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兵原创评论:每一部小说都是从零开始的写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08:47 2

摘要:当你打开电脑,开始一部新小说的写作,都会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你过去写出多少部作品,甚至获过多少奖,但每一次面对新的写作,都会是对过往写作经验的一次否定之否定。也就是说,你得对从前写作的一次彻底“清零”。之后,才会有了重新的出发,重新的绽放自我,提升自我。

戴着面具起舞的迷恋马口铁徽章的少女

《迷夜》创作谈:

每一部小说都是从零开始的写作

李迎兵

当你打开电脑,开始一部新小说的写作,都会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你过去写出多少部作品,甚至获过多少奖,但每一次面对新的写作,都会是对过往写作经验的一次否定之否定。也就是说,你得对从前写作的一次彻底“清零”。之后,才会有了重新的出发,重新的绽放自我,提升自我。

从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校园情报快递》(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3月),到随后的《雨中的奔跑》(大众文艺出版2009年4月),不仅仅是题材内容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小说文本的某种内在嬗变。虽然谈不上更多的艺术颠覆性,但也却是在不同的风格追求中寻找某个平衡点,抑或爆发点。

而后来的另外三部被称之为所谓新历史主义的长篇小说写作——《狼密码》《狼狐郡》《沐月记》,则在年代感上,似乎又有了更多的实验和探索。尤其,《沐月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年1月)里民国历史的书写,并不拘泥于真实人物原型(原型人物李效黎1916.7.17-2020.4.25),而是更具有虚拟和想象空间。

如果说《狼密码》(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是书写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西晋匈奴贵族刘渊在离石建都的风云传奇、《狼狐郡》(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5月)是书写两千四百多年前战国名将吴起在离石屯兵抗秦的故事,而《沐月记》则是试图重建历史中,强化历史感和真实感,贯穿始终的是人物自身的生存状态、人伦情态与生命本真,力求让真实的原型人物在虚构的重建过程中,更加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就让《迷夜》的女主人公原型穿越历史,担当了这一重任,并且好多年里,一直在激发着我的文学灵感,源源不断地给我巨大的热情和写作冲动,也才能一劳永逸地投入到一部有着五六十万字的内容体量的创作之中。她就成为历史上从离石李府大院考入燕京大学的李效黎。

而且,这样的写作,如同茫茫黑夜漫游,一直进行了很多年。她就是孤独之中明亮的星月,我的江河湖泊,霈霖咏唱。《迷夜》刊发的这一章,大约有三万八千字,类似于我早期的《温柔地带》(《滇池》和《小说月报》推出的“中国短篇小说精品展”),却又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董霈霖这个人物属于生活的,属于当下的,而且是正在进行时的一种即时状态——虽然,不同于那些为了获取流量套现的小视频直播,但小说贴近的人物是属于新的OO后,尤其,米小霖身上有着较为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她的活力,她的本真,她的局限,她的心灵挣扎。正因此,这个人物从《沐月记》的历史仿真状态,一下子跳到了现实当下的前台。她的生动和鲜活,她的善良和美好,胜过我的一次次书写和超越。

我无法走近她时,或许只有这样一种方式,让一切突飞猛进。比如,米小霖迷恋于马口铁徽章,实际上是一种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化的衍生物,它们代替了更早的那些老一代人的小人书、手工漫画和纸质阅读。它们有着不可忽略的庞大受众群体。小说抓住了这一点,然后深入到女主人公的灵魂与情感的世界,其现实中的惊心动魄,可能不亚于杜拉斯《情人》、纳博科夫《洛丽塔》里所呈现的那些场景和画面。

当然,《迷夜》里大部分情节是虚构的,但很多情境又是真实的,这就在写作之中更加考验出作者的写作功力和最大的艺术真诚度。说句实话,当我面对这一切时,以往那些按部就班的写作经验,甚或煞有介事的写作态度,天马行空的随性自在,每天雷打不动的笔记和日记,到处寻章摘句的搜集和整理,突然间一下子失灵了。所有的刷新和记录都是即时性的,却又匍匐在现场,探望和打量,依然感觉到一种美不胜美。

