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做了几十年教师,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小学低年级的一些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分数”,从考试到作业,都要争取100分,少1分了就生气,觉得天要塌了的样子。
又到9月开学季了,想跟各位小学生家长聊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我做了几十年教师,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小学低年级的一些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分数”,从考试到作业,都要争取100分,少1分了就生气,觉得天要塌了的样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其实,小学低年级的分数,就像沙滩上的脚印,潮水一来就会消失;而好习惯,却像深埋在土壤里的种子,会随着孩子的成长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有战略眼光的家长,就是要在培养好的习惯上下功夫,为孩子走向成功提供保障。
好习惯才是“西瓜”,分数不过是“芝麻”而已,家长们应该多掂量。
1,运动锻炼的习惯
低年级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期,运动锻炼的习惯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培养孩子的毅力与专注力。不必追求复杂的运动项目,每天安排30分钟即可,如慢跑、跳绳、拍皮球,周末放风筝、玩轮滑。让“每天动一动”成为孩子的本能,从小给成长筑牢“健康地基”。
2,玩物不丧志的习惯
“玩”是低年级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不能禁止玩,而是要培养“玩物不丧志”的习惯,即会玩而会自控,让“玩”成为学习的延伸。譬如到大自然中去玩,观察蚂蚁搬家、树叶变色,用自然探索代替电子游戏;再如手工制作,可以“瞎折腾”,自由发挥,让玩成为好奇心与创造力的摇篮。
3,守时自律的习惯
低年级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守时自律的习惯需要从小事做起。按时起床、睡觉,按时学习、完成作业,按时参加锻炼和游戏活动,学会设定计划,合理安排每一项任务,让生活有条不紊。再比如吃饭时不看电视,约定好的游戏时间到了就停止。还应该学会使用工具来管理时间,如记录待办事项,设定闹钟提醒,帮助孩子更好地把控节奏。
4,专注听课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既是学习习惯,又是学习能力,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核心密码”。低年级孩子上课很容易分心,做小动作,需要家校配合培养专注听课的习惯。孩子放学回来要检查听课情况,让孩子把当天学的内容讲给家长听,通过让孩子回忆课堂内容,间接引导他们专注听课。专注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后续学习会事半功倍。
5,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低年级是阅读兴趣培养的黄金期,不要读作文书、学科辅导书,应该读童话、寓言、小说、散文、科普读物,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带孩子去图书馆,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读的书,只要能让孩子沉浸其中就好。家长可以每天固定半小时“亲子共读时间”,一起看书一起讲书。如果孩子爱书胜过手机,读书的习惯就算有了。
6,限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低年级作业必须注重“限时”和“独立”,比如和孩子约定,语文作业20分钟完成,数学作业15分钟完成,完成后可以看10分钟动画片,以防止孩子边做作业边玩。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不应该陪着孩子写作业,更不能直接给答案,这样孩子会养成依赖心理。
7,利用零碎时间的习惯
学习成效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零碎时间利用好了,孩子就会明白“学习不是负担,而是融入生活的一部分”。比如上学路上,可以和孩子一起背古诗、记生字;等电梯时,玩“词语接龙”游戏;晚上睡前,让孩子说说“今天最开心的事”,让孩子养成“随时学习” 的意识。
8,记日记的习惯
记日记是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的最有效方法。记日记不必追求“长篇大论”,不必有写作的要求,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记下来,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只要持之以恒就好。这对后续写作学习至关重要。
9,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开展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就是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低年级的预习和复习不必复杂,预习时,让孩子翻看明天要学的内容,圈出“看不懂的地方”,第二天上课就能有针对性地听。复习时,让孩子把当天学的内容再回忆一遍,重点研究纠正错误的地方。这样,学习就会养成主动性。
10,重视纠错的习惯
低年级孩子做题容易粗心出错,重视纠错比追求满分更重要,要让孩子建立起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比如建立“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抄下来,让孩子自己分析 “为什么错”,是粗心还是没学会?如果是粗心,下次做题前提醒自己“再检查一遍”;如果是没学会,就重新复习相关知识点。
来源:一路走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