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南保卫战:1895年,在刘永福领导下,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台南地区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他们凭借简陋的武器和顽强的意志,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
自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至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这50年间台湾同胞开展了诸多抗日事件:
武装抗日
●台南保卫战:1895年,在刘永福领导下,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台南地区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他们凭借简陋的武器和顽强的意志,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
● 云林战役:义军在此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曾一度收复云林县城,极大鼓舞了台湾民众的抗日信心
● 乙未战争(1895 年):《马关条约》割台消息传来,台湾人民群情激愤。“台湾民主国”成联合抗日中枢,留台清军如刘永福黑旗军等,与丘逢甲、吴汤兴等领导的义军配合,在新竹、苗栗等地抗击日军。虽最终失败,但5个月抵抗使日军死伤3.2万多人。
●1895年8月底,乙未战争中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八卦山之役”在此打响。八卦山地势险要,是当时台湾抗日力量的重要据点,台湾抗日义军集结于此,与日军近卫师团殊死搏斗。八卦山乙未抗日烈士纪念碑铭刻着当年的悲壮,义军“与敌作殊死战,枪林弹雨、前仆后继,血战三昼夜,终以弹尽援绝,壮烈成仁者约达四五千人”。此役义军重创日军,1965年,彰化民众意外挖掘出679具骨骸,经查正是此役中的烈士,这些英雄的遗骸后安葬于八卦山的乙未保台和平纪念公园内,供后人凭吊。
● 北部简大狮、中部柯铁、南部林少猫等抗日武装(1895 - 1902 年):台南陷落“台湾民主国”失败后,他们继续坚持抗日,最终在日本分化瓦解及武力镇压下失败。
● 北埔事件(1907 年):新竹北埔的原住民和汉人联合反抗日本警察,袭击警察驻在所等,后遭镇压。
● 噍吧哖事件(1915 年):又称西来庵事件,是日据时期规模最大、死难人数最多的武装抗日事件。余清芳、罗俊、江定相约暴动,以神佛崇拜联络民众,后被日本警察侦知,罗俊被捕,余清芳率部作战,最终失败,死难台湾人达3000多人(一说3万多人)。
● 雾社事件(1930 年):是日据时期规模最大的台湾少数民族武装抗日事件。南投雾社泰雅族头目莫那·鲁道因儿子娶亲时与日本警官冲突,决定发动起义。莫那·鲁道带领族人退据深山抵抗,日军用飞机投放毒气弹,最终起义失败,莫那·鲁道自杀。
● 大嵙崁事件:大嵙崁(今桃园大溪)地区的民众对日本殖民统治不满,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袭击日本警察派出所等设施,打击日本殖民势力。
● 后壁林事件:后壁林的抗日志士秘密组织力量,计划袭击日军据点。但因消息泄露,遭到日军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行动展现了不屈的抗争精神。
非暴力抗争
● 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上层士绅林献堂等发动,以非暴力方式向日本殖民当局请愿设置议会,争取台湾民众政治权利。
● 文化协会等组织活动:在祖国大陆五四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下,蒋渭水等台湾知识分子成立文化协会,通过创立报刊杂志宣扬中华传统文化,揭露日本殖民统治。
赴大陆抗日
全面抗战爆发后,不少台湾同胞奔赴大陆投身抗战,组织台湾独立革命党、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等团体。1941 年这些团体合并为台湾革命同盟会。1939年李友邦在浙江金华成立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从事生产、情报、宣传和医疗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37 - 1945年约5万多名台湾爱国志士回大陆抗日。
工人与农民抗争
● 新竹农民抗日斗争:新竹地区的农民因不堪日本殖民当局的经济剥削和压迫,奋起反抗。他们以手中的农具为武器,与日军和警察展开对抗,争取生存权利。
● 高雄工人罢工:高雄的工人为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举行罢工活动。罢工期间,工人与日本资本家和殖民当局进行谈判和斗争,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知识分子与文化抗争
● 台湾文化协会演讲活动:台湾文化协会组织知识分子在各地进行演讲,传播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
● 创办抗日刊物: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台湾民报》等刊物,通过文字宣传抗日理念,揭露日本殖民统治的罪行。
少数民族抗争
● 太鲁阁抗日事件:太鲁阁族民众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压迫和剥削不满,发动武装起义。他们利用山地地形,与日军展开游击战,给日军造成困扰。
● 阿美族抗日行动:阿美族人民为捍卫民族尊严和土地,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抵抗。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顽强的斗志和坚韧的精神。
来源:大容视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