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岁前,我们活得挺简单。世界就像一个象牙塔,有学校和家给挡着风雨,好学生的标准也清清楚楚:考高分就行。
20岁前,我们活得挺简单。世界就像一个象牙塔,有学校和家给挡着风雨,好学生的标准也清清楚楚:考高分就行。
可一毕业,踏进社会,才发现游戏规则全变了。这里没人给你划重点,没有标准答案。
很多人走得磕磕绊绊,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脑子里的那套“出厂设置”没及时更新。
下面这5个“心计”,不是教你怎么算计别人,而是让你活得更明白点,少走些弯路。
1. 你的价值,是你自己挣来的,不是别人给的
刚上班那会儿,我们特别容易活在别人的嘴里。
老板夸一句,能高兴半天;同事一个白眼,心里就七上八下的。拼命想让所有人都满意。
我刚工作时,组里有个女孩小敏,人特好,典型的“老好人”。
每天最早来公司,帮所有人带咖啡、拿外卖,谁让她帮忙,她都说“好呀”。她觉得只要自己付出,就能换来大家的喜欢。
慢慢的,大家把她的好当成了理所当然。有什么杂事累活都丢给她,可到了评优评先进的时候,谁也想不起来她。
女孩很聪明,很快就悟明白了这件事:在职场上,讨好是没用的,你得有真本事。
她不再抢着帮别人带饭了,开始研究客户;她不再主动揽杂活了,只管把自己的PPT做得无可挑剔。
曾经对她呼来喝去的人,开始客气地走过来,向她请ppt了。
这就说明,人的价值,不需要靠讨好来换,靠自己的本事来挣。
2. 想想你能给别人什么,而不是你能从别人那得到什么
所有长久的关系,说到底都是一种“价值交换”。
这个“价值”,不光是钱,也可能是你这个人很有趣,能让人开心;或者你懂得多,能让人长见识。
一个投资圈的大佬,很多人都想巴结他。
有个年轻人,费了老大劲加上大佬的微信,然后没事嘘寒问暖。大佬从来不回。
另一个年轻人也想认识他,但他没去打扰。他花了好几个月,把大佬公开的演讲和文章都扒出来研究了一遍,然后写了一份上万字的行业分析报告,发给了大佬的助理。
报告里,他还针对大佬之前的某个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次会后,大佬让助理把年轻人留了下来,给了年轻人一个机会。
你看,第一个人想的是“索取”,第二个人想的是“给予”。
最好的社交,不是挤进不属于你的圈子,而是把自己变得有价值。能量高了,自然就会吸引来高能量的人。
3. 先把事做完,再想着怎么做好
很多人干什么事之前,都得先做足一百分的准备。
比如我一个朋友,一直嚷嚷着要做播客。
他花了半年时间,研究各种麦克风,学剪辑软件,设计logo……准备工作做得比谁都专业。
可他的播客迟迟没上线。
后来他脑子一热,直接用手机录了第一期。声音有杂音,内容也粗糙。但他发出去后,收到了不少反馈。
他这才觉得做那么多准备没用,不如先干再说。
他就根据这些反馈,一期一期地改。现在,他的播客已经做了几十期,虽然听的人不多,但好歹是做起来了。
20岁之后,真得戒掉那种“想太多”的毛病。先干起来再说,哪怕一开始干得很难看。在干的过程中去调整,去完善。
4. 有问题,就拿到桌面上说
刚入职场遇到问题,不好意思张嘴,习惯自己憋着。
同事不配合,就自己加班补;别人占了你便宜,只要不严重,就想着“算了吧”。
这种心态,短期看是避免了冲突,长期看,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好欺负。
在职场上,得学会一招,就是把问题从“人”的身上,转移到“事”的身上。
比如,销售部门老是在下班前提紧急需求,让你加班。
你要是直接抱怨“你们怎么老这样”,那就成了个人矛盾。
但如果你去找销售负责人,说:“我发现最近我们两个部门的协作流程,好像有点小问题,导致我们这边经常需要紧急加班,也可能影响交付质量。我们能不能一起碰一下,看看怎么优化一下流程,让大家合作更顺畅?”
你没指责任何人,你只是在提一个“如何优化流程”的共同议题。
学会把问题摆到桌面上,大家一起解决。这不叫斤斤计较,这叫专业。
5. 你的精力,是你最值钱的东西
20岁后,把自己的精力当成钱一样来管理。
每天早上起床后,你的精力是有数的。跟人吵架、刷八卦新闻、为小事纠结,这些都是在“乱花精力”,花出去就没了。
而深度学习、锻炼身体、跟牛人聊天,这些是在做“投资”,花出去了,未来会有回报。
聪明人,会把一天中精力最好的时候,用在最要紧的事上。那些乱七八糟、消耗你的事,就用剩下的零碎时间随便应付一下。
▽
人长大的过程,就是脑子里的想法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
这5个“心计”,不能保证你一帆风顺,但能让你在遇到事的时候,看得更清,走得更稳。
真正的成熟,是心里有数,做事有谱。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来源:上进的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