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国宝鸭形玻璃器,为何现身北燕开国元勋冯素弗墓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09:30 2

摘要:私掘盗宝行为被制止后,辽宁省博物馆专家经两月抢救性发掘,终于揭开了沉睡1600年的北燕权臣冯素弗及妻属墓葬的神秘面纱。

1965年秋,辽宁北票西官营子村农民收割谷子时意外踩塌山沟封土,青石裂缝下显露彩绘石椁墓。

私掘盗宝行为被制止后,辽宁省博物馆专家经两月抢救性发掘,终于揭开了沉睡1600年的北燕权臣冯素弗及妻属墓葬的神秘面纱。

冯素弗墓出土罗马鸭形玻璃器 辽宁省博物馆藏

01

惊世现踪:一脚踏开的王朝秘钥

冯素弗墓是石椁木棺,墓圹用长方形石块平砌四壁,木底用石板纵铺,墓顶是九块大石条,墓壁及顶部都绘有彩画的形制,墓中出土陶器、铜器、玉器、玻璃器、铁甲马具等470余件文物,涵盖生活、军事、礼仪多领域。

冯素弗墓远景

其中三件核心文物一度改写了历史认知,鸭形罗马玻璃器印证草原丝路贸易繁荣;“范阳公章”金印锁定墓主身份;木芯包铜马镫标志骑兵战术革命性突破。此墓为研究十六国时期汉制礼器、鲜卑金工与罗马玻璃器交汇提供了唯一完整物证。

冯素弗墓近景

02

墓主身份:冯素弗的铁证与生平轨迹

冯素弗墓主身份的确认基于四重证据闭环。墓中出土的龟钮金质“范阳公章”与鎏金铜质“辽西公章”“大司马章”“车骑大将军章”,完整对应《晋书》所载官爵序列,高云政权封其为范阳公,冯跋即位后改封辽西公、加授大司马与车骑大将军,四印浓缩其从开国元勋至军政首脑的生涯轨迹。

冯素弗墓考古现场

墓地距北燕龙城仅21公里,坐落将军山东麓台地正对国都轴线,契合《魏书》“葬长谷陵”记载及冯跋“徙北部人五百户于长谷,为祖父园邑”的营陵诏令,属冯氏家族专属陵区。

冯素弗墓地形图

椁木碳十四测年为415年左右,与《资治通鉴》所载冯素弗卒年完全吻合;墓中“太平百钱”铜币指向冯跋在位年号(409-430年),为断代提供双重锚点。双墓并列石椁、彩绘星象壁画、殉葬仪仗车马器逾百件,远超北燕公爵规制。椁顶九块采自40里外凉水河子的巨型砂岩、外施彩绘的“东园梓器”木棺及专用丧车“辒辌车”构件,均属帝王赐葬重臣的最高礼遇,实按“宰辅”级别下葬。

冯素弗墓棺椁模型

03

荆棘之路:从寒门子弟到开国元勋


冯素弗(约379-415年)出身汉人世家,祖籍河北长乐信都(今衡水冀州区),因避战乱迁居山西上党。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后举家东迁龙城长谷(今北票西官营)。

一号墓彩画(摹本)

青年冯素弗虽“资貌魁伟,雄杰不群”,却因“不修小节”屡遭排斥:两度向尚书左丞韩业、高邵求娶其女被拒,斥为“无官爵者安敢求贵胄”。后强闯南宫令成藻府邸,连三日纵论天下局势,以“中原板荡当以武德安边,胡汉交融可立不世功”之论折服对方,获举荐任后燕侍御郎(从九品文书官),掌宫廷文书誊录,由此踏入政坛。

一号墓彩画(摹本)

冷陉山聚义与龙城政变


后燕暴君慕容熙因“水中见金龙”戏言欲诛冯氏兄弟,冯素弗率亲族22人携粮秣兵器遁入冷陉山(今北票大黑山)蛰伏五年,期间联络高句丽流民、鲜卑失势贵族蓄积力量。

一号墓彩画(摹本)

公元407年,他力劝兄长冯跋:“熙今昏虐民怨沸腾,兼忌吾兄弟手握边军,若不起事必遭族诛!”遂联合高句丽裔将领高云,趁慕容熙为符皇后送葬龙城外时发动政变。冯素弗亲率死士五百夜袭龙城,以火攻破西华门,诛慕容熙于宫廷阶下。此役身被十二创仍指挥若定,终拥立高云为帝,以“开国第一功”受封昌黎尹、范阳公,掌京畿军政,开北燕基业。

一号墓出土铜虎子

治国七载:汉制与胡俗的融合实验

409年高云遇刺,冯素弗拥兄冯跋即位,任侍中、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开启北燕深彻变革。

经济重建

他推行“薄赋轻徭”,招抚中原流民垦荒,免赋三年,还主持开凿龙城灌渠网络十二里,引大凌河水灌溉沙壤地。

朝阳袁台子遗址出土的北燕铁犁铧,其V形犁头承袭汉制,但创新加装可拆卸犁镜,适配辽西沙质土壤深耕需求,使粟米亩产由一石增至一石三斗。设“铸钱署”统一货币体系,墓中出土“太平百钱”铜币证实其以方孔圆钱取代布帛交易,推动商贸流通。

冯素弗墓出土金鍱刀柄 辽宁省博物馆藏

汉制革新

在龙城设太学授《毛诗》《左传》,聘汉族士族王虞、张兴为博士;恢复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拔擢汉人张炽为尚书郎。强制鲜卑贵族改汉姓(慕容氏改慕氏)、习汉语,却保留殉犬祭胙旧俗,形成“朝堂汉仪,墓葬胡风”双轨制。墓中青石砚砚面雕笔榻、墨床、水杯,形制承袭东汉“三台砚”,但四足增高三寸适配鲜卑席地坐姿,正是文化融合物证。

