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四点,泰山红门的验票闸机刚打开,一支26人的“混搭”小队便引来无数侧目:两位轻装简行的女生走在最前,身后24位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男生统一黑色速干衣,背包外侧插着折扇、能量胶、甚至还有一只小型蓝牙音箱。这支队伍近日在社交平台刷屏——两位女生花费近3万元,雇
凌晨四点,泰山红门的验票闸机刚打开,一支26人的“混搭”小队便引来无数侧目:两位轻装简行的女生走在最前,身后24位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男生统一黑色速干衣,背包外侧插着折扇、能量胶、甚至还有一只小型蓝牙音箱。这支队伍近日在社交平台刷屏——两位女生花费近3万元,雇佣24位陪爬小哥一起登顶泰山,完成一场“体力外包”的毕业纪念之旅。消息一出,“花3万买罪受”与“有钱任性”的评论铺天盖地,而当事人郭先生却对记者笑言:“我们卖出的不是力气,是情绪价值。”
一、从“挑山工”到“陪爬团”,泰山上的新职业 泰山自古以“五岳独尊”著称,十八盘的1600级台阶劝退过无数好汉。过去,游客若体力不支,只能求助于挑山工抬滑竿。如今,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陪爬”帖子:有人明码标价“背小孩上山600元,背包200元”,也有人主打“氛围组”,一路唱歌讲段子。郭先生便是后者,他的账号简介写着:“专治爬山 emo,附赠拍照、哄娃、讲泰山掌故。” 今年端午假期,两位即将毕业的女生小夏和小北刷到他的视频,私信问:“能不能组一个‘男团’送我们毕业?”郭先生干脆把常在一起爬山的24位小伙伴全部拉来,从路线规划到后勤补给,做了足足三页Excel。
二、24人如何分工?一份“公主登山”流程表曝光 6月18日凌晨,队伍在红门集合,郭先生拿出打印好的“作战图”:
梯队配置:第一梯队6人负责开路、排队买门票;第二梯队8人负责背包、递水;第三梯队6人专职陪两位女生聊天、扇扇子、拍照;最后4人押队,随时支援体力不支的游客。哄娃环节:同行的一位游客带着40斤重的儿子,原本计划坐缆车,孩子却因害怕大哭。郭先生团队里身高1米9的体育生阿泽直接把孩子扛到肩上,24人轮流换手,孩子全程脚没落地,在“骑大马”的笑声里被抱到南天门。氛围彩蛋:中天门之后,第三梯队突然打开音箱,播放女生们最爱的《孤勇者》,24位男生齐声大合唱,惹得周围游客纷纷举起手机。三、3万元花在哪?账本公开:最贵的是情绪 郭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4人每人1000元“出场费”,共2.4万;统一服装、能量棒、藿香正气水约2000元;山顶预定帐篷、晚餐、拍立得相纸约3000元;剩余1000元作为“惊喜基金”,给孩子买了山顶最贵的冰淇淋。
“如果只是为了省力,女生完全可以坐缆车。”郭先生说,“她们想要的是有人一路尖叫‘姐姐好棒’,是十八盘上有人递过冰可乐,是登顶时24部手机同时亮起的闪光灯。这些无法用斤两计算。”
四、争议背后:当“陪伴”成为可购买的商品 视频冲上热搜后,质疑声随之而来:“有钱就能买尊严吗?”“24个男生围两个女生,不觉得尴尬?”
面对争议,小夏在评论区回应:“我们事先问过所有小哥哥是否自愿,他们很多人是户外爱好者,把这次当团建;我们也没有‘公主病’,全程自己走,没让背没让抱,只是花钱买了一份‘不扫兴’。”
山东大学的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王晨光则认为,“陪爬”本质是体验经济升级,“当物质需求被满足,人们开始愿意为‘情绪价值’付费。只要双方自愿、明码标价,就不该被道德绑架。”
五、泰山之巅的合影:一场双向治愈 19日凌晨5点13分,队伍在玉皇顶等到了日出。24位男生把两位女生围在中间,背对云海比出“2024”的手势。小北在朋友圈写下:“谢谢这群素昧平生的小哥哥,让我们相信‘被认真对待’的感觉有多美好。”
而郭先生把合影设成群头像,配文:“今天我们都是泰山‘气氛组’,也是彼此的青春彩蛋。”
下山时,郭先生收到20多条私信,全是女生询问“下次能不能组团”。他笑着摇头:“我们最多只接6人小团,24人已经是极限。毕竟泰山最动人的不是山顶,而是一起流汗的这段路。”
或许,3万元买不到登顶的捷径,却买得到26个年轻人共同完成的浪漫。在十八盘最陡的那一段,小夏回头望见24顶黑色棒球帽在晨光里起伏,像一条蜿蜒的河。她突然明白:消费的尽头不是物质,而是人与人之间愿意为彼此花的那点“无用”心思。
来源:大卫行摄