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办公软件CCED和WPS遭遇最大危机,新式办公软件已普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02:38 2

摘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文电脑办公还是一片荒原。那时候打字卡顿、排版乱七八糟,想用电脑写个像样的中文文档简直是噩梦。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文电脑办公还是一片荒原。那时候打字卡顿、排版乱七八糟,想用电脑写个像样的中文文档简直是噩梦。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CCED冲了出来,搞出了一套独门的中文编码技术,把输入、排版、打印都顺到飞起。那会儿的程序员、文员对它的感情,就像今天我们离不开微信一样。

后来,1988年的WPS更是直接把“文字+表格+演示”三件套打包送上桌,和微软Office正面硬刚。

然而,风水轮流转。

1996年,微软带着Office杀进中国市场,先来一招“兼容格式”,让WPS用户无缝切过去;

又趁盗版泛滥,把Office铺到了每台电脑。

结果WPS团队一度只剩4个人,创始人求伯君甚至卖房维持运转。CCED更惨,因为防盗版做得太狠,用户嫌麻烦,直接转身投奔其他软件。

2005年,WPS打出一张大牌——永久免费,而且和Office几乎一模一样。

更夸张的是,它的安装包只有Office的十分之一大小,对网速慢的年代来说简直是福音。

靠着这招,WPS又活了过来,个人用户下载量一度突破3800万。

CCED走的是另一条路——主打政府采购。

1999年,它拿下北京政府大单,甚至比微软更早推出了Windows版本。但问题是,功能更新慢,移动端缺席,慢慢成了“老照片”里的名字。

微软也没停下云、AI、微软Teams和Office 365都是它这些年发力的核心。

当WPS还在和Office卷功能时,一批国产低代码平台悄悄崛起,直接换了赛道。

像宜搭、微搭、飞书,还有云表这种,玩法很简单粗暴——用表格画系统,就能搭一个ERP,不用写代码。

有一家制造企业的业务员,就安排了2-3名业务人员用它画表格”了MES管理系统,把原本人盯Excel的生产流程,变成了数据自动跑,后期还能自己改。

多端协作,PC、手机、平板都能同步,而且能接入企微、钉钉,甚至一些军工企业也用它做关键数据的云端管理。

成本方面更狠——现在用它只需要20%的预算,就能解决80%的通用需求。

而且,这类平台还能对接SAP、用友、金蝶等管理软件,把老软件的“孤岛”直接打通。

不可否认,无代码让办公软件从一个“工具”,变成了一个“生态”。

从CCED的“一招鲜”,到WPS的“免费翻盘”,再到微软的全球围剿,如今国产办公软件走了三十多年,终于摸到下一个时代的门槛,把技术门槛拉到所有人都够得着的高度。相信未来随着AI、无代码等技术的普及,国产办公软件的生态会更加繁荣。

最后,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文 | eamon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