冯素弗墓出土玻璃钵 辽宁省博物馆藏

军事破局

以冯跋嫁女乐浪公主予柔然可汗斛律,换取河西战马三千匹;改革骑兵装备,墓中出土140件铁甲片经金相学检测为高温锻打熟铁,与木芯铜马镫组合标志北燕重装骑兵“甲骑具装”诞生。413年亲率铠马精骑奔袭二百里,击溃库莫奚部侵扰,俘获牛羊万计,史载“燕军铠马所至,胡部望风遁走”,奠定北燕在柔然与北魏夹缝中生存根基。

冯素弗墓出土铜鐎斗 辽宁省博物馆藏

悲怆终局:权力漩涡中的未解之谜


415年冯素弗暴卒,冯跋“七临其丧,哭呕鲜血”。墓中人骨鉴定显示:死者为35~40岁男性,左肋第三肋骨有深达骨髓的锐器砍痕,与《晋书》“遇鸩而薨”记载矛盾。

冯素弗墓出土铜带卡 辽宁省博物馆藏

学者推测其或遭北魏刺客暗杀(墓中出土北魏风格铁矛头,銎部刻拓跋部狼头纹),或因压制鲜卑旧贵族引发政变——其推行汉制触怒慕容氏余党,墓中残损甲胄多有利器劈砍痕迹。其死后仅15年,冯弘血洗冯跋一脉,北燕终亡于北魏,印证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冯素弗墓出土鎏金铜龙首钩 辽宁省博物馆藏

04

文明结晶:五件改写欧亚史的文物

罗马鸭形玻璃器


此器长20.5厘米,淡绿钠钙玻璃吹塑成型,长颈如鸭喙,腹贴波状玻璃条,器底以玻璃饼平衡重心。其中含有的成分与黑海沿岸罗马遗址玻璃器成分一致。

罗马鸭形玻璃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它使用的无模吹塑技术源自埃及亚历山大城,经“草原丝路”由柔然汗国输入——冯跋娶柔然可汗女,以联姻突破北魏封锁实现贸易迂回。

器壁厚仅1.2毫米,热贴玻璃条需在900℃高温下完成,工艺超同期中原玻璃作坊能力。同类器仅见于德国黑森林罗马遗址,这是中国见证4世纪欧亚远距离贸易网的孤例。

罗马鸭形玻璃器细节 辽宁省博物馆藏

铜鎏金木芯马镫


桑木揉制镫圈外裹鎏金铜片,木芯缠麻十三层加固,铜片以0.5毫米铆钉固定。此镫使骑兵可站立劈砍,催生重甲冲击战术。

冯素弗墓出土铜鎏金木芯马镫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朝鲜安岳高句丽墓(357年)壁画骑兵已配双镫,证实技术十年内传至东亚;匈牙利阿瓦尔人墓葬出土8世纪马镫形制与此高度相似(木芯外包铁片),改写骑兵技术由东向西传播史。此物将双马镫实物纪年提前300年,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改变人类战争史的百大发明”。

金步摇冠饰


十字金梁基座上焊接六枝金树,缀挂18枚桃形金叶。行步时金叶碰撞发声,契合《晋书》所载慕容鲜卑“步摇冠”风尚。

冯素弗墓出土金步摇冠饰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由上面的六枝形顶花即“步摇”和下面的笼冠梁架两部分结合组成。顶花的底座为一个上下合钹形的空体小扁球,其上连一个半球形的仰钵,两者均为薄金片制作而成。仰钵上口之内向上散出六个花枝。花枝都是由拉丝而成的圆体金丝制成,其下端打扁,用金质小钉由内向外铆在钵口,并在外口打平。

金珰附蝉

山形金片透雕蝉纹(长4.3厘米),蝉目嵌1.2毫米灰石珠,焊0.02毫米金丝为翼。此乃东汉侍中定制冠饰,《续汉书》载“侍中冠武弁,加金珰附蝉,取其清高饮露”。冯素弗任侍中佩此物,彰显融入中原官僚体系的决心。南京仙鹤观东晋墓、敦煌前凉墓出土同类器,证实十六国政权对汉制的顽固坚守。其“炸珠工艺”需将金液滴入冷水成形微珠,再逐颗焊接,代表4世纪金银细工巅峰。

金珰附蝉

“范阳公章”金印


龟钮方座阴刻篆书,重124克,含金量足足有85%。钮背錾北斗七星象征“天命所归”,印文“范阳公”实为政治宣言——范阳(今河北涿州)时属北魏,高云以此虚封宣示对中原的法统诉求。采用“失蜡法”铸龟钮(龟甲刻十二棱纹),印文保留东汉缪篆遗风而边框粗犷,显露鲜卑审美渗透。冯跋任其陪葬未收回,暗含对高云政权的追认,折射权力交接的微妙心态。

“范阳公章”金印

辽宁省博物馆藏

05

结语:边疆裂变中的文明熔炉

冯素弗墓是一部镌刻在器物上的史诗。当罗马玻璃的幽蓝折射草原丝路的悠远,金珰蝉翼震颤汉官威仪的余韵,马镫蹄铁敲响骑兵时代的战鼓,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北燕的昙花一现,更是中华文明在裂变时代的淬炼——胡风汉制在此碰撞熔铸,最终为隋唐盛世奠定“兼容并包”的基因。椁顶星图中交融的红日黄月,恰是冯素弗一生的隐喻:汉人血脉浸润鲜卑雄风,边疆政权恪守中原礼制,在文明碰撞的裂缝里,绽放出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冯素弗墓出土四枚印章三视图

来源:麦姐看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