https://journals.openedition.org/factsreports/6557

5、欧盟正式通过包装废物新规 (农药包装废弃物R)http://www.icama.org.cn/zwb/detail/29724

来源:世界农化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