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起来是一座看似普通的唐朝宫女墓,但谁能想到,里面竟藏着40余枚波斯金币!
一、考古新发现——宫女墓中的“异域宝藏”
看起来是一座看似普通的唐朝宫女墓,但谁能想到,里面竟藏着40余枚波斯金币!
一座2011年出土的唐朝古墓中,不仅有陶俑、壁画,更有着一堆萨珊银币仿制品、拜占庭金币,甚至还有拼接着不同帝王头像的“骡子金币”。
这就是震惊学界的蒙古国巴彦诺尔壁画墓。
墓中,两枚真币上居然有620年后的年号,墓主人却死于唐朝初年——时间线为何错乱?
让我们再继续深入思考一下,这些金币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位普通宫女的墓中?又为何会有如此古怪的一幕?!
二、金币上各种矛盾的真相——合法贸易还是地下走私?
巴彦诺尔墓的金币有一个明显的漏洞:真币仅两枚,其余全是中亚仿制品。
根据《唐会要》的明确记载,西域贸易都需经官方“过所”审批。
因此,这些粗糙的仿币显然是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市场流通的。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新疆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文书揭示了这一切!
墓中出土了一份692年的账目,上面明确显示了,民间用银钱兑换铜钱需“里正”监督。
这里提到的“里正”,并不在唐朝官方正式官职体系之中,这就很明显暗示了当时地下钱庄的存在。
难道丝绸之路上,还有另一套见不得光的交易规则?
若合法贸易畅通无阻,为何要偷偷熔铸仿币?仿币的存在,是否就是为了当时那见不得光的贸易服务的呢?!
三、走私网络:粟特商团的“双面人生”
最终的答案藏在了墓中的一枚福卡斯金币上。
令人震惊的是,这枚金币与洛阳安菩墓的金币同源。
值得一提的是,安菩是一个粟特人,他家族正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影子掌控者”。
在此,要提示一下各位:唐太宗默许了玄奘偷渡取经,却在他归来后索要西域兵力布防图;当时译经场50名“监护大臣”中,大半是军方密探。
照这么看来,当时粟特家族的商队或许就做着和玄奘相似的事情——以贩马为名穿梭西域,实则夹带金银、传递情报。
官府在借商人之手,用金币换情报!
个人推测,这是唐朝的“暗线战略”:用默许走私换取粟特人的西域动态。
利益与权谋,早在这条路上纠缠千年。
正如玄奘带回的128国情报助唐军灭薛延陀,商队私运的金币背后,或许藏着军镇兵力、部落叛乱的绝密消息。
四、历史阴影:被金币掩盖的血色真相
再看墓主人仆固歌滥拔延,他既是唐朝金微都督,又是突厥娑匐俟利发。
他靠归降获封,却用突厥旧俗下葬——这位双面政客,是否也是走私网络的保护伞?
而那位宫女,或许正是权贵与粟特人交易的中间者。
当她带着秘密死去,陪葬的金币就成了她至死都不敢吐露的历史真相!
就好像玄奘临终前焚烧手稿,唐高宗逼问他西域补遗,这不也正是恐惧真相泄露吗?!
历史从未干净,黑暗交易才是丝绸之路的另一面。
来源:大鼻子逗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