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班夜话”续写“华东夜大”新篇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5 09:23 2

摘要:“绝缘层厚度波动的问题必须今天解决!”生产部副部长焦付林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额头上还带着刚从车间带回的汗渍。生产部部长刘嵩浩已展开本周的生产报表,质检部部长武连枝将带有划痕的电缆外护样品放在桌上:“这是本周第1个C级瑕疵品,必须找到原因!”——傍晚6点的河南

“绝缘层厚度波动的问题必须今天解决!”生产部副部长焦付林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额头上还带着刚从车间带回的汗渍。生产部部长刘嵩浩已展开本周的生产报表,质检部部长武连枝将带有划痕的电缆外护样品放在桌上:“这是本周第1个C级瑕疵品,必须找到原因!”——傍晚6点的河南华东电缆制造中心,正上演着“动与静”的双重奏:车间里设备加足马力追赶订单进度,会议室中“质量技术改进研讨会”同步开启头脑风暴。这是制造中心每周雷打不动的“质量技术改进研讨会”现场,制造中心副总裁程世春,生产部部长刘嵩浩、副部长焦付林,质检部部长武连枝以及生产部、质检部职工参会。

自“华东夜大”搭建知识体系后,今年制造中心将学习阵地前移,把每周生产闭会后的1小时化作“技术急诊室”,让机器的余温未散,创新的星火已燃。

从“课堂”到“夜话”:一场全员参与的“技术急诊”

自2023年“华东夜大”课堂成功搭建全员学习平台后,今年制造中心再推创新举措,制造中心副总裁程世春提出新目标:“学习不能止于理论,要直击生产痛点。”将“课堂”升级为“夜话”,学习场景从“大课堂”转向“小班制”,以更灵活、更聚焦的形式,将质量攻坚的战场延伸到每周生产的最前线。

“这是本周的产品质量汇总统计表,请大家逐个对照分析原因。”生产部副部长焦付林率先抛出问题。刘嵩浩和武连枝带领各部门参会职工开始分析讨论。短短20分钟,现场敲定解决方案。这种“问题不过夜”的高效模式,正是“夜话”研讨会的核心特色。

生产部副部长焦付林介绍,研讨会每周围绕具体案例展开:“我们要求每个部门必须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

“问题墙”与“创新榜”:激活一线智慧

会议室的大屏幕播放的PPT记录着研讨会的成长轨迹:一边的“问题墙”贴满待解决的工艺卡点,一边的“创新榜”则展示着员工提出的改进方案。这种可视化管理不仅让进展一目了然,更激发了员工的参与热情。

生产部青年职工范林对此深有感触。上月,他在研讨会上提出的改进工序设想。经过三部门联合测试,现已被纳入标准化操作流程。“过去总觉得创新是技术部的事,现在流水线师傅的一个观察就能点燃技术革新的火花。”范林说。

跨部门协同:打破壁垒的“质量共同体”

“过去生产部赶进度、质检部卡标准、技术部忙研发,难免有摩擦。现在大家坐在一起算‘质量账’,目标反而更统一了。”生产部部长刘嵩浩如此评价研讨会的隐形价值。

“质量问题没有‘旁观者’。”程世春强调,“当生产、质检、技术三方用同一把尺子量质量,我们离‘零缺陷’的目标就更近一步。”

未来:让“夜话”点亮“华东智造”

面对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程世春透露了更长远规划:“我们计划将研讨会模式固化为‘质量改进工作坊’,未来还会建立‘案例库’,把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知识资产。”

夜幕降临,会议室的灯光依然明亮。在这里,每周一小时的“思想碰撞”正悄然重塑着华东电缆的制造基因——当学习融入生产、创新始于点滴,这家扎根中原的线缆领军企业,正以“刀刃向内”的革新勇气,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来源:华东电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