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常而言,领导人会谈后会通过外交渠道向各方通报情况,内容大多是公式化的简要介绍。普京此次选择压住细节,直到访华时“亲口告知”,体现了对中国的特殊信任。
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29日透露,普京将在访华期间,亲自向中方介绍“普特会”的全部成果。这种安排在国际外交实践中极为罕见。
通常而言,领导人会谈后会通过外交渠道向各方通报情况,内容大多是公式化的简要介绍。普京此次选择压住细节,直到访华时“亲口告知”,体现了对中国的特殊信任。
在普特会结束后,普京确实曾与多国领导人通电话,包括印度总理莫迪、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等人。但名单中唯独没有中国领导人,这曾引发一些猜测。
如今看来,普京是把最关键、最敏感的内容,留给了即将到来的北京之行,留给了与中方的当面交流。
从表面看,这次普特会似乎取得了某些进展。特朗普在会后接受福克斯新闻台专访时,给两人会晤“打满分”,称赞普京“非常真诚”地想要“解决问题”。
普京则在讲话中谈及俄美友好历史,期待会晤推动“恢复俄美务实关系”,表示俄美关系实现翻篇并恢复合作“重要且必要”。
但表象背后,是双方深刻的结构性矛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这次会晤的仓促安排可能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误读俄方立场有关。
据称威特科夫误解了普京关于俄乌停火的表态,向欧洲盟友和乌克兰传递了不准确信息,认为俄方提议从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和平撤离”,而实际上是要求乌军撤离。
普京决定亲自向中方通报普特会细节,属实因为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中国对俄罗斯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俄总统普京在赴华前夕接受新华社书面专访时强调:“习近平主席高度珍视本国历史。他是一位真正的世界大国领袖,一位具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意志坚定的领导人。”
这种高度评价不仅仅是外交辞令,更反映了两国关系的深度。两国间的贸易结算几乎已完全转向本币,这使双方都能抵御来自美国的金融压力。
普京此次访华,不仅要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还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一安排富含象征意义。
普京在专访中指出:“苏联和中国人民首当其冲,在战争中承受了最惨重、数量最多的人员伤亡。我们两国人民在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并在战胜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种历史共享为现代俄中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俄两国都主张多极化世界秩序,反对单边主义霸凌。
特朗普政府近期加速推进“联俄抗中”策略,通过极限施压与利益交换相结合的方式试图重构大国关系。这一战略以俄乌冲突为切入点,以能源和制裁为杠杆。8月初特朗普曾要求俄罗斯在8月8日前促成俄乌停火,否则实施“毁灭性制裁”,但到期后制裁被无限期推迟,转而宣布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普特会”。
美方曾被曝承诺默认俄对乌东四州的实际控制权“搁置数十年”,并解除大部分对俄能源制裁,以换取俄乌临时停火。
这些幕后交易线索,可能是普京要向中方通报的重要内容。在美国可能调整对俄策略的背景下,中方需要了解美俄互动的真实情况,以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
我们不必担心莫斯科的转向。正如俄总统普京所说:“俄罗斯和中国将继续携手,为实现俄中两个伟大民族的繁荣昌盛共同奋斗。”
来源:火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