尽管一直都是目不暇接,甚或是在生活的现场里,更多的是笔力不逮。我无法展现稍纵即逝的美和无与伦比的生活质感。《迷夜》里所呈现的一切,可能还是具有作者本身的某些思维定式和写作局限性,甚至试图在一种古老的重复中寻求某种突破。因为,我还是有着对生活的某种新奇的萌动。穿越现实中的天花板,一定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丰富性和可能性。但是我只能书写其中千变万化之一种,甚或有些只是某种沦为东施效颦的生搬硬套,却是有着更加执拗和更加矛盾的创新想法。

无数次的写作,不能说是无用且无望的劳作,但也几乎是西西弗神话里一次次不断推巨石上山而不断失败之后的更加用力攀爬向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越战越勇,孤立无援。也正像那个《饥饿艺术家》里坐在笼子里表演的人,那么不合时宜。围观的人群,更加冷漠地面对着笼中饥寒交迫的艺术家。

我也是在通过《迷夜》的写作,坐在假想的笼子里,试图贴近人物,书写乙酉鸡年的她,书写她内心的悸动和情感隐痛,甚或她曾经多年的抑郁症,她多次的自杀,她的很多矛盾的自我陈述,她的难过和绝望。很显然,我在向少女时期的董霈霖致敬。

当然,我也在一次次书写和修改中,不断地校正和还原——也可能客观上却是背道而驰的南辕北辙。我总想通过写作找到与女主人公米小霖之间的更多共情能力。我一直匍匐在缪斯女神的脚下,也是在一次次热泪中,难以自己,向她致敬。超乎寻常的数十年如一日的爱,贯穿在旷日持久的写作里。《迷夜》书写的不仅仅是马口铁徽章,而是人物本身生长史和命运史的缩影,乃至她的一举一动,她的一切——“她当年十四岁的少女时,胸口发育,总是有些胀胀的疼,然后,一个人躲在屋里,揪住那儿,用力揪,带着哭音。”她青春的霈霖咏唱和一声声清澈见底的长叹,在整部小说里也只是一闪而过。

但,爱却会永恒。我依然会怀着一万分的虔诚,在一次次目不暇接中,让这一切驻留在我心里,安家落户。在我的笔端定格。把董霈霖留在我的生活里,留在我的小说世界里,刻骨铭心,绵延生长,笑容可掬,恒久永存。

【 李迎兵简历】

李迎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协、北京作协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长期担任鲁迅文学院普及部辅导教师,现为文联专业作家。出版上市长篇小说《沐月记》《狼密码》《狼狐郡》《校园情报快递》《雨中的奔跑》及中短篇小说集《温柔地带》《美人归》和点评集等多部共六百多万字。《温柔地带》在《滇池》和《小说月报》主办的“中国短篇小说精品展”推出,多家刊物转载。央视读书频道和《文艺报》予以介绍及评论。在北大、北师大、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作过百场文学演讲。《雨中的奔跑》曾获得首届张爱玲文学奖、中国作协鲁迅-萧军杯奖,入选山西省委三晋英才奖励计划,北京作协召开作品研讨会。《沐月记》入选推出多位茅奖作家新作的出版品牌项目“中国专业作家典藏文库”,晋京渝津等地举办三十多场新书发布会,获得诗经文学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主办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前门大街书店之夜《沐月记》专场,近期又在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现场直播《沐月记》专场。有新著《霈霖花》等。《文艺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大众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火花》《名作欣赏》《太原日报》《石家庄日报》《吕梁日报》《吕梁晚报》《广告大观》《中国文化与产业》《渤海风》等报刊及中国网、中国作家网、作家网、中国发布网等网媒介绍推出评论。

来源:作家李迎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